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教学重点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创新与运用。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摸索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依托,从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实力三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78-0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自从国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后,各地相继进行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其目的是为了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重点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创新与运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摸索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转变教学理念
1. 确立新的师生观
我国的教育一直奉行儒家思想,师道尊严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尊严和权威性不可挑战,学生的天性在很多时候被压抑,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平等的师生观,指出教师和学生处于互相尊重的平等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反馈,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教师要積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共同讨论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营造“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和关爱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加倍呵护。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环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接受教育也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要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次,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改进自身的不足。当教师发现自身存在错误或被学生指出不足之处时,应当及时进行反思,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师生关系融洽,能平等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坦诚,从而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并向教师敞开心扉。摆脱传统理念的约束,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 确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提倡“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下,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尝试和突破的时间很少,教学成效也并不显著。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只需要认真听讲和反复进行记忆就可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改明确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积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历史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历史教学走入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述和板书,学生听讲和记笔记,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史实中寻找规律,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人教版课本中选取的历史事件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值得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对历史知识进行预习和了解,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后再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历史教学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到长城、兵马俑等相关历史知识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解。学生可以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身掌握的有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彼此间的思维发生碰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
1.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而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对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将教学内容融入问题之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本质目的,通过合作探究与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选择有思维深度和探究意义的课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例如,在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第八、九两课中,分别描写了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虽然这两个地区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但学生对于这两个地区的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这两课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和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自主地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初步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该部分内容,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动脑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工作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保证解决问题的高效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筛选,挑选出有特色、有针对性、思维独到的新颖问题,设立讨论的主题,保证学生的每次讨论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想法和认知,让讨论高效且有意义地进行。此外,教师在为学生分组后,要帮助和指导组长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要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利用,准确而精当地加以表达。各小组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而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集体观念,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变为一种生活态度。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灵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从精神层面影响学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3. 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保留教师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前提下,教师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达优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六的第二、三单元,分别描述了有关古代埃及、罗马和希腊的历史,其中涵盖建筑艺术、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由于年代久远,且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等差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较少,难以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往往在讲授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入一定的视频与音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具象化,再辅以语言进行强调,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历史教学实现高效,且充满趣味和灵动,生机盎然。
三、提升自身实力
1. 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在社会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模式的推动下,传统的“单兵作战”式的备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必须融入集体,进行团队合作。中年骨干教师经验丰富,对于教学有着更深的认识,对于课堂节奏也有着更好的掌控能力;青年教师虽然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但他们熟悉现代教育的理论与知识,且不受传统教育的框架所束缚,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工作激情。因此,双方要进行优势互补,互相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与反馈,找到最优的教学契合点。
2. 注重研究与反思
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综合外界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当学生反映课堂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通过反思,能避免产生“师道为长”的思维模式,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现实的状况,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反思能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机制,能让教师养成不断优化、自我突破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新课改使教育模式处在不断更新优化的状态,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新课改精神,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广大教师应承担起教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田.史学理念高起点 学习探究新平台——浅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8).
[2]蔡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3]王茜.课改十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繆欣祥.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探析教学反思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2013(03).
[5]于耀洲,于宁宁.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与高师历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2(09).
[6]戈立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78-0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自从国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后,各地相继进行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其目的是为了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重点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创新与运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摸索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转变教学理念
1. 确立新的师生观
我国的教育一直奉行儒家思想,师道尊严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尊严和权威性不可挑战,学生的天性在很多时候被压抑,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平等的师生观,指出教师和学生处于互相尊重的平等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反馈,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教师要積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共同讨论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营造“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和关爱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加倍呵护。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环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接受教育也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要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次,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改进自身的不足。当教师发现自身存在错误或被学生指出不足之处时,应当及时进行反思,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师生关系融洽,能平等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坦诚,从而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并向教师敞开心扉。摆脱传统理念的约束,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 确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提倡“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下,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尝试和突破的时间很少,教学成效也并不显著。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只需要认真听讲和反复进行记忆就可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改明确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积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历史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历史教学走入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述和板书,学生听讲和记笔记,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史实中寻找规律,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人教版课本中选取的历史事件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值得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对历史知识进行预习和了解,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后再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历史教学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到长城、兵马俑等相关历史知识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解。学生可以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身掌握的有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彼此间的思维发生碰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
1.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而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对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将教学内容融入问题之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本质目的,通过合作探究与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选择有思维深度和探究意义的课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例如,在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第八、九两课中,分别描写了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虽然这两个地区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但学生对于这两个地区的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这两课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和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自主地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初步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该部分内容,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动脑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工作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保证解决问题的高效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筛选,挑选出有特色、有针对性、思维独到的新颖问题,设立讨论的主题,保证学生的每次讨论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想法和认知,让讨论高效且有意义地进行。此外,教师在为学生分组后,要帮助和指导组长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要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利用,准确而精当地加以表达。各小组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而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集体观念,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变为一种生活态度。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灵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从精神层面影响学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3. 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保留教师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前提下,教师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达优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六的第二、三单元,分别描述了有关古代埃及、罗马和希腊的历史,其中涵盖建筑艺术、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由于年代久远,且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等差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较少,难以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往往在讲授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入一定的视频与音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具象化,再辅以语言进行强调,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历史教学实现高效,且充满趣味和灵动,生机盎然。
三、提升自身实力
1. 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在社会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模式的推动下,传统的“单兵作战”式的备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必须融入集体,进行团队合作。中年骨干教师经验丰富,对于教学有着更深的认识,对于课堂节奏也有着更好的掌控能力;青年教师虽然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但他们熟悉现代教育的理论与知识,且不受传统教育的框架所束缚,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工作激情。因此,双方要进行优势互补,互相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与反馈,找到最优的教学契合点。
2. 注重研究与反思
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综合外界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当学生反映课堂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通过反思,能避免产生“师道为长”的思维模式,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现实的状况,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反思能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机制,能让教师养成不断优化、自我突破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新课改使教育模式处在不断更新优化的状态,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新课改精神,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广大教师应承担起教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田.史学理念高起点 学习探究新平台——浅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8).
[2]蔡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3]王茜.课改十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繆欣祥.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探析教学反思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2013(03).
[5]于耀洲,于宁宁.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与高师历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2(09).
[6]戈立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