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核因子-κB活性变化及肠三叶因子的干预作用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wa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ITF)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黏膜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ITF是否对NEC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在NE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ITF组)皮下注射ITF 0.2 mg;C组为NEC模型组;D组[NEC加9g/L盐水(NS)组]制备NEC模型后皮下注射NS;E组(NEC加ITF组)制备NEC模型后皮下注射ITF 0.2 mg,连续3 d.大鼠均于实验第4天处死.分别于其十二指肠、小肠近中远端及结肠近端和远端处取1~2 cm肠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表达.结果 C、D组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较A、B及E组显著升高(Pa <0.01),E组与A、B组比较也有升高(Pa <0.01),且随NF-κB(p165)的激活有明显的核转移;病理切片示C、D组HE染色见肠肇损伤轻重不一,可见全肠黏膜绒毛坏死,病理评分2~4分;E组轻度肠上皮细胞脱落,顶端绒毛坏死,肠组织病理评分0~2分.结论 通过皮下注射ITF可减轻NEC新生大鼠肠道炎性反应,NF-κB通路参与了NEC的发病过程,ITF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保护NEC模型新生大鼠的肠黏膜.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要求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特点,从高职实践教学实际出发,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应
急性胰腺炎(AP)患儿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其对营养的需求除考虑疾病因素外,还要尽可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支持。经空肠肠内营养不刺激胰腺分泌,安全可行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患儿50例为肥胖组(男23例,女27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对每位对象采
德,乃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中职学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大部分职校毕业生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而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专业素养。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抓好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