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语文教学“生活化”
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 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体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都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句正确的话作为“切入点”,学生在刚开始说话的过程中或许语病很多。如果教师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会挫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如何能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表达完整的话、正确的话,这就鼓励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将学生平时常错的几种类型及时记录整理下来,然后让课堂成为一个小诊所,错误类型以“病人”面目出现在面前,学生会觉得新奇有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今天,爱心诊所正式开张啦,你们就是一个个小医生。”学生一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教师继续说:“这些句子呀,都生了病。你们这些小医生首先要判断他们生了什么病,再自由探究用什么方法加以医治。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大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必要时也可以邀请我这个专家进行会诊,最终目的是要医治好病人。”学生们此时充当了“医生”角色,要真正体验医治病人的艰辛,享受医治好病人后的快乐,学生们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医生”这一角色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个个“病人”恢复了健康,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愉悦氛围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学会了正确的表达,原来枯燥乏味的句式训练竟可以如此鲜活有趣!
搭建课堂小舞台,享受真生活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再现生活、享受生活、展示学生语文学习才能的舞台,以锻炼学生自我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小小故事会”是学生复述、背诵课文内容的小舞台,学生们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地讲述一个个故事,在快乐中争做“故事大王”。“小小朗诵会”是学生积累诗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舞台,学生在朗读吟唱中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小小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再现文本与生活水乳交融的小舞台。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推敲》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扮演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反反复复“推”与“敲”的生活情景,学生扮演着贾岛其动作滑稽可爱,令人捧腹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们体验到了贾岛一丝不苟的人生态度。再让学生演一演贾岛与韩愈的对话,相互交流、互动、碰撞中又一次体验到了贾岛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无需执教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加深理解了“推敲”的来龙去脉,体验到了贾岛崇高的治学态度。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才更有可能真正留存于学生的心底,发挥出教育的迷人魅力。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认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挑战与危机无所不在,教育的使命就是在于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应对生活的重重挑战与危机,促进学生走出危机,迎接新生活。”让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让喜欢躲在“象牙塔”内的书本知识走出来,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还原成“加工厂”“实验室”……当一幕幕生活场景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或许会忘记了这是课堂,而是在生活中,学生们一定会投入其中,其乐融融。
学习生活“语文化”
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将学习生活“语文化” 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闭上眼睛,循着桂花香味来到校园里的桂花树下,然后在地上铺开床单,让几位力气稍大些的学生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呀摇,桂花便会纷纷的落下来,学生们满头满身都会有桂花,或许会大声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是真实的生活,这是最好的课堂,在这天地间的课堂里,教师无需言说,只需与学生乐在其中,学生们在这活生生的课堂领悟文本内涵。
以社会生活为依托,将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资源。比如,让学生观看一场电影后,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逛马路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路边的广告牌;到社区参观欣赏主题雕塑时,可以让学生理解雕塑的主题,探究表达主题的艺术匠心。
以家庭生活为依托,将家庭生活“语文化” 比如,有位学生的爸爸喜欢打牌,而且每次都会输得很惨。为此可以开展一个“小小家庭辩论会”,可以围绕“打牌对不对”这一辩论主题展开辩论,可以根据主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确定正、反方,分两组积极准备;然后,展开辩论,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正、反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最终评选“最佳辩手”。又比如,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部分小学生上网成瘾,大家对网络产生了种种困惑。可以提出辩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语文教学“生活化”
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 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体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都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句正确的话作为“切入点”,学生在刚开始说话的过程中或许语病很多。如果教师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会挫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如何能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表达完整的话、正确的话,这就鼓励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将学生平时常错的几种类型及时记录整理下来,然后让课堂成为一个小诊所,错误类型以“病人”面目出现在面前,学生会觉得新奇有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今天,爱心诊所正式开张啦,你们就是一个个小医生。”学生一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教师继续说:“这些句子呀,都生了病。你们这些小医生首先要判断他们生了什么病,再自由探究用什么方法加以医治。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大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必要时也可以邀请我这个专家进行会诊,最终目的是要医治好病人。”学生们此时充当了“医生”角色,要真正体验医治病人的艰辛,享受医治好病人后的快乐,学生们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医生”这一角色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个个“病人”恢复了健康,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愉悦氛围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学会了正确的表达,原来枯燥乏味的句式训练竟可以如此鲜活有趣!
搭建课堂小舞台,享受真生活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再现生活、享受生活、展示学生语文学习才能的舞台,以锻炼学生自我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小小故事会”是学生复述、背诵课文内容的小舞台,学生们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地讲述一个个故事,在快乐中争做“故事大王”。“小小朗诵会”是学生积累诗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舞台,学生在朗读吟唱中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小小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再现文本与生活水乳交融的小舞台。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推敲》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扮演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反反复复“推”与“敲”的生活情景,学生扮演着贾岛其动作滑稽可爱,令人捧腹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们体验到了贾岛一丝不苟的人生态度。再让学生演一演贾岛与韩愈的对话,相互交流、互动、碰撞中又一次体验到了贾岛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无需执教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加深理解了“推敲”的来龙去脉,体验到了贾岛崇高的治学态度。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才更有可能真正留存于学生的心底,发挥出教育的迷人魅力。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认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挑战与危机无所不在,教育的使命就是在于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应对生活的重重挑战与危机,促进学生走出危机,迎接新生活。”让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让喜欢躲在“象牙塔”内的书本知识走出来,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还原成“加工厂”“实验室”……当一幕幕生活场景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或许会忘记了这是课堂,而是在生活中,学生们一定会投入其中,其乐融融。
学习生活“语文化”
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将学习生活“语文化” 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闭上眼睛,循着桂花香味来到校园里的桂花树下,然后在地上铺开床单,让几位力气稍大些的学生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呀摇,桂花便会纷纷的落下来,学生们满头满身都会有桂花,或许会大声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是真实的生活,这是最好的课堂,在这天地间的课堂里,教师无需言说,只需与学生乐在其中,学生们在这活生生的课堂领悟文本内涵。
以社会生活为依托,将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资源。比如,让学生观看一场电影后,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逛马路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路边的广告牌;到社区参观欣赏主题雕塑时,可以让学生理解雕塑的主题,探究表达主题的艺术匠心。
以家庭生活为依托,将家庭生活“语文化” 比如,有位学生的爸爸喜欢打牌,而且每次都会输得很惨。为此可以开展一个“小小家庭辩论会”,可以围绕“打牌对不对”这一辩论主题展开辩论,可以根据主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确定正、反方,分两组积极准备;然后,展开辩论,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正、反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最终评选“最佳辩手”。又比如,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部分小学生上网成瘾,大家对网络产生了种种困惑。可以提出辩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