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在孩子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是极其重要的,父母是孩子人生启蒙的老师,父母言行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长所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理性的爱与陪伴,真正地承担起属于家长的那一份职责。
关键词:父母;爱;教育;理性;孩子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长所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理性的爱与陪伴,真正地承担起属于家长的那一份职责。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理性不是纵容,它小到一个生活习惯的养成。当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决杜绝吃小零食!这是我对我的孩子一直持有的态度。而我也想说,对孩子来说,让孩子无节制地吃零食这种表达方式不是爱!
也许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法西斯式”的父母,但当你看到孩子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随时”享受“美食”时,那绝对是校园内不“优雅”的一道风景。进食不卫生、举止不文明、影响不雅观!
不止一位学生家长这样问我:“上学用给孩子带零用钱,买点雪糕之类的吗?”我也一直这样坚持己见,“对于孩子中午在食堂就餐或回家就餐,而且解渴的最好饮料就是矿泉水,给孩子带零钱没有任何必要。”
对小食品现象我是“深恶痛绝”!无形中它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家长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几点:
其一:诱发攀比心
亲耳听家长这样对我说,“看到邻家的孩子拿出一元钱向小外甥炫耀,‘瞧,我妈妈今天给了我一元!’她的小外甥就撒腿跑回家,硬是要妈妈把自己的五角硬币换成了一元的。”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身为农民的父母这一元钱来得有多不容易!他不知道这一元应该合理地去支配!而我们的父母为何不及时而有力的制止?我知道,每个家庭都不差这一元钱,而往往就忽视了这一元钱“教育”的力量。这一元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如何去生活!
其二:影响身心健康
过度地进食小食品,对于孩子的身心是有百害而无利的。因为频繁、过量地进食小食品,造成了孩子厌食、身体营养不良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你不知道,这孩子身体不壮实,挑食,我早餐给她做了四个菜,荤素搭配,竟没一个合她的胃口,没办法又得开‘洋餐’!”看着家长无奈的样子,也着实为之着急!
另有孩子平时在奶奶家,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是不正常进餐,把小食品当成了“主业”!可以说是在老人的溺爱下长大的,现在要想校正还真要费点周折呢!
其三:分散学习精力
有的家长给孩子带零钱,有的干脆带零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那是充满诱惑的。上课时可能会不自主地想“这钱能买什么好吃的呢?”上课时也会不自主地瞧一瞧、摸一摸,更有甚者是尝一尝,弄得她是“魂不守舍”,更不用谈潜心读书了。
其四:滋长不良卫生习惯
有的孩子是躲在角落里“背食”,更有甚者是边走边食、边闹边食,那绝对是有煞校园风景!我想那些孩子之中,能想到进食前洗手者也是甚少之。而当你看到散落在地的食品袋、雪糕棍“无人问津”时,更是让你心痛到极点。
其五:助长“滥花”钱行为
有的孩子用钱享用了“美食”,有的孩子用钱置备了小“玩意”:带有各种图案的小圆片,下课扇来扇去;自动喷水枪,水花漫天,喊叫一团……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爱绝非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我们爱孩子,就应该让她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爱孩子,就应该给她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以理性的爱,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尝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们的家长接触得多了,内心的感触也颇深,一少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也直接影射着他的家长。
角色一:“无能为力”型
“老师,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啊!现在太忙了!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丝丝的伤感掠过心头。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呢?有什么挤不出来的时间呢?
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说辞:“老师,我落家了!”“老师,我忘记作业了!”“老师,我爸爸、妈妈没时间!”每每早自习听到个别孩子,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找“借口”时,心中不免郁闷之极。一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自控力、自主意识都是很差的,她离不开家长的搀扶与导向。
如此循环,孩子就已经“跌倒”在了起跑线上!爱孩子你就多陪陪她,爱孩子你就做好他的人生向导。
角色二:“口无遮拦”型
与孩子相处,时不时地会被他们的“时髦”话弄得语塞。记得上学期学习“泡”字,在组词时,一个小男孩悄悄地问我,“老师,组‘山泡’可以吗?我爸爸就经常这样说!”顿时把我惊了个目瞪口呆,我的脑袋也像拨浪鼓一样摇个不停。这个榜样的力量可是要不得啊!爱孩子,你就要注重榜样的示范力量。
角色三:“娇生惯养”型
×虽不爱说话,可是在家那可是个“霸道”!早晨起床那就是个“放赖”型——胳膊、腿一动不动,爷爷、奶奶齐上阵,穿衣、穿袜,还不停地“哭天喊地”。爷爷、奶奶在焦躁的同时,也悔之那过了度的溺爱。爱孩子,你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的层次与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对于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陪伴与榜样示范,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没有高素质的文凭,但你可以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你可以不懂天文地理,但你可以陪伴孩子读书与作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要理性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孩子的方向,每个家长都应从自我做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孩子的人生导航。
参考文献:
王俏华.“爱”的教育哲学思考:对父母“理性爱”的呼唤[J].中家庭教育,2004(04).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父母;爱;教育;理性;孩子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长所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理性的爱与陪伴,真正地承担起属于家长的那一份职责。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理性不是纵容,它小到一个生活习惯的养成。当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决杜绝吃小零食!这是我对我的孩子一直持有的态度。而我也想说,对孩子来说,让孩子无节制地吃零食这种表达方式不是爱!
