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培训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实效性是网络培训的追求。自2008年以来,笔者参与了我校“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辅导教师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网上培训,深切感受到教师对参加网络培训充满着期待。他们希望通过网络培训帮助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网络培训的实效性成为当前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共同追求。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高效能。探寻高效网络培训,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笔者试就如何增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实效性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策略一:反思实践,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行动者
引导教师在参加网络培训前或之中反思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行动者。
一要教师反思教学,探寻契机。教学是教师常规性的工作,这些日常工作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这些日常教学工作的背后隐藏着网络培训的契机。培训者就要抓住日常教学工作的节点,引起参训者的注意。教学设计是每个参训者的必修课,他们每天都设计教学,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他们却屡屡无所创新。笔者在网络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参训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来自教参、教案和网络,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移花接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笔者邀请参加课题组研究的子课题学校的教师分别设计《济南的冬天》,10位教师中,3位出自网络,5位来自教参、教案,只有2位是独立设计的。笔者把这个情况在培训班的博客中交流,请大家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把他人的设计照搬到教案上,再把教案照搬到课堂上,只做了一个“搬运工”的事。通过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性,每个学校情形不同,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收到实效。反思这种日常教学工作,让参训教师在网络培训中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找到了参训效果不佳、低效教学的症结。
二要教师反思案例,搭建平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教学事件,如果网络培训者能够发现有价值的事件,那么就可能制造出有典型意义的网络培训案例,搭建优秀的网络培训平台。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视频交流中,笔者就组织了全班参训教师反思了一位教师的《苏武牧羊》这个教学案例。《苏武牧羊》这节课在全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反思研讨中,有些参训教师的观点截然相反。有的认为:“如果不强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学的区别,有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的认为:“这节课是课文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高度融合,这节课很精彩。”有的认为:“教师没有突破精读课教学模式的制约,教者不明白教材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待与处理略读课文,不敢放手把略读课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师有的认为不符合略读要求,有的则认为符合“课标”要求。面对这样一个观点不一的案例,笔者组织全班参训教师召开教学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把教学录像展示出来,让大家再一次作出判断。经过反复观看录像、研讨,大家达成了共识:略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标”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让学生能够流畅地读课文、读出文章大意、读出自己的感悟。这种反思由课内延续到课外,搭建了网络培训平台,培训的效果扎根于参训者的心灵。
三要教师反思困惑,构建载体。网络培训强调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参训教师有许多困惑希望寻找答案,这正是高效网络培训的突破口。在全县一个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一位教师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打造高效课堂,那么何为高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位教师的困惑也是许多教师的困惑。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依据是班级学生成绩。判断教学有效与无效就看考试成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教学现实。大家也清楚,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发展,但是不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有没有既提高学生成绩又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与课题研究人员及时提供一些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等资料,从思想上提升大家的认识。通过网上提供案例、交流对话,让参训教师认识到:教会学生知识的教学有效但属于低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有效但属于中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不仅有效还属于高效。这样参训教师也就知道只关注知识的教学是低效的,关注学生素养提升的教学是高效的。
策略二:剖析现场,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实践者
反思是为了审视实践,剖析教学现场是为了引导参训者成为实践者。
一让教师现场设计,强化参与。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无视新课程新理念的设计是不行的。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组主研人员安排参训者独立完成《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笔者把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分为三类:一类是读课文、疏字句、懂文意;二类是读课文、通字句、品文化;三类是自疏文句、动操练、研文章。笔者安排参训老师分组讨论这三类教学设计的特点。在研讨时,教师们认为第一类是常态型,优点是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懂文句,明白文意;缺点是教师教得多、管得死,学生主动性不够。第二类是复合型,优点是符合新课改要求,既教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又品味了课文中的文化;缺点是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够。第三类是创新型,优点是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读懂了课文,认知了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笔者安排三种类型的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参与中研究了教学,提升了自我。
二让教师现场剖析,增强主动。主动研究是教师的天性,一旦将其置于研究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参加网络培训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在5个子课题学校安排了不同类型的5节课堂教学。这5位老师带着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对网络培训的理解与困惑,呈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事先就告知大家这是开展网络培训的研究课而不是示范课,让大家必须做好现场剖析的准备。因此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网络培训的体会,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在现场过程中,教师们深刻剖析,在活动中激活了网络培训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的东西,自觉把在网络培训中掌握的新课程理念用于教学实践,在剖析中发挥进行网络培训的主动性。
