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分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其次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最后从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包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文明乡风的培育,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凝聚力,完成共建共享;进行乡村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宿的结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的结合,坚持品牌创新等,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繁荣兴盛,事关实现民族复兴,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灿烂文明,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是民族的精髓,还凝聚着乡土精神与人文精神。换言之,乡村振兴方针应充分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对历史根脉进行延续,并且在传统文化体系内引进新元素,加快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文化元素的结合速度,高效率地开展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另外,要想让乡村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就要有文化振兴牵引的乡村振兴过程,使乡村振兴有精神文化的支持。由此可见,植根于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地影响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效。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精神文化范畴,还是数千年来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形式,更是技艺与经验的内涵挖掘,处于文化体系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内容、文化内容、科学内容、审美内容、精神内容以及经济内容。立足于用活态的视角感知某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变化、人员关系和民族风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乡村振兴的脚步,这样才能将乡村振兴和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乡村精神的媒介。
  因此,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应强调居民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应强调居民的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的生活中得以生成,体现出历史的沧桑,凝结着群众的智慧,呈现出民族的思想取向以及审美趣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乡村领域的精神文化有着巨大力量,活态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组成乡村文化的要素,传承与发展了生产劳动思想、操作实践思想、心理情绪变化与感情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呈现出的乡村振兴精神文化价值,需要现代人的努力。
  三、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一)精神价值
  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着“人去村空”的困境,主要影响因素是乡村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乡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手工艺非遗传项目,促进种植产业与销售产业创新,还要依托技艺培训实现乡村增收。产业增收和实际发展是振兴事业的表现形式,还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更是社会高效建设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科学化,确保民族文化被充分传承,坚定群众的文化自信。
  首先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乡村精神塑造,完成文明乡风的培育。让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乡村长久运作的血脉来源。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点,才能切实收获乡村建设成效。针对乡风文明建设,要关注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遗产,代表着人们道德规范与思想觀念,此种力量会促进淳朴民风的形成,对村民进行善良质朴性格的培养。
  其次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凝聚力,完成共建共享。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视作牵引动力,可以提升群众的凝聚力,并且和乡村地区的农民形成情感关联,调动其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落实乡村振兴方针。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走进校园,依托社团活动与选修课程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不只是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还要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保障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
  最后是扩展人才队伍,加快持续化经营脚步,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力量,乡村振兴需求人才的强力支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应树立人才队伍扩展的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道德教化的功效,强化农民自身道德素质和水平,支持人才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展现自身的魅力,让青年人对其充满着眷恋之情,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青年人甚至会慕名而来,扩展现有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完成振兴方针的发展。
  (二)文化价值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进行地区性的文化遗产普查活动成为非遗保护的关键内容,全方位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农事歌谣的内涵、农耕信仰的内涵以及农事节令的内涵,建立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信息库。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确保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性转变,结合传承过程以及表演艺术,强调原真形态的呈现,编排与创造更多的文化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文化传承。注重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对互动性强与参与性强的体验活动进行研制,不断领悟文化精髓,从多个维度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建立在国民教育基础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纳入院校的课堂中,按照多种类型的项目,集中举办讲座与展演,这样群众可全方位感知文化遗产内涵以及韵味,创设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台。依托新兴传播模式创作生动有趣味的作品,加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肯定感与认同感,多个单位一同支持、多种类型媒介一同宣传、群众一同参与,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三)经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密切结合可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关联成为旅游行业创新的方向。各级政府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相互结合,一些区域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主打品牌。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文化要素转变旅游者喜爱的产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进行大力宣传,执行工艺振兴方针,扶持手工技艺企业的创新,创新乡村振兴品牌,继而构建特色化村镇,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文化的结合速度。思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扶贫工作的结合,乡村振兴方针本质上是纵深化的新型扶贫体现形式,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扶贫的特殊化价值。首先是发展乡村产业,凸显乡村产业特色,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伸乡村产业空间,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脚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要将特殊的文化形态和文明体验相结合,文化形态与社区表演相结合,锻造充满温馨的文化形态。保护文化期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巧妙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才发展,丰富乡村地区文化精髓。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宿的结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的结合,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开设传统工艺市场化发展活动,鼓励乡村地区的老艺人以及富余劳动力加入传统工艺,铺设乡村的致富道路。最后是品牌创新,乡村地区群众给予品牌的需求日益提升,单凭借山水资源达不到与时俱进的目的,乡村振兴要求相关人员注重品牌创新,保障产品协调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光彩,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合理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比如进行“哈萨克族刺绣”“锡伯族刺绣”品牌打造,注入新疆地区文化品牌市场化特征,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艺,助力乡村人民致富奔小康,提高乡村品牌发展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另外,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扶贫工作是把常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结合,目的是提高居民增收。文化和旅游单位的工作者应部署计划,制定深层次调研方案,挑选具备市场潜能的工艺项目,立足于项目特征创新政府投资与合作共建计划,打造工艺生产和沟通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元素中,以往的手工艺和美术项目,都体现出商品属性以及市场属性,可以从中寻找扶贫的关键点。相关的工艺和技艺因为缺少“用武之地”,在时间的流逝中退出舞台。传统工艺与技艺是稀有的物品,那么传统工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应经过华丽转身的过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扶贫的结合方案,思考非遗传承与创业扶贫,均成为乡村振兴创新的全新手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支持,乡村精神可以重塑,培育文明乡风,循序渐进地凝聚乡村群众向心力以及凝聚力,加快乡村地区信息的共享效率。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潜能,充分打造全新的品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乡村振兴助力,加强非遗保护的效率,不断绽放乡村振兴的活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青政.发挥非遗保护与传承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四川省“非遗+扶贫”工作为例[J].中外文化交流, 2020(6):5.
