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历史同构”复习策略采用新的理念,将专题模块和通史体例有机结合,统领复习内容,按照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等梳理知识,凸显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科特征,能够弥补专题模块复习策略的不足。历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可以理解为学习者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然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师时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一、以重要知识为基点,把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从历史概念切入。
清晰解读历史知识是准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关键。例如,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这一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两层含义: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②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欧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本国市场不断扩大,并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一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两次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其形成的客观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是其具体表现。
2.从史实发生的背景切入。
在当今历史教材中,历史知识较为分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多方面知识理解历史事实。例如,对于“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内容,认识到“五四运动”是当时中国社会和世界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月革命影响中国的具体表现,并体会到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因素,从而为突破“五四运动”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二、从世界大背景来认识历史,整体感知历史
1.将世界史和中国史相联系。
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根据希腊和中国地图,感知地理因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3)探究深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①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稳定取决于地域范围的大小,小国适合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合于君主政体,幅员辽阔的国家适合于专制政体。请结合中外史实分析其观点。 ②古代希腊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古代中国专制政体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与成就,你认为哪种政体更好?
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会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2.对某一历史专题进行探究。
对某一历史专题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部分知识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突破基础,把握主干:总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概况及其原因。
(2)设计问题,思维深入:分析与世界史的联系。
(3)归纳整合,形成体系:将相关内容整理成表格。
(4)深化认识,升华思维:解读表格信息,思考历史结论和启示。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
3.从某一历史阶段切入。
这种方式能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联系意识,深化学生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例如,在教学“16~19世纪的世界”这部分知识时,我提出问题:联系有关历史,思考16世纪以来英国是如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
学生探究后,认识到:16世纪英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世界。从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政治上确立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凭借巨变后的强大实力,英国大肆扩张,建立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
通过对同一时期英国和中国的比较,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东西方历史发生逆转的重要时期,在英国资本主义崛起的时候,中国还在封建道路上徘徊,其结果不言自明。
一、以重要知识为基点,把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从历史概念切入。
清晰解读历史知识是准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关键。例如,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这一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两层含义: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②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欧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本国市场不断扩大,并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一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两次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其形成的客观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是其具体表现。
2.从史实发生的背景切入。
在当今历史教材中,历史知识较为分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多方面知识理解历史事实。例如,对于“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内容,认识到“五四运动”是当时中国社会和世界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月革命影响中国的具体表现,并体会到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因素,从而为突破“五四运动”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二、从世界大背景来认识历史,整体感知历史
1.将世界史和中国史相联系。
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根据希腊和中国地图,感知地理因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3)探究深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①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稳定取决于地域范围的大小,小国适合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合于君主政体,幅员辽阔的国家适合于专制政体。请结合中外史实分析其观点。 ②古代希腊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古代中国专制政体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与成就,你认为哪种政体更好?
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会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2.对某一历史专题进行探究。
对某一历史专题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部分知识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突破基础,把握主干:总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概况及其原因。
(2)设计问题,思维深入:分析与世界史的联系。
(3)归纳整合,形成体系:将相关内容整理成表格。
(4)深化认识,升华思维:解读表格信息,思考历史结论和启示。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
3.从某一历史阶段切入。
这种方式能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联系意识,深化学生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例如,在教学“16~19世纪的世界”这部分知识时,我提出问题:联系有关历史,思考16世纪以来英国是如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
学生探究后,认识到:16世纪英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世界。从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政治上确立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凭借巨变后的强大实力,英国大肆扩张,建立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
通过对同一时期英国和中国的比较,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东西方历史发生逆转的重要时期,在英国资本主义崛起的时候,中国还在封建道路上徘徊,其结果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