三让教师现场追问,培养自觉。现场课堂教学是一种网络培训资源,发掘这种资源的价值是培训者的责任。追问式现场解读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流评价。在课题研究中,笔者与课题研究人员一道利用交流评价的方式研究现场教学,促进教师的网络培训由“自发”走向“自觉”。一位老师执教的《智取生辰纲》,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效果,这节课都是一节高水平的课。但是通过网络培训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认识是潜意识的,并不十分清晰。笔者在课后安排了一场执教者与县教研室的中学语文教研员的交流评价。这次评价问题集中、目标清晰,给参加网络培训讨论会的同仁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交流评价,教研员不提供答案,一切是在他的引领下让教师在内省中自觉地参与网络培训的实践。
策略三:立足长远,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研究者
立足长远的网络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需要的理论、工具、方法,让其成为网络培训的研究者。
一给教师提供理论,解放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及“课标”提出转变学习方式,加剧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拿不准“教什么”,学生也拿不准“怎么学”。面对教师的困惑,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研究人员在网络培训中就推介相关教学理论,回答“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网络培训中为教师破解“教与学”的困惑提供理论支持。
二给教师提供工具,协助研究。网络培训教师不是说教,而是彼此之间协作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如何判断一堂课的优劣,这个问题成为参训者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一些学者的科学探索能够给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予以启发。在网络培训中,笔者积极向参训教师介绍一些专家的评价标准,梳理新课程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工具。这些理论是针对参训教师的教学现实的,具有较为广泛地实践价值。参训教师通过在网络培训中对标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不能仅仅凭借经验,更应该依靠科学。掌握了这些工具,教师在网络培训中就有了技术支持。
三给教师提供方法,增添动力。新形势下教师科研积极性非常高,但方法论意识却十分淡薄,研究方法知识也非常欠缺。在网络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研究方法的需求,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主研人员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让一位参训教师执教一节常态课,执教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他参训教师在班级论坛里畅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优点在哪?缺点在哪?如何改进?班级辅导员发表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评析教学得失。这种网络教研就体现了“网络”的特点,以网络为纽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为目的。这种在网络中开展的研究方法就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研究形态,教师可见、可感。参训教师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带动一大批教师进行研究,就会给网络培训增添无限的动力。
总之,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培训活动。网络培训者只有面向教学实践才能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网络参训者只有从教学实践出发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质。网络培训者与参训者只有把视点聚焦在教学实践上,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变为现实,网络培训的实效性才会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教师进修学校)
策略一:反思实践,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行动者
引导教师在参加网络培训前或之中反思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行动者。
一要教师反思教学,探寻契机。教学是教师常规性的工作,这些日常工作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这些日常教学工作的背后隐藏着网络培训的契机。培训者就要抓住日常教学工作的节点,引起参训者的注意。教学设计是每个参训者的必修课,他们每天都设计教学,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他们却屡屡无所创新。笔者在网络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参训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来自教参、教案和网络,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移花接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笔者邀请参加课题组研究的子课题学校的教师分别设计《济南的冬天》,10位教师中,3位出自网络,5位来自教参、教案,只有2位是独立设计的。笔者把这个情况在培训班的博客中交流,请大家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把他人的设计照搬到教案上,再把教案照搬到课堂上,只做了一个“搬运工”的事。通过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性,每个学校情形不同,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收到实效。反思这种日常教学工作,让参训教师在网络培训中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找到了参训效果不佳、低效教学的症结。
二要教师反思案例,搭建平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教学事件,如果网络培训者能够发现有价值的事件,那么就可能制造出有典型意义的网络培训案例,搭建优秀的网络培训平台。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视频交流中,笔者就组织了全班参训教师反思了一位教师的《苏武牧羊》这个教学案例。《苏武牧羊》这节课在全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反思研讨中,有些参训教师的观点截然相反。有的认为:“如果不强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学的区别,有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的认为:“这节课是课文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高度融合,这节课很精彩。”有的认为:“教师没有突破精读课教学模式的制约,教者不明白教材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待与处理略读课文,不敢放手把略读课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师有的认为不符合略读要求,有的则认为符合“课标”要求。面对这样一个观点不一的案例,笔者组织全班参训教师召开教学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把教学录像展示出来,让大家再一次作出判断。经过反复观看录像、研讨,大家达成了共识:略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标”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让学生能够流畅地读课文、读出文章大意、读出自己的感悟。这种反思由课内延续到课外,搭建了网络培训平台,培训的效果扎根于参训者的心灵。
