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其他学科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态理论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品质。
一、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特征设计“对话式教学”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将学科本身特点与教育生态理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多样性、整体性、协变共生性。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丰富性都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整体性——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更是由教师、学生、环境等彼此有机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协变共生性——数学生态课堂的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教室的环境、教学设施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协变共生的,例如:学生学习情绪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这些特征就要求“对话式教学”的设计必须从人际对话、人本对话、自我对话三个方面展开。针对多样性,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自身研读书本、书写教案的方式实现人本对话;针对特征中的整体性,通过课堂交流实现人际对话;针对协变共生性,通过课后反思实现自我对话。
二、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框架实施“对话式教学”
1.人本对话——师本对话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文本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载体。师本对话的本质不仅体现在教师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更体现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使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增加趣味,增强特色。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时,通过阅读教材,教师能了解到: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这堂课要教学的是直线最基本的两种位置关系。教学目标是:帮助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中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由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在于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在于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由教师的生活经验可知:相交和垂直的现象遍布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人本对话——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但是大多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所以生本对话主要通过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来实现。如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之前,让学生对该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写出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生本对话,就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行为。
3.人际对话——师生对话
生态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看法和不解,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贯穿于整个数学生态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垂直于平行”一课,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观察教室里有没有直线并指出。(2)在纸上画出你认为直线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4.人际对话——生生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也自然的引发着对话。例如:在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的时候,生生对话就发生了。
学生甲:我发现桌椅的腿是直线,桌沿也是直线。
学生乙:我还发现墙边也是直线。
学生丙:那么多墙边,方向都不一样,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通过生生对话,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合作沟通意识得以增强。
5.自我对话——师生的自我对话
一般来说,学生的自我对话是由教师引导产生的。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哪些错误的想法得到了纠正。教师的自我对话具有主动性,有目的性。它包括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学习时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即时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这样的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对话。
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现代理念的教育模式。随着生态意识的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大家对生态课堂的出现更迫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一、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特征设计“对话式教学”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将学科本身特点与教育生态理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多样性、整体性、协变共生性。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丰富性都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整体性——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更是由教师、学生、环境等彼此有机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协变共生性——数学生态课堂的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教室的环境、教学设施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协变共生的,例如:学生学习情绪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这些特征就要求“对话式教学”的设计必须从人际对话、人本对话、自我对话三个方面展开。针对多样性,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自身研读书本、书写教案的方式实现人本对话;针对特征中的整体性,通过课堂交流实现人际对话;针对协变共生性,通过课后反思实现自我对话。
二、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框架实施“对话式教学”
1.人本对话——师本对话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文本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载体。师本对话的本质不仅体现在教师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更体现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使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增加趣味,增强特色。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时,通过阅读教材,教师能了解到: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这堂课要教学的是直线最基本的两种位置关系。教学目标是:帮助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中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由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在于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在于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由教师的生活经验可知:相交和垂直的现象遍布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人本对话——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但是大多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所以生本对话主要通过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来实现。如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之前,让学生对该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写出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生本对话,就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行为。
3.人际对话——师生对话
生态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看法和不解,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贯穿于整个数学生态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垂直于平行”一课,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观察教室里有没有直线并指出。(2)在纸上画出你认为直线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4.人际对话——生生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也自然的引发着对话。例如:在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的时候,生生对话就发生了。
学生甲:我发现桌椅的腿是直线,桌沿也是直线。
学生乙:我还发现墙边也是直线。
学生丙:那么多墙边,方向都不一样,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通过生生对话,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合作沟通意识得以增强。
5.自我对话——师生的自我对话
一般来说,学生的自我对话是由教师引导产生的。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哪些错误的想法得到了纠正。教师的自我对话具有主动性,有目的性。它包括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学习时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即时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这样的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对话。
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现代理念的教育模式。随着生态意识的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大家对生态课堂的出现更迫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