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在我大学四年级开学不久,学校就组织了一次例行的社会实习活动。我们先去南京、后到苏州,接着又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我这个小组最基层的实习地选在常熟县(当时建制为县),除了和当地财政局有所接触外,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常熟千斤顶厂的财务科。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印象里她中等身材,圆脸庞,匀称、富态,并且精力充沛、性格开朗,一见面就扯开大嗓门嘻嘻哈哈说个不停。她有时还专门跑到县政府招待所来看我们,讲一些厂里的笑话给我们听,虽然因其特有的苏南口音,有些话我们听不大懂,但还是经常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
当时在工厂的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个不修边幅的干瘦老头,他满脸胡茬,戴着一顶鸭舌帽,中山装扣得严严实实,独自一人踱步行走,面无表情、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有种被人遗忘的感觉,在工厂里显得很特别。有一次在聊天时我们就问起这个人的情况,她一听就大笑起来,接连向我们讲起他的一些故事来。原来,这老头是新四军出身,过去在这一带打过游击(沙家浜就在常熟),所以夺取政权后上级就安排他做了这个厂的副厂长。但他没有多少文化,既不懂技术,也不谙经营管理,厂里自然没有什么事可给他管。他有时也会感到心里不平衡,常闹出一点小情绪什么的,厂里为了安抚他,有次就派他带队去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那时候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机会,能去参加广交会就是不得了的大世面,比今天去美欧甚至南极还风光。但他由于文化水平低,回来汇报时却犯了难,不知所云,还闹出不少笑话来。其中,当说到有哪些国家作为客户来参观交流时,他居然拿着自己的笔记本,将新加坡念成新加土皮,将墨西哥念成黑西哥。开始人们并未明白这到底是哪两个国家,只是感到陌生,好像从未听说过,当有知情人指出那就是新加坡和墨西哥时,引起满场大笑。她讲这些笑话时忍俊不禁,全然不顾这老头也是他们厂的领导,而完全当作是一块笑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位副厂长在人们的心目中实际上是个背时的闲人。
我们住的县政府招待所,是个干干净净的院落,灰墙黛瓦,青砖铺地,就坐落在虞山脚下,每天的住宿费只有一元钱。客房里十分简单,靠两边的墙壁摆着四张单人床,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床是藤竹编的,让人感到柔软舒适。那时候的招待所,房间里绝对不会有卫生间,夜里小便就要披件衣服走到院子里上公共厕所。每人发一个洗脸盆,早晨起来就自己端着去院子里的水池边洗漱。而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还在睡梦之中,就会有个妇女从外边开门进到房间,噼里啪啦忙乎一會儿就走了。开始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哪个同学解手回来,不大注意弄出的声响,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才弄明白原来是有外人进来了,而且还是个女的!
她们是进来打扫卫生、送开水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社会治安真好,确实有点“夜不闭户”的味道。
当时的实习十分简单,也不需要完成什么作业,所以我们去了几次千斤顶厂,在财务科看看账本,基本上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就呆在招待所里,各干各的事,有时候到县城里走走,最常去的是进面馆吃碗面条,换换口味。面条的价格表就挂在墙上,是一块木板做的,被油烟熏成古铜色,刻写着二三十种面条,最便宜的只有几分钱,最贵的三毛多钱,在当时实属极为丰富了,在北方根本见不到。每到黄昏时分,我们就会走出招待所院落的大门,过条小马路到对面就开始爬虞山了。那时的虞山只是一个自然山丘,郁郁葱葱,很少遇到游人。只有一条歪歪斜斜的石径通向山顶,并且还常有破损之处。山顶上有座小凉亭,再往前走便没有路了,山野漫漫,人迹罕至。我们爬到凉亭处总会习惯性地坐上一会儿,西望斜阳,有时候也免不了发几句感叹。
当年的常熟县城,据说有居民十万余人,是那时最大的县城。县城基本由清一色的砖瓦房组成,街道弯弯曲曲,最窄处一个人张开双臂常可摸到两边的墙壁。最惬意的是,有一次我们逛县里的自由市场,发现河蟹只要一毛钱一只,就随机决定买了一篓子回来,又借来锅碗瓢盆,自配作料,在我们住的房间里煮螃蟹吃。时值秋季,蟹儿正肥,那是我有生以来感到最好吃的一次。以前我们从未抓过螃蟹,开始都有些害怕,缩手缩脚的不知从哪儿下手,慢慢会抓之后,胆子就越来越大,多大的都敢抓,感到抓螃蟹不过是件简单之事。有几个螃蟹爬出来逃到床底下了,大伙就叫起来,而我总会及时地爬进去将其“捉拿归案”。那时候我在同学中属于年纪最轻者,又爱好体育运动,身手敏捷,到床下把螃蟹抓回来时,就有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有关来苏州的这段实习经历,大约在2004年时我曾在所写的一篇关于苏州与深圳比较的调研报告中有过一段记叙,今天看来仍感亲切,特选摘如下:
23年前(1981年)我上大学时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到苏州实习,那时的苏州是全国最富裕的所谓鱼米之乡,并且到处听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类的传说。苏州地处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望无垠,并且土地肥沃、河汊纵横,在乡间标准不高、仅可同时对开两部汽车的柏油公路上行驶着稀少的汽车,而路两边则是整齐的、绿油油的稻田;夜里蛙声不断,在田间地头的黑暗中常可碰到一、两个默声不语的捉蟹人。晚风吹来带着夜间清凉、潮湿以及泥土味儿,让人感到痴迷和陶醉,不少同学谈体会时都说:干脆毕业分配就留在苏州算了,甘愿在这儿过一辈子。而如今在苏州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之后,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那种惬意的美好景象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已经很少看到河流,也难见成片的水田,取而代之的则是宽阔的公路、大大小小的开发区,以及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高架桥、厂房等,还有一排排农民自建的、样式雷同的三、四层小楼;空气似乎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感觉到污浊、干燥、刺鼻,我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暗自叹息:难道这就是俗称的“小桥流水人家”吗?难道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苦苦追寻的经济发展成果吗?