三要教师反思困惑,构建载体。网络培训强调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参训教师有许多困惑希望寻找答案,这正是高效网络培训的突破口。在全县一个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一位教师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打造高效课堂,那么何为高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位教师的困惑也是许多教师的困惑。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依据是班级学生成绩。判断教学有效与无效就看考试成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教学现实。大家也清楚,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发展,但是不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有没有既提高学生成绩又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与课题研究人员及时提供一些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等资料,从思想上提升大家的认识。通过网上提供案例、交流对话,让参训教师认识到:教会学生知识的教学有效但属于低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有效但属于中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不仅有效还属于高效。这样参训教师也就知道只关注知识的教学是低效的,关注学生素养提升的教学是高效的。
策略二:剖析现场,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实践者
反思是为了审视实践,剖析教学现场是为了引导参训者成为实践者。
一让教师现场设计,强化参与。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无视新课程新理念的设计是不行的。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组主研人员安排参训者独立完成《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笔者把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分为三类:一类是读课文、疏字句、懂文意;二类是读课文、通字句、品文化;三类是自疏文句、动操练、研文章。笔者安排参训老师分组讨论这三类教学设计的特点。在研讨时,教师们认为第一类是常态型,优点是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懂文句,明白文意;缺点是教师教得多、管得死,学生主动性不够。第二类是复合型,优点是符合新课改要求,既教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又品味了课文中的文化;缺点是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够。第三类是创新型,优点是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读懂了课文,认知了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笔者安排三种类型的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参与中研究了教学,提升了自我。
二让教师现场剖析,增强主动。主动研究是教师的天性,一旦将其置于研究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参加网络培训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在5个子课题学校安排了不同类型的5节课堂教学。这5位老师带着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对网络培训的理解与困惑,呈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事先就告知大家这是开展网络培训的研究课而不是示范课,让大家必须做好现场剖析的准备。因此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网络培训的体会,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在现场过程中,教师们深刻剖析,在活动中激活了网络培训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的东西,自觉把在网络培训中掌握的新课程理念用于教学实践,在剖析中发挥进行网络培训的主动性。
三让教师现场追问,培养自觉。现场课堂教学是一种网络培训资源,发掘这种资源的价值是培训者的责任。追问式现场解读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流评价。在课题研究中,笔者与课题研究人员一道利用交流评价的方式研究现场教学,促进教师的网络培训由“自发”走向“自觉”。一位老师执教的《智取生辰纲》,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效果,这节课都是一节高水平的课。但是通过网络培训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认识是潜意识的,并不十分清晰。笔者在课后安排了一场执教者与县教研室的中学语文教研员的交流评价。这次评价问题集中、目标清晰,给参加网络培训讨论会的同仁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交流评价,教研员不提供答案,一切是在他的引领下让教师在内省中自觉地参与网络培训的实践。
策略三:立足长远,让教师成为网络培训的研究者
立足长远的网络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需要的理论、工具、方法,让其成为网络培训的研究者。
一给教师提供理论,解放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及“课标”提出转变学习方式,加剧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拿不准“教什么”,学生也拿不准“怎么学”。面对教师的困惑,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研究人员在网络培训中就推介相关教学理论,回答“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网络培训中为教师破解“教与学”的困惑提供理论支持。
二给教师提供工具,协助研究。网络培训教师不是说教,而是彼此之间协作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如何判断一堂课的优劣,这个问题成为参训者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一些学者的科学探索能够给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予以启发。在网络培训中,笔者积极向参训教师介绍一些专家的评价标准,梳理新课程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工具。这些理论是针对参训教师的教学现实的,具有较为广泛地实践价值。参训教师通过在网络培训中对标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不能仅仅凭借经验,更应该依靠科学。掌握了这些工具,教师在网络培训中就有了技术支持。
三给教师提供方法,增添动力。新形势下教师科研积极性非常高,但方法论意识却十分淡薄,研究方法知识也非常欠缺。在网络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研究方法的需求,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和课题主研人员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让一位参训教师执教一节常态课,执教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他参训教师在班级论坛里畅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优点在哪?缺点在哪?如何改进?班级辅导员发表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评析教学得失。这种网络教研就体现了“网络”的特点,以网络为纽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为目的。这种在网络中开展的研究方法就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研究形态,教师可见、可感。参训教师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带动一大批教师进行研究,就会给网络培训增添无限的动力。
总之,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培训活动。网络培训者只有面向教学实践才能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网络参训者只有从教学实践出发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质。网络培训者与参训者只有把视点聚焦在教学实践上,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变为现实,网络培训的实效性才会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