也许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法西斯式”的父母,但当你看到孩子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随时”享受“美食”时,那绝对是校园内不“优雅”的一道风景。进食不卫生、举止不文明、影响不雅观!
不止一位学生家长这样问我:“上学用给孩子带零用钱,买点雪糕之类的吗?”我也一直这样坚持己见,“对于孩子中午在食堂就餐或回家就餐,而且解渴的最好饮料就是矿泉水,给孩子带零钱没有任何必要。”
对小食品现象我是“深恶痛绝”!无形中它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家长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几点:
其一:诱发攀比心
亲耳听家长这样对我说,“看到邻家的孩子拿出一元钱向小外甥炫耀,‘瞧,我妈妈今天给了我一元!’她的小外甥就撒腿跑回家,硬是要妈妈把自己的五角硬币换成了一元的。”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身为农民的父母这一元钱来得有多不容易!他不知道这一元应该合理地去支配!而我们的父母为何不及时而有力的制止?我知道,每个家庭都不差这一元钱,而往往就忽视了这一元钱“教育”的力量。这一元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如何去生活!
其二:影响身心健康
过度地进食小食品,对于孩子的身心是有百害而无利的。因为频繁、过量地进食小食品,造成了孩子厌食、身体营养不良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你不知道,这孩子身体不壮实,挑食,我早餐给她做了四个菜,荤素搭配,竟没一个合她的胃口,没办法又得开‘洋餐’!”看着家长无奈的样子,也着实为之着急!
另有孩子平时在奶奶家,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是不正常进餐,把小食品当成了“主业”!可以说是在老人的溺爱下长大的,现在要想校正还真要费点周折呢!
其三:分散学习精力
有的家长给孩子带零钱,有的干脆带零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那是充满诱惑的。上课时可能会不自主地想“这钱能买什么好吃的呢?”上课时也会不自主地瞧一瞧、摸一摸,更有甚者是尝一尝,弄得她是“魂不守舍”,更不用谈潜心读书了。
其四:滋长不良卫生习惯
有的孩子是躲在角落里“背食”,更有甚者是边走边食、边闹边食,那绝对是有煞校园风景!我想那些孩子之中,能想到进食前洗手者也是甚少之。而当你看到散落在地的食品袋、雪糕棍“无人问津”时,更是让你心痛到极点。
其五:助长“滥花”钱行为
有的孩子用钱享用了“美食”,有的孩子用钱置备了小“玩意”:带有各种图案的小圆片,下课扇来扇去;自动喷水枪,水花漫天,喊叫一团……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爱绝非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我们爱孩子,就应该让她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爱孩子,就应该给她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以理性的爱,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尝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们的家长接触得多了,内心的感触也颇深,一少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也直接影射着他的家长。
角色一:“无能为力”型
“老师,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啊!现在太忙了!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丝丝的伤感掠过心头。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呢?有什么挤不出来的时间呢?
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说辞:“老师,我落家了!”“老师,我忘记作业了!”“老师,我爸爸、妈妈没时间!”每每早自习听到个别孩子,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找“借口”时,心中不免郁闷之极。一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自控力、自主意识都是很差的,她离不开家长的搀扶与导向。
如此循环,孩子就已经“跌倒”在了起跑线上!爱孩子你就多陪陪她,爱孩子你就做好他的人生向导。
角色二:“口无遮拦”型
与孩子相处,时不时地会被他们的“时髦”话弄得语塞。记得上学期学习“泡”字,在组词时,一个小男孩悄悄地问我,“老师,组‘山泡’可以吗?我爸爸就经常这样说!”顿时把我惊了个目瞪口呆,我的脑袋也像拨浪鼓一样摇个不停。这个榜样的力量可是要不得啊!爱孩子,你就要注重榜样的示范力量。
角色三:“娇生惯养”型
×虽不爱说话,可是在家那可是个“霸道”!早晨起床那就是个“放赖”型——胳膊、腿一动不动,爷爷、奶奶齐上阵,穿衣、穿袜,还不停地“哭天喊地”。爷爷、奶奶在焦躁的同时,也悔之那过了度的溺爱。爱孩子,你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的层次与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对于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陪伴与榜样示范,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没有高素质的文凭,但你可以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你可以不懂天文地理,但你可以陪伴孩子读书与作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要理性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孩子的方向,每个家长都应从自我做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孩子的人生导航。
参考文献:
王俏华.“爱”的教育哲学思考:对父母“理性爱”的呼唤[J].中家庭教育,2004(0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