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中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一名称职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认为动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情景再现;引入意境,深刻悟情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不论如何改革与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正如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才能真正把语文文本中所蕴含的巨大的人文性通过情感教学传递给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1 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中国近现代大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在教育上就非常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说,“用情感教育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就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愉悦等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语言学习等多种活动,争取较多的学习机会,进而有助于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美好情感体验,既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有力促进和关注,也是义务教育的发展目的、义务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意义的体现。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有义务、有责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悟人生,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的无穷魅力。
2 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既然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美好情感体验呢?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认为动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情景再现;引入意境,深刻悟情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2.1 动之以情,激起共鸣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中的关键因素——语言,它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和文本中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不管表达我们的感情还是社会生活主要靠的是语言,这种语言既有容量,又有节奏,又有色调”。比如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个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共鸣。相反,枯燥无味的的教学必定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范读余光中先生的名作《乡愁》时,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对于学生理解作品内在的感情很有帮助,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2.2 启迪想象,情景再现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关注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学生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的提问要能够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教学中,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及价值意义,以让学生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其次,注重多媒体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其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画面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深入其境,从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能够感受这种感情得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19页)鸣,理解感受到美的意境。如在讲授朱德的《我的母亲》一文时,让学生在歌曲《母亲》中随着乐曲细细品味文章,对于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的把握也轻松自然了许多。从画面中学生不仅能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接受和理解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而且能够在画面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影响下涵养美感。例如在讲授课文《黄河,母亲河》一文时,由于学生往往对黄河的壮观缺少直观感受,在讲授时适时地加上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學生通过对画面的想象,感受黄河独特的魅力。这对于学生理解背诵也就容易得多了。
2.3 引入意境,深刻悟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对学生情感上施加影响,不是告知,不是灌输,不是奉送,而是点燃,是引入意境,深刻悟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离不开对于文章的细腻品味。细腻品味是教学活动的“神”,是讲授课文的点睛之笔,应在关键之处显山露水,追求文化的厚度和作者的感情是品析语句的首要。比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时,课文中以第一人称写到,“我”回到故乡,见到多年不见的伙伴,发现彼此地位的悬殊,当年亲密无问的好伙伴,已经产生了隔膜。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对此引以发挥,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对学生情感上施加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悟情。在讲课中可以让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童年里的伙伴和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同时联系课文里的“我”小时候和闰土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在文中这对伙伴长大了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的变化,便得陌生有隔阂了。同时启发大家思考,若干年后,同学们也会因为个人际遇及家庭的改变而产生生活上的差距,那时的友谊会发生改变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假设,让学生们自然由小说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来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生活,完成一次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是充当启蒙者的角色,教师的讲授应该使情境变得生动,而不是破坏这种美感。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教师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启迪学生,使师生问情与情得到交融,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吉训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素质教育论坛,2008(2).
[3]何桂香.试论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世界的构建[J].时代教育,2008(9).
[4]张宝权.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不论如何改革与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正如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才能真正把语文文本中所蕴含的巨大的人文性通过情感教学传递给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1 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中国近现代大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在教育上就非常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说,“用情感教育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就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愉悦等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语言学习等多种活动,争取较多的学习机会,进而有助于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美好情感体验,既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有力促进和关注,也是义务教育的发展目的、义务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意义的体现。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有义务、有责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悟人生,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的无穷魅力。
2 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既然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美好情感体验呢?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认为动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情景再现;引入意境,深刻悟情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2.1 动之以情,激起共鸣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中的关键因素——语言,它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和文本中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不管表达我们的感情还是社会生活主要靠的是语言,这种语言既有容量,又有节奏,又有色调”。比如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个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共鸣。相反,枯燥无味的的教学必定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范读余光中先生的名作《乡愁》时,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对于学生理解作品内在的感情很有帮助,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2.2 启迪想象,情景再现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关注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学生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的提问要能够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教学中,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及价值意义,以让学生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其次,注重多媒体现代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其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画面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深入其境,从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能够感受这种感情得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19页)鸣,理解感受到美的意境。如在讲授朱德的《我的母亲》一文时,让学生在歌曲《母亲》中随着乐曲细细品味文章,对于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的把握也轻松自然了许多。从画面中学生不仅能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接受和理解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而且能够在画面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影响下涵养美感。例如在讲授课文《黄河,母亲河》一文时,由于学生往往对黄河的壮观缺少直观感受,在讲授时适时地加上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學生通过对画面的想象,感受黄河独特的魅力。这对于学生理解背诵也就容易得多了。
2.3 引入意境,深刻悟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对学生情感上施加影响,不是告知,不是灌输,不是奉送,而是点燃,是引入意境,深刻悟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和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离不开对于文章的细腻品味。细腻品味是教学活动的“神”,是讲授课文的点睛之笔,应在关键之处显山露水,追求文化的厚度和作者的感情是品析语句的首要。比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时,课文中以第一人称写到,“我”回到故乡,见到多年不见的伙伴,发现彼此地位的悬殊,当年亲密无问的好伙伴,已经产生了隔膜。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对此引以发挥,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对学生情感上施加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悟情。在讲课中可以让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童年里的伙伴和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同时联系课文里的“我”小时候和闰土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在文中这对伙伴长大了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的变化,便得陌生有隔阂了。同时启发大家思考,若干年后,同学们也会因为个人际遇及家庭的改变而产生生活上的差距,那时的友谊会发生改变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假设,让学生们自然由小说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来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生活,完成一次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是充当启蒙者的角色,教师的讲授应该使情境变得生动,而不是破坏这种美感。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教师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启迪学生,使师生问情与情得到交融,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吉训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素质教育论坛,2008(2).
[3]何桂香.试论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世界的构建[J].时代教育,2008(9).
[4]张宝权.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