人之一生虽然漫长,但回首往事却弹指一挥间。我调来江苏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度过四个春秋,虽然常常回想和提起当年来常熟实习的往事,却未再去过,也不知道当年那个小小的千斤顶厂是否犹在。今年四月中旬的一个周六下午,我应邀来苏州为银行界的同仁们讲讲银行业转型发展等问题,并因次日要赴上海参加会议,便拟定夜宿常熟,计划抽点时间可以故地重游。常熟市接待很周到,也不知从哪里得知我曾在千斤顶厂实习的经历,特意找到当年的那个工厂请我们去参观。去了我才知道,当年的常熟千斤顶厂早已改造发展成为今天的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了,其千斤顶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到2011年1月已累计生产一亿台,其“通润”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成为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现代等美欧亚著名汽车公司的产品配套企业以及沃尔玛等国际著名连锁超市的供货企业。主要产品除了各式各样的千斤顶外,还开发了电梯曳引机、工具箱柜、高低压开关柜等新产品,也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其中电梯曳引机产销量列全球之冠。集团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下属的通润办公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便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常熟首家国内上市的企业。 走进公司展览大厅,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仅公司开发的千斤顶,就有各种型号、规格、式样等数不胜数。所获得奖状、证书等挂满一面墙壁,其中在中间上方的位置上更有一块最老的国家银质奖章,是1980年由国家经委颁发的。我的目光自然停留在它上面,仔细打量,一种熟识的感情顿时涌上心头。32年前我们来此实习时,他们刚刚荣获这枚奖章。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县域来说,那可是一件十分轰动、了不起的大事件,甚至全国的轻工行业都知道。这或许就是学校为何安排我们到这个企业实习的缘故吧。陪同我们参观的集团董事长顾雄斌在一旁说:那时评奖和现在不一样,没有乱七八糟的花样,是很严格的;而且奖章也是货真价实——真是白银做的。
顾董事长今年六十有七,接触中感到他特别的沉静、淡定、睿智,仿佛本身就是一颗沉甸甸的果实。他说,1981年我们来工厂实习时,他应该是技术科长或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的脑海中至今还留有一些当时的印象。从1984年开始他就升任厂长,一干就是二十七八年,這个企业就是在他的手上不断发展壮大,并经过几次大的改革改制,今天已成为常熟乃至苏州的著名公司,而他在当地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偶像级的著名企业家了。看起来,他工作特别的投入、钻研,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并善于开发技术,始终保持行业和市场的领先地位。这天本来是星期日,正值公司休息,但他为了接待我们,一大早便来工厂查看,结果发现墙外的马路边上,有一堆乱扔的垃圾,这本属城管的分内事,但他却专门告诉传达室门卫去将其清理干净。他说,办企业和干其他事一样,也要有个目标,有点精神——我们这个公司多少年来就养成这样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我们的文化氛围。我们那个门卫小李,就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二十多年,从未离开,尽职尽责。其实他也不小了,再过几天就要退休了。别人都叫他老李什么的,只有我仍叫小李——因为我的年龄确实比他大,二十多年也叫习惯了。
参观这个厂,我很受感动。一是未曾想到当年县里的一个集体性质的手工业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股份制知名公司,其中的创业发展历程,一定非常艰辛、曲折,难以尽述。二是感到做任何一件事情,若要干出一点成就来,一定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我恍如隔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来,并情不自禁地在嘴边反复默念。那是1959年6月在他阔别家乡32年后首次回到韶山所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而记忆中当年那位开朗、活跃、热情、爽快并精力充沛的财务科长,据顾董事长介绍:早已在20多年前退休,现已行动不便,所以这次便不请她来了。
(作者系江苏银监局局长)
