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心田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奇妙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当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思品课则是我们播下思想种子的重要场所,让孩子收获命运的有效途径。身为一名小学思品教师,我感到幸运而骄傲!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的种子在孩子心田顺利发芽、茁壮扎根、健康成长呢?这就是我在教学生活中一直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品德与生活》課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主张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应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思品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平时的思品课堂却过于理论化、教条化,过分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感受,远离了学生生活,脱离了生活体验,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所以,本人认为,思品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让教学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原本就是一本最丰厚、最难懂的书,也是最富有启示的书。它源源不断地为无数作家提供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无疑,它也是一座巨大的教学素材宝库,可以强有力地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与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寻觅情感体验的素材,与“生活”携起手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此这般,不失为小学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教学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本文就来谈一谈,如何巧引生活源水,促进对活动的体验,引发孩子们的共鸣,润泽学生心田,让思想教育得以升华,让孩子受益一生。
一、 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团结互助牢记心间
小学生在校时间占据了所有时间的一大半,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同学和老师了,对校园生活中发生的人、事最为熟悉,且感兴趣。在教学中,若能再现校园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创意思维、创新想象和表达,从而悟出思想品德的知识与道理,这样的教学肯定可以事半功倍。如此,也是教师对“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践行和探索。如在“规则有什么用?”这一小节教学时,我就在课前安排了几位学生,表演了校园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场景1:上下楼梯时,有几位同学没有按规则靠右走的规则,导致同学相撞。场景2:下课时,没有按照班级公约文明休息,而是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导致同学撞到了桌角。场景3:同学们乱丢垃圾,导致班级、校园一片狼藉。场景4:篮球课上,部分同学没有听从指挥,脱离队伍,私自行动,结果被篮球砸伤了脑袋。台上的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将校园生活中缺乏规则的情境一一再现。下面的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之后便是积极地反思。学生开始思考,原来每一个细小的规则,都是为了维持校园生活的秩序,为了更好地自我保护,同时方便他人,深化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提升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紧密联系家庭生活,温馨和睦永浴爱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发现他们的长处,才能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应该紧密立足家庭这个主阵地,把握好“爱”的情感脉络,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让孩子们幸福成长。
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知法懂法永记心田
思品课的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导孩子正确认知社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基础。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创设出源于社会生活的情境,将其与教材所学知识和目标相联系,让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的蓝天下快乐健康安全成长。
四、紧密联系时政新闻,保家爱国就在此时
时政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思品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时政包含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小学生受认知特点影响,在他们理解当中,时政就是国家大事,离他们的生活十分遥远,所以对时事政治关心较少。殊不知,时政会影响国家政策,而国家政策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时政离我们生活就是那么近。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从时政内涵出发,将书本知识与时政新闻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建设,做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负责小公民。
总之,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了生活。今后我将继续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寻找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链接点,以此为切入口积极探索,使品德学科真正“活”起来,让“生活”之花盛开品德课堂的芳草地上,使“生活”源水润泽学生心灵的绿茵田里,使我们的品德课程真正成为最具魅力的课程!
《品德与生活》課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主张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应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思品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平时的思品课堂却过于理论化、教条化,过分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感受,远离了学生生活,脱离了生活体验,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所以,本人认为,思品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让教学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原本就是一本最丰厚、最难懂的书,也是最富有启示的书。它源源不断地为无数作家提供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无疑,它也是一座巨大的教学素材宝库,可以强有力地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与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寻觅情感体验的素材,与“生活”携起手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此这般,不失为小学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教学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本文就来谈一谈,如何巧引生活源水,促进对活动的体验,引发孩子们的共鸣,润泽学生心田,让思想教育得以升华,让孩子受益一生。
一、 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团结互助牢记心间
小学生在校时间占据了所有时间的一大半,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同学和老师了,对校园生活中发生的人、事最为熟悉,且感兴趣。在教学中,若能再现校园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创意思维、创新想象和表达,从而悟出思想品德的知识与道理,这样的教学肯定可以事半功倍。如此,也是教师对“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践行和探索。如在“规则有什么用?”这一小节教学时,我就在课前安排了几位学生,表演了校园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场景1:上下楼梯时,有几位同学没有按规则靠右走的规则,导致同学相撞。场景2:下课时,没有按照班级公约文明休息,而是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导致同学撞到了桌角。场景3:同学们乱丢垃圾,导致班级、校园一片狼藉。场景4:篮球课上,部分同学没有听从指挥,脱离队伍,私自行动,结果被篮球砸伤了脑袋。台上的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将校园生活中缺乏规则的情境一一再现。下面的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之后便是积极地反思。学生开始思考,原来每一个细小的规则,都是为了维持校园生活的秩序,为了更好地自我保护,同时方便他人,深化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提升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紧密联系家庭生活,温馨和睦永浴爱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发现他们的长处,才能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应该紧密立足家庭这个主阵地,把握好“爱”的情感脉络,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让孩子们幸福成长。
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知法懂法永记心田
思品课的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导孩子正确认知社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基础。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创设出源于社会生活的情境,将其与教材所学知识和目标相联系,让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的蓝天下快乐健康安全成长。
四、紧密联系时政新闻,保家爱国就在此时
时政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思品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时政包含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小学生受认知特点影响,在他们理解当中,时政就是国家大事,离他们的生活十分遥远,所以对时事政治关心较少。殊不知,时政会影响国家政策,而国家政策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时政离我们生活就是那么近。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从时政内涵出发,将书本知识与时政新闻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建设,做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负责小公民。
总之,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了生活。今后我将继续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寻找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链接点,以此为切入口积极探索,使品德学科真正“活”起来,让“生活”之花盛开品德课堂的芳草地上,使“生活”源水润泽学生心灵的绿茵田里,使我们的品德课程真正成为最具魅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