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探讨了思维活动的来源,从学生自身和教师的启发下去形成。论述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以及如何去优化这些品质。最后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和实施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操作方法等。
【关键词】来源;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参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翻阅高中生的作文,会发现其中记录的生活多是表象的、粗疏的、单调的;发表的见解和流露的情感多是从众的、单一的、空泛的。究其原因,是学生们思维能力薄弱。而写作作为精神活动的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能力薄弱,创作的文章就会缺乏生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刻不容缓。在此,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浅见:
一、思维的来源
在启发与引导中去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来源,形成基于学生自我的积累和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所选取的例文和课外优秀作品的阅读以及对生活的广泛观察,不断开辟和丰富认知领域,为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生发点。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教师可启发学生按类搜集与整理。如可按:1.我与他人(同情、宽容、感恩、合作、责任);2.我与自然(生存、 敬畏、责任);3.我与社会(热点、文化、公德);4.我与自己(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分类整理。
学生通过这类形式的整理,其实已对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长时间坚持还可以培养经常整理、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习惯。此过程与传统的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形成鲜明对比,学生能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双方形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思维活动品质的优化
在重视创生,学教一体中优化思维活动的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关系极大。优良的思维品质,必定会使思维能力迅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时候,可以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联想想象开始,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然后通过变换和质疑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再以对比和辩证的角度去思考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在思维的创造性上,由于它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提出新异的见解。在历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往往都是那种发散性的命题方式,让参赛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当然,优秀的作文也必然是符合创造的要求和过程,用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材料联系主题进行联想和创作,有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正是这个特点,在作文思维训练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性,因为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与学生学能够产生的,更多的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体验感悟,积极联想与想象,激活自己的思维,教师更多的是激发与引导。
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观察研究,发现事物的新特质,得到与他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研究学情与教情,在课情上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采用横向展开、纵向深入、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提高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养成习惯。
思维的批判性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思维训练时,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对现存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思与批评。批判一种事物或现象,关键就在于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还要带着发展的思维去分析思考。学生也要质疑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学,学会教,体验感悟,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则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多重关系,预见事物的发展。平时作文的立意与分析,要力求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理清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学会用发展、运动、变化、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用联系、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适度的观点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重点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形成自己的辩证思维。
三、教师参与和引导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创设开放、民主、科学的训练环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写作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小组各成员独立思考,每位组员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组内讨论,补充完善。然后,各组之间进行思维互动,思维成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宽松的思辨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引发的“脑力震荡”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丰富了选材,深化了作文主题。口头表述起到激发思维、整理思维、强化思维的作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之后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教师评改,学生再修改等多元评改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
教师重在锤炼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思维的习惯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一种长远的发展。灵活地采用一些“支架”积极引导和帮助,如上文提到的分类整理类型的提出,思维训练时启发式问题的设置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写作思维过程中。只有我们的学生真正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勤于思考,用思维之笔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才能在作文中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铸就新的生命。以和谐的体验过程,获得永久的学习技能,促进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怡.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吴文胤.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5(10).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来源;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参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翻阅高中生的作文,会发现其中记录的生活多是表象的、粗疏的、单调的;发表的见解和流露的情感多是从众的、单一的、空泛的。究其原因,是学生们思维能力薄弱。而写作作为精神活动的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能力薄弱,创作的文章就会缺乏生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刻不容缓。在此,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浅见:
一、思维的来源
在启发与引导中去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来源,形成基于学生自我的积累和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所选取的例文和课外优秀作品的阅读以及对生活的广泛观察,不断开辟和丰富认知领域,为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生发点。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教师可启发学生按类搜集与整理。如可按:1.我与他人(同情、宽容、感恩、合作、责任);2.我与自然(生存、 敬畏、责任);3.我与社会(热点、文化、公德);4.我与自己(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分类整理。
学生通过这类形式的整理,其实已对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长时间坚持还可以培养经常整理、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习惯。此过程与传统的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形成鲜明对比,学生能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双方形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思维活动品质的优化
在重视创生,学教一体中优化思维活动的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关系极大。优良的思维品质,必定会使思维能力迅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时候,可以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联想想象开始,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然后通过变换和质疑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再以对比和辩证的角度去思考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在思维的创造性上,由于它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提出新异的见解。在历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往往都是那种发散性的命题方式,让参赛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当然,优秀的作文也必然是符合创造的要求和过程,用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材料联系主题进行联想和创作,有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正是这个特点,在作文思维训练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性,因为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与学生学能够产生的,更多的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体验感悟,积极联想与想象,激活自己的思维,教师更多的是激发与引导。
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观察研究,发现事物的新特质,得到与他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研究学情与教情,在课情上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采用横向展开、纵向深入、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提高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养成习惯。
思维的批判性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思维训练时,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对现存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思与批评。批判一种事物或现象,关键就在于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还要带着发展的思维去分析思考。学生也要质疑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学,学会教,体验感悟,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则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多重关系,预见事物的发展。平时作文的立意与分析,要力求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理清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学会用发展、运动、变化、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用联系、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适度的观点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重点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形成自己的辩证思维。
三、教师参与和引导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创设开放、民主、科学的训练环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写作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小组各成员独立思考,每位组员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组内讨论,补充完善。然后,各组之间进行思维互动,思维成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宽松的思辨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引发的“脑力震荡”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丰富了选材,深化了作文主题。口头表述起到激发思维、整理思维、强化思维的作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之后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教师评改,学生再修改等多元评改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
教师重在锤炼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思维的习惯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一种长远的发展。灵活地采用一些“支架”积极引导和帮助,如上文提到的分类整理类型的提出,思维训练时启发式问题的设置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写作思维过程中。只有我们的学生真正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勤于思考,用思维之笔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才能在作文中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铸就新的生命。以和谐的体验过程,获得永久的学习技能,促进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怡.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吴文胤.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5(10).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