当时在工厂的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个不修边幅的干瘦老头,他满脸胡茬,戴着一顶鸭舌帽,中山装扣得严严实实,独自一人踱步行走,面无表情、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有种被人遗忘的感觉,在工厂里显得很特别。有一次在聊天时我们就问起这个人的情况,她一听就大笑起来,接连向我们讲起他的一些故事来。原来,这老头是新四军出身,过去在这一带打过游击(沙家浜就在常熟),所以夺取政权后上级就安排他做了这个厂的副厂长。但他没有多少文化,既不懂技术,也不谙经营管理,厂里自然没有什么事可给他管。他有时也会感到心里不平衡,常闹出一点小情绪什么的,厂里为了安抚他,有次就派他带队去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那时候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机会,能去参加广交会就是不得了的大世面,比今天去美欧甚至南极还风光。但他由于文化水平低,回来汇报时却犯了难,不知所云,还闹出不少笑话来。其中,当说到有哪些国家作为客户来参观交流时,他居然拿着自己的笔记本,将新加坡念成新加土皮,将墨西哥念成黑西哥。开始人们并未明白这到底是哪两个国家,只是感到陌生,好像从未听说过,当有知情人指出那就是新加坡和墨西哥时,引起满场大笑。她讲这些笑话时忍俊不禁,全然不顾这老头也是他们厂的领导,而完全当作是一块笑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位副厂长在人们的心目中实际上是个背时的闲人。
我们住的县政府招待所,是个干干净净的院落,灰墙黛瓦,青砖铺地,就坐落在虞山脚下,每天的住宿费只有一元钱。客房里十分简单,靠两边的墙壁摆着四张单人床,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床是藤竹编的,让人感到柔软舒适。那时候的招待所,房间里绝对不会有卫生间,夜里小便就要披件衣服走到院子里上公共厕所。每人发一个洗脸盆,早晨起来就自己端着去院子里的水池边洗漱。而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还在睡梦之中,就会有个妇女从外边开门进到房间,噼里啪啦忙乎一會儿就走了。开始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哪个同学解手回来,不大注意弄出的声响,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才弄明白原来是有外人进来了,而且还是个女的!
她们是进来打扫卫生、送开水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社会治安真好,确实有点“夜不闭户”的味道。
当时的实习十分简单,也不需要完成什么作业,所以我们去了几次千斤顶厂,在财务科看看账本,基本上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就呆在招待所里,各干各的事,有时候到县城里走走,最常去的是进面馆吃碗面条,换换口味。面条的价格表就挂在墙上,是一块木板做的,被油烟熏成古铜色,刻写着二三十种面条,最便宜的只有几分钱,最贵的三毛多钱,在当时实属极为丰富了,在北方根本见不到。每到黄昏时分,我们就会走出招待所院落的大门,过条小马路到对面就开始爬虞山了。那时的虞山只是一个自然山丘,郁郁葱葱,很少遇到游人。只有一条歪歪斜斜的石径通向山顶,并且还常有破损之处。山顶上有座小凉亭,再往前走便没有路了,山野漫漫,人迹罕至。我们爬到凉亭处总会习惯性地坐上一会儿,西望斜阳,有时候也免不了发几句感叹。
当年的常熟县城,据说有居民十万余人,是那时最大的县城。县城基本由清一色的砖瓦房组成,街道弯弯曲曲,最窄处一个人张开双臂常可摸到两边的墙壁。最惬意的是,有一次我们逛县里的自由市场,发现河蟹只要一毛钱一只,就随机决定买了一篓子回来,又借来锅碗瓢盆,自配作料,在我们住的房间里煮螃蟹吃。时值秋季,蟹儿正肥,那是我有生以来感到最好吃的一次。以前我们从未抓过螃蟹,开始都有些害怕,缩手缩脚的不知从哪儿下手,慢慢会抓之后,胆子就越来越大,多大的都敢抓,感到抓螃蟹不过是件简单之事。有几个螃蟹爬出来逃到床底下了,大伙就叫起来,而我总会及时地爬进去将其“捉拿归案”。那时候我在同学中属于年纪最轻者,又爱好体育运动,身手敏捷,到床下把螃蟹抓回来时,就有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有关来苏州的这段实习经历,大约在2004年时我曾在所写的一篇关于苏州与深圳比较的调研报告中有过一段记叙,今天看来仍感亲切,特选摘如下:
23年前(1981年)我上大学时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到苏州实习,那时的苏州是全国最富裕的所谓鱼米之乡,并且到处听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类的传说。苏州地处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望无垠,并且土地肥沃、河汊纵横,在乡间标准不高、仅可同时对开两部汽车的柏油公路上行驶着稀少的汽车,而路两边则是整齐的、绿油油的稻田;夜里蛙声不断,在田间地头的黑暗中常可碰到一、两个默声不语的捉蟹人。晚风吹来带着夜间清凉、潮湿以及泥土味儿,让人感到痴迷和陶醉,不少同学谈体会时都说:干脆毕业分配就留在苏州算了,甘愿在这儿过一辈子。而如今在苏州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之后,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那种惬意的美好景象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已经很少看到河流,也难见成片的水田,取而代之的则是宽阔的公路、大大小小的开发区,以及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高架桥、厂房等,还有一排排农民自建的、样式雷同的三、四层小楼;空气似乎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感觉到污浊、干燥、刺鼻,我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暗自叹息:难道这就是俗称的“小桥流水人家”吗?难道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苦苦追寻的经济发展成果吗?