  [2]李斯颖.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J]. 创新, 2020, 014(002):10-18.
  [3]张萍.立足乡村振兴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艺术大观, 2019(011):1.
  (作者简介:吴垠,女,硕士研究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孙子蛋黄正把玩着一块用红绳系着的白玉镶金锁。孩子爸爸:“蛋黄,这是哪里来的?”“爸爸,爷爷今天中大奖啦!这是爷爷得的奖品!他把这个奖品送给我当礼物了,爸爸你看看。” 说完蛋黄把玉递到爸爸手中。  爷爷这时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过来:“儿子,我今天手气不错!正好我宝贝孙子过生日,我给孩子买完玩具,刚要出门,一个穿西装的小伙子把我拦住了。他说他是超市的管理人员,告诉我可以凭购物小票去首饰店抽奖,你爸我手气
期刊
与你初识  你是一片苍翠欲滴的青绿  洋洋洒洒溢彩流光  漫长岁月  我如一只命运多舛的蜗牛  虽步履蹒跚  却有执着的信念  爬上那梦寐的金字塔  鸟瞰脚下的风光  就这样  在艰难的跋涉中踽踽独行  一路上曾听有人放声高歌  ——风景这边独好  却从未敢驻足欣赏  走过春花烂漫  越过夏日嫣红  猛然醒来  已是秋色金黄  抬头仰望  你站在高高山岗  脱去绿色战袍  换上红色戎装  谱写丰收
期刊
错过了“烟花三月”,我们赶在了十月这天“下扬州”。驱车到达瘦西湖景点停好车走出地下停车场,不远处传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歌曲,那句“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让我已是曲中人。  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样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到底弯曲细长,所以叫瘦西湖。  扬州历史厚重
期刊
目的 探讨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制备脂多糖(LPS)激活的和未激活的人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φCM),取50%体积分数的MφCM,分别施加于纯化培养的胎眼PRE细胞,作用48 h,取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L-MφCM)和未激
山路十八弯,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吃过午饭,早已安排好的客车把我们送到了沙田镇十六都村钟鼓山下。正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林间的些许凉意。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踏游大好河山最好的季节。  过了桃溪,在洪局长夫人的提议下,我们决定去踏访“上天遗留在人间最后的人家”——石顶人家。听说那里的天空有着不一样的纯粹干净,它深藏于山,与世隔绝,宛如世外桃源。那些乡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若
期刊
太子山顶圣洁的雪水款款流淌,在大夏河流过的土地上花儿分外妖娆。河州也自此在西北的大地上开始鲜艳、开始悠扬、开始浪漫。  听——“尕妹是牡丹花中王”——是花儿,这就是花儿!这就是河州大地上四下里悠扬着的浪漫!花中王一般的尕妹挑逗起的是谁的心田啊,痴情的人已经在歌声里沉醉,然而最懂得羞臊的西北男人们,没有掏心掏肺的思谋,又怎能够唱得出这般撩拨心弦的深情啊……  花儿在河州的山水间萦绕着,浪漫或许是羞涩
期刊
摘要: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多年的传承而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为人们所传颂。意象是诗词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纷繁复杂的意象构成了诗词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这是诗词的精髓。本文详细阐述意象的含义及其发展,对唐诗宋词中的几种常见的意象进行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唐诗宋词 意象 意境  一、引言  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对文字进行锻字炼句后的凝练表达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认为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外,目前的研究表明Muller细胞在视网膜神经递质的调节、视网膜中钾离子的调节、视网膜中pH值的调节以及对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Müller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作一综述。
看见了,我看见了!荷花确实是在一池污水中长出了自己的模样!  绿色的荷叶精神抖擞,一个个都簇生在荷花下面,像母亲托举着自己的孩子,把已经绽放的花朵,还有花蕾,都一个一个托起。  万绿丛中一点红。粉红的、深红的、浅红的荷花就像待嫁的仙女,在万人注目下,亭亭玉立于花梗顶端,高托于水面之上,有一种凌空向上和超凡脱俗的神韵气质,让神仙止步,让世界安静。  高托于水面之上的荷花,触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敏感神经
期刊
红的 白的 紫的  单瓣的 重瓣的  每一瓣  都是令人惊喜的春意  每一朵  都是江南女子迷魂的笑靥  绽放于小镇  月牙般上扬的嘴角  酒窝般氤氲的脸颊  和井泉般  明澈的眸子  请原谅我直抒胸臆  不再婉转  不再含蓄  在平湖  一个名叫樱花的小镇  一个由樱花汇聚的香雪海啊  浪花飞舞  跃动着生生不息的韵律  花季来时  无边无涯的樱花  绵亘为一片天宇  东方是如乳白云  西天是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