寻找文化村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繁华,乡村萧条,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难题。
  中国乡村建设走向何处?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而在一些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也开始积极探寻乡村发展新途,力图守住乡村繁荣和百姓富裕生活。其中,立足当地人文资源,以文化包装乡村,成为一个重要的模式。
  在甘肃,一个只有13户人家的西北小村落,却有属于自己的美术馆。有了美术馆,艺术家来了,中央电视台来了,当地的官员也闻讯来了,村里渐渐有了些变化。“有人说石节子这些年被‘当代艺术’了,就算是这样,也总比被遗忘要好吧!”这是美术家兼村长靳勒的想法。
  高坡上,古树旁,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地坑式窑院,记录着陕西关中渭北旱塬一代代农家人曾经的苦辣酸甜。如今,这个号称“天下地窑第一村”的古老村落积极打造地窑文化,全力保护这些关中传统民居模式的活标本。不久的将来,这里或许会成为一个具有观光、避暑、度假、科普等综合功能的文化观光型和民俗体验型的古村落旅游区。
  2015年7月,中国首个文化农庄在西双版纳曼掌村开庄,“家家是传习馆、户户是加工坊、楼楼是展销点、个个是文化人”,成为这座傣族传统文化博览园“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理念。
  在贵州,一位旅美艺术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村民共享的思路,用二十年时间,建成一座以夜郎文化为主题的石头城堡。这座城堡融汇了一个现代人对古夜郎的全部想象,把中国文人浪漫四射的田园情怀变成了现实。
  让乡村“文化”起来,虽然不能成为拯救乡村的万能良药,但是,通过弘扬优秀传统乡俗文化,实现乡村的良性发展,无疑是一个可资借鉴的重要选择。
其他文献
一家是大型传统企业,一家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吸引他们来到阿拉山口的,除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机遇和前景,还有这座口岸新城自身所蕴藏的速度与激情。  毋庸置疑,阿拉山口是速度创造出来的奇迹。  阿拉山口口岸综合保税区自2014年6月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其发展速度更是快得惊人,短短两年间,筑巢引凤吸引了80余家国内外企业来此落户安家。  本刊记者在综保区走访期间,随机采访了两家企业,来自江苏绍兴的振德医
期刊
面对世界政经格局新的变化趋势,需要我们从全球视角出发,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前瞻性,以创新、系统、柔性的思维来综合考量,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找准新疆的功能定位,明确、落实与国家发展相契合的自身发展举措,切实发挥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和作用。  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新疆博州,就“一带一路”相关话题专访了博州党委宣传部专家顾问团成员、博州商务局副局长王玉刚。  谈起“一带一路”,长
期刊
这里是我国西北地区惟一集铁(公)路、石油管线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这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支撑点;这里每年刮着160天以上的8级大风……  在这里,一支边防边检部队官兵以惊人的毅力,守卫着祖国的西大门。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我国东北的绥芬河、集安;在内蒙古的策克、二连浩特、满洲里;在新疆的红其拉甫、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边境处,都巍然矗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国门。
期刊
宜君县是陕西核桃生产大县,核桃产业是宜君县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陕西核桃发展重点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核桃面积42.1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4万亩,产量达到10600吨,产值2.1亿元,人均核桃收入30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山区主产乡镇占比达5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县政府根据核桃产业优势,经过深入调研,精准定位,将核
期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全方位、全视角还原了习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位大国领袖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书中以生动鲜活的实例,展示了习总书记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时时刻刻打动着我、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盐务系统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在工作中锻就爱岗
期刊
他们,是活跃于西部地区各个角落的公益组织;他们,是献身于改善贫困人群生存状态的爱心大使。他们的机构有大有小,小的三四个人,大的则有数千人,但他们心中的执着一样,使命感也一样。  2017年,尽管他们所做的工作不同,所处的境遇也不同,但他们却都在各自的收获中长大一岁。  在西部,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何止成百上千,《新西部》所能联络到的只能是极其有限的几家,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依然让我们感动甚至震撼。  
期刊
赵家峁村,近在门前却有着“远方”一样的风景,绿遍山野,潺潺小河,落日余晖,一幅诗情画卷;  赵家峁村,虽是南山村庄却堪比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片片杏林,幽幽溪谷,点点村落,好似世外桃源;  赵家峁村,虽名“村”却散发着现代的气息,新型住宅,设施农业,现代养殖,任你尽情体验。  在这里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秋可望叶、冬可观雪。  在这里住农家窑洞,品农家美食,赏农家美景。  “我第一次来赵家峁村,没想到
期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总书记用这句通俗质朴的话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作为陕西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山阳县,该县民政局在上级民政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聚焦特困片区,紧盯特困人群,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积累了大量扶贫攻坚的经验,在沟壑纵横,河流密布的商洛大地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山阳县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县民政局率先行动
期刊
陕西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互助式养老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探索试行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老年人之间在相互帮助中尽己所能,一方面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了服务或者使其享受到了关怀,另一方面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目前,互助式养老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应加快经济发展,提倡多元筹资;应完善立法,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还应科学评估养老个体需求,提高
期刊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十多年来专注于干一件事——帮助贫困地区提升教育质量,帮助乡村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破茧计划”、“乡村图书馆”、以及“鞋盒礼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  2017年是这个基金会发展的关键之年,不仅获得公开募集资格证书,而且“鞋盒礼物”在陕西的15所高校都有了合作伙伴。纯山教育希望,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关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凝聚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