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突显。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教师从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以《摩擦力》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72-02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基本的学习任务和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实现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实验作为物理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知识探索模式,同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根据其要求開展实验教学活动,不断优化与改进教学环节,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验过程的优化,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
1 明确实验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提出学习任务必然是首要环节。同时,学习任务的合理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任务,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太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太简单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引出实验问题,为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1]。
以《摩擦力》这一实验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这一实验活动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主要包括冬天下雪出门时更换鞋底花纹比较深的鞋、做单杠运动时在手上涂一些镁粉、骑自行车时用力刹车、给陈旧的手表抹上油等。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对这些图片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作出了准确判断。其次,笔者对学生说:“大家的判断都是比较正确的,那同学们觉得这些现象中主要是改变了哪些要素呢?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呢?”最后,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引出了相关的思考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本次实验探究的主要任务,即“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利用这种任务设计的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任务的陌生感,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设计科学有效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2 组织自主实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的知识探索。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自主学习并非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而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表现出自主性。同时,教师也要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这样的实验流程可以使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得到优化与完善,从而有效保障学生的实验质量[2]。
在明确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任务之后,学生进行了实验猜想,并初步认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这两种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着,笔者讲解了“二力平衡”这一实验原理,并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然后,学生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总结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第一,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板上的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三,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改变木块与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最终,通过多次实验,学生逐渐得出了比较稳定的实验数据,为得出实验结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 优化实验总结
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而对于实验教学活动而言,则是要做好实验结论的分析与汇总工作。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集体分析。之后,教师应依据科学的原则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一定的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活动,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3]。
完成这一节的实验活动之后,学生得出了正常测量、改变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物体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这三种情况的摩擦力示数。然后根据数据结果完成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以下实验结论:①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②物体接触面所受的压力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之后,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与交流,总结出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木板铺上毛巾后,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拉动木块时要一气呵成;在拉动过程中,要等示数相对比较稳定时迅速读数等。最后,笔者对学生实验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既指出了学生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通过实验总结环节,不但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了优化,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更加准确地解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有效优化与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玉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
[2]黄红敏.任务目标驱动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7.
[3]刘玉荣.任务驱动法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20).
【作者简介】
柳宣(1974~),男,芜湖市第二十四中学,中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课程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72-02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基本的学习任务和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实现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实验作为物理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知识探索模式,同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根据其要求開展实验教学活动,不断优化与改进教学环节,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验过程的优化,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
1 明确实验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提出学习任务必然是首要环节。同时,学习任务的合理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任务,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太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太简单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引出实验问题,为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1]。
以《摩擦力》这一实验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这一实验活动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主要包括冬天下雪出门时更换鞋底花纹比较深的鞋、做单杠运动时在手上涂一些镁粉、骑自行车时用力刹车、给陈旧的手表抹上油等。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对这些图片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作出了准确判断。其次,笔者对学生说:“大家的判断都是比较正确的,那同学们觉得这些现象中主要是改变了哪些要素呢?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呢?”最后,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引出了相关的思考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本次实验探究的主要任务,即“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利用这种任务设计的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任务的陌生感,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设计科学有效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2 组织自主实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的知识探索。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自主学习并非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而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表现出自主性。同时,教师也要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这样的实验流程可以使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得到优化与完善,从而有效保障学生的实验质量[2]。
在明确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任务之后,学生进行了实验猜想,并初步认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这两种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着,笔者讲解了“二力平衡”这一实验原理,并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然后,学生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总结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第一,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板上的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三,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改变木块与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最终,通过多次实验,学生逐渐得出了比较稳定的实验数据,为得出实验结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 优化实验总结
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而对于实验教学活动而言,则是要做好实验结论的分析与汇总工作。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集体分析。之后,教师应依据科学的原则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一定的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活动,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3]。
完成这一节的实验活动之后,学生得出了正常测量、改变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物体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这三种情况的摩擦力示数。然后根据数据结果完成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以下实验结论:①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②物体接触面所受的压力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之后,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与交流,总结出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木板铺上毛巾后,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拉动木块时要一气呵成;在拉动过程中,要等示数相对比较稳定时迅速读数等。最后,笔者对学生实验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既指出了学生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通过实验总结环节,不但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了优化,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更加准确地解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有效优化与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玉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
[2]黄红敏.任务目标驱动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7.
[3]刘玉荣.任务驱动法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20).
【作者简介】
柳宣(1974~),男,芜湖市第二十四中学,中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