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跨越学科的界限,帮助教师从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角度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绘本阅读指导、科学实验方法、艺术创作活动、人机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核心素养
近几年,笔者尝试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通过多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数学绘本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数学绘本将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生活中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有趣的数学知识,使数学变得平易近人、贴近生活。在数学课上引入数学绘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二)”时,笔者将《我的魔法师爸爸》一书改编成数学教材。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大胆地猜想绘本内容,并激起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接着,通过微课粗读绘本1~15页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二年级所学的轴对称的知识;最后,通过精读绘本16~17页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关键句“轴对称图形对应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尽信书,不如无书。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对绘本提出质疑:绘本上的这句话对不对呢?引发学生动手去探究、去验证。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验证了这句话,还有新的发现:轴对称图形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它的对称轴互相垂直。这样的绘本教学课堂,借助语文学科粗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打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在故事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理性美,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边阅读、边思考、边质疑。
二、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至于怎么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通过长方形花坛和圆形花坛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发学生实验探究的需求,确定研究问题“怎么求圆的面积”后,学生围绕问题提出假设: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大小有关,圆的面积在4r2~2r2之间……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设计,并填写在校本教材实验方案一栏中,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名称、目的、猜测、材料、步骤等。学生在实验方案的指导下自己准备材料,通过动手实验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对比转化前、后的图形发现:圆形和长方形面積相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在艺术创作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和艺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将艺术学科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发挥艺术活动直观表现的作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在头脑的再创造中生动化、趣味化,推动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艺术中的规律”时,笔者制作了一段打击乐演奏视频,融入了音乐打击乐器演奏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看这段视频,并发现演奏中的数学规律:男女排列的规律、乐器排列的规律、节奏的规律等,进而让学生用符号、文字、图形来表示视频中的规律,进行了规律的二次创作,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感受符号的简洁明了,将美术教材中节奏的美感引入课堂,让学生寻找美术手法中“大和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给小松鼠涂色创作。课后,笔者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创作包装纸的图案。在这样一系列的找规律和创作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数学重复规律的模型,感受到艺术的数学美,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在人机互动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在多媒体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中高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笔者教学平移知识,让学生运用电脑word软件为数学学习的工具绘制美丽的花边。学生用多种绘图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然后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并用上下左右键平移,最后用“对齐和分布”工具将所有花样排列整齐,这样便完成了花边制作。学生就在这样有趣和灵活的操作方式中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概念,并应用平移的知识进行图案的创作。又如,在教学“统计图”时,笔者引入excel软件,让学生在excel表格中直接完成统计表,并根据对话框的提示设置统计图信息,迅速绘制出各种统计图。平时,我们在教学中画一个统计图要花很长时间,尤其是扇形统计图,但是excel软件却能在1秒内就能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极大提地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电脑生成各种统计图后,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还学得高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核心素养
近几年,笔者尝试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通过多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技能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数学绘本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数学绘本将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生活中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有趣的数学知识,使数学变得平易近人、贴近生活。在数学课上引入数学绘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二)”时,笔者将《我的魔法师爸爸》一书改编成数学教材。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大胆地猜想绘本内容,并激起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接着,通过微课粗读绘本1~15页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二年级所学的轴对称的知识;最后,通过精读绘本16~17页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关键句“轴对称图形对应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尽信书,不如无书。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对绘本提出质疑:绘本上的这句话对不对呢?引发学生动手去探究、去验证。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验证了这句话,还有新的发现:轴对称图形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它的对称轴互相垂直。这样的绘本教学课堂,借助语文学科粗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打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在故事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理性美,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边阅读、边思考、边质疑。
二、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至于怎么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通过长方形花坛和圆形花坛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发学生实验探究的需求,确定研究问题“怎么求圆的面积”后,学生围绕问题提出假设: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大小有关,圆的面积在4r2~2r2之间……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设计,并填写在校本教材实验方案一栏中,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名称、目的、猜测、材料、步骤等。学生在实验方案的指导下自己准备材料,通过动手实验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对比转化前、后的图形发现:圆形和长方形面積相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在艺术创作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和艺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将艺术学科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发挥艺术活动直观表现的作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在头脑的再创造中生动化、趣味化,推动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艺术中的规律”时,笔者制作了一段打击乐演奏视频,融入了音乐打击乐器演奏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看这段视频,并发现演奏中的数学规律:男女排列的规律、乐器排列的规律、节奏的规律等,进而让学生用符号、文字、图形来表示视频中的规律,进行了规律的二次创作,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感受符号的简洁明了,将美术教材中节奏的美感引入课堂,让学生寻找美术手法中“大和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给小松鼠涂色创作。课后,笔者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创作包装纸的图案。在这样一系列的找规律和创作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数学重复规律的模型,感受到艺术的数学美,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在人机互动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在多媒体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中高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笔者教学平移知识,让学生运用电脑word软件为数学学习的工具绘制美丽的花边。学生用多种绘图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然后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并用上下左右键平移,最后用“对齐和分布”工具将所有花样排列整齐,这样便完成了花边制作。学生就在这样有趣和灵活的操作方式中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概念,并应用平移的知识进行图案的创作。又如,在教学“统计图”时,笔者引入excel软件,让学生在excel表格中直接完成统计表,并根据对话框的提示设置统计图信息,迅速绘制出各种统计图。平时,我们在教学中画一个统计图要花很长时间,尤其是扇形统计图,但是excel软件却能在1秒内就能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极大提地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电脑生成各种统计图后,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还学得高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