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关键能力”的部编教材初中写作教学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写作关键能力”?“写作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写作能力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语文课程要发挥工具性的特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起源于杜威的“反省式思维”,指对观点或被认同的知识采取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批注式阅
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新课标的写作目标,结合我对教材的研读及在中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  中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文,当学生的时候就读过也背过,现在当老师二十多年了,教读这篇文章,拿着教参现有的赏析和名家对《陋室铭》的解读,然后与学生交流分享,总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无法将这篇铭文“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舒朗的境界、高扬向上的情感”诠释得更为透彻、更为真实。细致研读《陋室铭》,却发现我们对刘公和刘文的解读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望文生义,流于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立足主体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历经岁月的洗礼而经久不衰.其题材丰富,涉及咏史怀古、写景抒怀、情爱相思、人格境界、边塞军旅等各个方面,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文
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不但教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并应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更是如此。那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更高效?很多研究与实践表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作文指导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理论基础、特征等方面探讨这两种方法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