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研究—以农村地区为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民性的运动,为使其顺利进行,需要协调各方,合作完成。它需要加强校内与校外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师生及课程开发者间的互动机制。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广泛参与,共同探讨、研究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课程改革;进程;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G420
  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中,城乡差异也日益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亦愈来愈弱。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民性的运动,为使其顺利进行,需要协调各方,合作完成。
  一、现状分析
  区域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校内设施简陋,教师工作条件艰苦,教育运作与自主发展水平低下等弊端,农村的课程改革十分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缺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实验室、计算机房和互联网、电教室等硬件设施以及图书室书籍陈旧而且数量种类少。一些学校通过贷款方式来购置电脑设备, 并向学生收取一定数额的“上机费”来偿还贷款, 但往往面临着贷款未偿还完, 电脑又需要更新换代。
  组织教师培训、聘请专家、派出教师接受培训等都需要经费。很多人在访谈中谈到, 当地政府未给教师培训提供专项经费, 多数地方教师需个人垫付培训经费。尤其在一些较贫困的地区, 即使教师可以参加免费培训, 但因无法负担赴外地参加培训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而放弃培训机会。
  教师缺乏培训与教研是影响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加强教师教育观念,呼吁教学角色的转换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但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先天素质不高, 后天接受的培训与教研又低效的各种问题, 使得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举步维艰。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农村学校的生源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对孩子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但依目前农村现实环境条件看,“教育”几乎是唯一能够改变孩子命运的道路。因此,许多有经济实力或有关系的农民会不遗余力把孩子送到相对较好的学校去, 由此, 造成了生源分布失衡。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村办小学由于生源的问题不得不停办、合并, 而另一些学校却因生源过多致使班级规模过大。
  当前的中招、高考模式依然未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 这些配套措施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甚至成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以教师所教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来对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优、评职,这种不完善的评价制度阻碍了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大胆尝试,影响发挥其创造力。
  二、农村地区课程改革进程
  课程改革总是依据我国特定的文化环境,植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要想真正理解课改需要结合课程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农村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农村课程改革。由于传统农村文化具有封闭性、保守性、乡土性、贫困性等基本特征,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使之陷入相应的文化困境。
  由于农村文化缺少与外界的沟通、融合,农民长期处于这种贫困的生活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套特定的“贫困化”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这些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整合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代代相传。这种贫困性具体表现为:自足自乐、安贫乐贫的度日观;陈旧落后的教育观;懒散疲沓、得过且过不经济的时间观;不愿进行生产投入、非经营的用钱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以及依赖自然,依赖国家,靠天吃饭的消极观。这种贫困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课程体系
  想要从根本上消除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地区域社会发展格局中农村教育才能将内在的要求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融合起来,而且成为当地区域社会发展的主导基础性因素。
  1、树立民生本位和公平发展的改革理念。从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看,农村“新课改”作为一项农民子弟享受优质教育的民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从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公平的高度,来组织并实施农村的新课程改革。
  2、加强对农村课改的组织规划与服务。基于农村社会对课改的“供给不足与需求偏差”的社会现状,政府是唯一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引领推动的方法完成“新课改”这项社会工程的机构。各级政府通过农村“新课改”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农村社会育人环境,更好地为农村社会服务。
  3、创建具有农村特点的课程改革体系。本体系建设要以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核心,兼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依据不同地区农村产业就业结构的特点,创建不同特色的地方课程;通过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从而实现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本领”这一改革目标。
  4、制定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要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别于城市课程而又科学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实用性与技术性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该体系要能体现农村教育的个性和特色,能够适应“三农”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分流教育的需求,将升学与就业、统筹传统与现代协调好。
  四、结论
  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即为课程的改革。一切课程内容的基础即为课程所需的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成败。农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农村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成败。
  参考文献
  [1] 王本陆, 潘国琪, 刘伟. 消除双轨制: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5): 20-25.
  [2] 张济洲. “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6, 8(3): 11-14.
  [3] 刘新科. 西部农村教育现状, 问题及其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5(3): 24-2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合
该文叙述了根据EOTS胶片主光轴方位角α,高低角γ(简称EOTS大角度)信息手工判读现状,提出了一种自动判读大角度的算法以及实现这一算法的处理软件,并简要说明实现这一功能的作用及意义。
该文在对某型无人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其上加载激光目标指示器为激光制导武器指示目标,并分析研究了可行性,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措施和方法,为技术实现提供参考。
该文针对无人机飞行器伞降回收方法的不足,在介绍气袋法回收无人机的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降落伞与气袋组合的无人飞行器回收方法。
物业管理的兴起为提高整个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初步分析了物业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以期能为相应企业提供有用的
该文是减阻激波针(红外寻的导弹的头部减阻方法之一)设计与试验研究工作的概要总结。文中总结了钝头减阻的方法,分析了激波针减阻的机理,简要论述了激波针的基本设计原理及其对导
该文针对红外制导导弹工作原理及特点,探讨了通用型无人机对付红外制导导弹攻击的措施。
摘要:物理课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结合具体试题,在各层次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使习题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字:习题教学;问题设计;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课堂习题课教学是指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的以练习为主的课,习题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提高认识、
当前世界各国设计超音速破甲弹大都采用杆式头部气动外形,它具有飞行稳定,结构简单的优点。根据对杆形头部破甲弹的气动分析和风洞试验,可弄清杆形头部的作用机理,了解杆形头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