人之一生虽然漫长,但回首往事却弹指一挥间。我调来江苏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度过四个春秋,虽然常常回想和提起当年来常熟实习的往事,却未再去过,也不知道当年那个小小的千斤顶厂是否犹在。今年四月中旬的一个周六下午,我应邀来苏州为银行界的同仁们讲讲银行业转型发展等问题,并因次日要赴上海参加会议,便拟定夜宿常熟,计划抽点时间可以故地重游。常熟市接待很周到,也不知从哪里得知我曾在千斤顶厂实习的经历,特意找到当年的那个工厂请我们去参观。去了我才知道,当年的常熟千斤顶厂早已改造发展成为今天的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了,其千斤顶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到2011年1月已累计生产一亿台,其“通润”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成为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现代等美欧亚著名汽车公司的产品配套企业以及沃尔玛等国际著名连锁超市的供货企业。主要产品除了各式各样的千斤顶外,还开发了电梯曳引机、工具箱柜、高低压开关柜等新产品,也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其中电梯曳引机产销量列全球之冠。集团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下属的通润办公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便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常熟首家国内上市的企业。 走进公司展览大厅,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仅公司开发的千斤顶,就有各种型号、规格、式样等数不胜数。所获得奖状、证书等挂满一面墙壁,其中在中间上方的位置上更有一块最老的国家银质奖章,是1980年由国家经委颁发的。我的目光自然停留在它上面,仔细打量,一种熟识的感情顿时涌上心头。32年前我们来此实习时,他们刚刚荣获这枚奖章。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县域来说,那可是一件十分轰动、了不起的大事件,甚至全国的轻工行业都知道。这或许就是学校为何安排我们到这个企业实习的缘故吧。陪同我们参观的集团董事长顾雄斌在一旁说:那时评奖和现在不一样,没有乱七八糟的花样,是很严格的;而且奖章也是货真价实——真是白银做的。
顾董事长今年六十有七,接触中感到他特别的沉静、淡定、睿智,仿佛本身就是一颗沉甸甸的果实。他说,1981年我们来工厂实习时,他应该是技术科长或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的脑海中至今还留有一些当时的印象。从1984年开始他就升任厂长,一干就是二十七八年,這个企业就是在他的手上不断发展壮大,并经过几次大的改革改制,今天已成为常熟乃至苏州的著名公司,而他在当地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偶像级的著名企业家了。看起来,他工作特别的投入、钻研,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并善于开发技术,始终保持行业和市场的领先地位。这天本来是星期日,正值公司休息,但他为了接待我们,一大早便来工厂查看,结果发现墙外的马路边上,有一堆乱扔的垃圾,这本属城管的分内事,但他却专门告诉传达室门卫去将其清理干净。他说,办企业和干其他事一样,也要有个目标,有点精神——我们这个公司多少年来就养成这样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我们的文化氛围。我们那个门卫小李,就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二十多年,从未离开,尽职尽责。其实他也不小了,再过几天就要退休了。别人都叫他老李什么的,只有我仍叫小李——因为我的年龄确实比他大,二十多年也叫习惯了。
参观这个厂,我很受感动。一是未曾想到当年县里的一个集体性质的手工业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股份制知名公司,其中的创业发展历程,一定非常艰辛、曲折,难以尽述。二是感到做任何一件事情,若要干出一点成就来,一定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我恍如隔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来,并情不自禁地在嘴边反复默念。那是1959年6月在他阔别家乡32年后首次回到韶山所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而记忆中当年那位开朗、活跃、热情、爽快并精力充沛的财务科长,据顾董事长介绍:早已在20多年前退休,现已行动不便,所以这次便不请她来了。
(作者系江苏银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