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材诞生了。生物学实验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关键词: 新教材 注重 兴趣 科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的今天,社会需要大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材诞生了,生物学实验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既不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也不是他们完全熟知的,而是与他们过去的知识有联系的新的内容。因此,有效的教学应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新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藻类植物,教材并非先讲什么是藻类植物,而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起,设制问题情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试着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引出藻类植物这一主题。
2.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了生物圈,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教材中具体内容也是都围绕生物圈、人与生物圈展开的。例如,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教材不是单纯地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过程、条件和意义,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两章讲述。
这样的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
1.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的方法能够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教材结合相关活动介绍了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明确写出了这些方法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而不是让学生当教条来记忆。例如,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的探究活动中介绍了调查法。
2.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就是要求在整个教学中予以贯彻,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和课外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这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活动,转变学习方式和小组内团结合作。其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组间讨论和交流。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交流及表达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其亲身体验,丰富了情感,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注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成的转基因植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例如,“小羊多莉的身世”用图片直观的手段,呈现了克隆技术。
2.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首先,教材功能具有开放性。教材不仅具有释疑解惑的功能,而且具有起疑生惑的功能。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并没有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例如,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这样,只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解答提出的问题,起到生疑的作用。
其次,教材内容跨学科,多学科渗透。例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介绍了文学创作与生物学的关系。学习生物学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教材中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过去的生物学教材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内容体现不够。新教材不仅在体系上、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还渗透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档案,会不会对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总之,新教材是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具有很多的特点。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去实践,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并加强交流,新的课程改革就能成功,素质教育就能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关键词: 新教材 注重 兴趣 科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的今天,社会需要大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材诞生了,生物学实验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既不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也不是他们完全熟知的,而是与他们过去的知识有联系的新的内容。因此,有效的教学应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新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藻类植物,教材并非先讲什么是藻类植物,而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起,设制问题情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试着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引出藻类植物这一主题。
2.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了生物圈,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教材中具体内容也是都围绕生物圈、人与生物圈展开的。例如,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教材不是单纯地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过程、条件和意义,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两章讲述。
这样的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
1.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的方法能够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教材结合相关活动介绍了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明确写出了这些方法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而不是让学生当教条来记忆。例如,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的探究活动中介绍了调查法。
2.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就是要求在整个教学中予以贯彻,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和课外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这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活动,转变学习方式和小组内团结合作。其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组间讨论和交流。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交流及表达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其亲身体验,丰富了情感,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注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成的转基因植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例如,“小羊多莉的身世”用图片直观的手段,呈现了克隆技术。
2.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首先,教材功能具有开放性。教材不仅具有释疑解惑的功能,而且具有起疑生惑的功能。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并没有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例如,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这样,只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解答提出的问题,起到生疑的作用。
其次,教材内容跨学科,多学科渗透。例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介绍了文学创作与生物学的关系。学习生物学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教材中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过去的生物学教材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内容体现不够。新教材不仅在体系上、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还渗透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档案,会不会对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总之,新教材是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具有很多的特点。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去实践,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并加强交流,新的课程改革就能成功,素质教育就能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