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深化,因此,面对日渐深化的知识,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花了不少精力教,学生也花了不少精力学,有时又总觉得没学好,让人有些无可奈何。特别是到了高中有这种看法的学生更多。
关键字 高中数学;克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42-01
1高中数学难的主要原因
1.1学业负担加重。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中考正有所松懈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做练习的时间减少,在学业负担加重之余,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没有更多的时间深究钻研,增加练习,感到不会做的题目很多,普遍出现成绩下降。
1.2教材难度增加。初中教材难度降低,前些年教材调整,初中数学大部分难点被删除或调整到高中,如对数、解三角形、反证法等;而高中难度增加,一些题型从未见过,灵活性又高。而且课外配套教材比课本中的难度大,即使课内的例题、练习会解,课外配套材料的作业、习题仍然有许多不懂。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于适应,感到难学。
2让高中数学变得容易的策略
2.1为减少初高中的这种落差,建议高一年刚开始时要加强学法指导,在上课前,先对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及规律、要求做介绍。同时开学初适当控制难度,使坡度不要过大,以减少滑坡现象。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并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学,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热情。
2.2老师的教学也要多与学生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做好借助实际,注意操作实践,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应用意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工作。
2.2.1寻找新旧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經验。数学抽象,难听懂,老师不妨用一些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到不那么陌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直观化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等。此外尽量多和旧知识挂上钩。
比如在三角函数内容,学了弧度制后,就可以把扇形面积公式S=.lr(l为弧长,r为半径)和三角形面积公式S=.ab联系起来。向学生说明,假如l很小(此时圆心角也很小),则此时弧长l和三角形底边a(线段)很接近了,而r也和底边上的高很接近,可以替代成以l为底边,r为高的三角形面积,则学生不难理解,也可以记得很牢。当l大一些以后还能成立。其实这里还向学生传输了这样的思想,即细分与近似代替的方法,这又为以后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推导、极限等内容打下埋伏,使细分与近似代替多次遇到,螺旋式上升,以后接受更快。数学老师应在教新知识前,找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充当媒介,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
2.2.2仿照物理化学,动手实践,动手动脑。以立体几何为例。这部份也是学生觉得难的内容之一。在教学时,建议老师多用教具,并多动手做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也做学具来配套。因为直观模型对学生的理解判断很有效。如直线与直线、平面等之间关系,几根小竹棍(筷子也行),就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来;又比如棱柱,拿个空牙膏包装纸盒,可以演示各种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很容易,留下的印象也深,这对于学生建立空间物体(几何体)的形象就不会感到抽象了。既提高了兴趣,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3强化应用意识,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不失时机的应用数学知识。对于数学仅仅觉得有趣还不够,还要加深对数学的应用价值的认识及体会,让抽象的数学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多准备些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以备用。近些年来,中考、高考命题中应用性的问题有所增加,应用的范围也增加很多。现代数学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科技的各个领域。也为我们找到实际应用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便。应用性问题符合课程改革潮流,也兼有培养学生阅读、审题、获取有用信息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也为学生学好其它科带来相辅相成的好处。同时课程改革也正在加大实际应用的要求,讲实际应用背景,甚至时事热点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数学中来。让学生多接触这类实际问题,又有益学生学数学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用脑思考的兴趣。如利用引例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2.4加强思维训练,挖掘解题的思维价值。数学是一种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许多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教学,是启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思维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除了使学生“会作”外,还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和以前学习、解决过的课题的联系进行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能沿着有意义正确的方向进行。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随时根据解题的情况,调控自己的解题进展和要求,解题后也要强调回顾审视、对照题意、检查正确性,同时考虑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自己所用方法能否解决其它问题,对原题进行变式,更鼓励学生自己编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知识探求,发展思维能力,收到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之效;进行事后反思和解题策略的整合优化,使得一题多得,提高效率。同时在解题指导教学时,展示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解题的思维对策及得失,得到启发。
总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深入把握高中数学中的知识脉络、解题规律等,不断地在实践中多探索、多总结,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自己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客服这种畏难心理。
关键字 高中数学;克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42-01
1高中数学难的主要原因
1.1学业负担加重。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中考正有所松懈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做练习的时间减少,在学业负担加重之余,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没有更多的时间深究钻研,增加练习,感到不会做的题目很多,普遍出现成绩下降。
1.2教材难度增加。初中教材难度降低,前些年教材调整,初中数学大部分难点被删除或调整到高中,如对数、解三角形、反证法等;而高中难度增加,一些题型从未见过,灵活性又高。而且课外配套教材比课本中的难度大,即使课内的例题、练习会解,课外配套材料的作业、习题仍然有许多不懂。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于适应,感到难学。
2让高中数学变得容易的策略
2.1为减少初高中的这种落差,建议高一年刚开始时要加强学法指导,在上课前,先对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及规律、要求做介绍。同时开学初适当控制难度,使坡度不要过大,以减少滑坡现象。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并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学,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热情。
2.2老师的教学也要多与学生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做好借助实际,注意操作实践,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应用意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工作。
2.2.1寻找新旧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經验。数学抽象,难听懂,老师不妨用一些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到不那么陌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直观化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等。此外尽量多和旧知识挂上钩。
比如在三角函数内容,学了弧度制后,就可以把扇形面积公式S=.lr(l为弧长,r为半径)和三角形面积公式S=.ab联系起来。向学生说明,假如l很小(此时圆心角也很小),则此时弧长l和三角形底边a(线段)很接近了,而r也和底边上的高很接近,可以替代成以l为底边,r为高的三角形面积,则学生不难理解,也可以记得很牢。当l大一些以后还能成立。其实这里还向学生传输了这样的思想,即细分与近似代替的方法,这又为以后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推导、极限等内容打下埋伏,使细分与近似代替多次遇到,螺旋式上升,以后接受更快。数学老师应在教新知识前,找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充当媒介,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
2.2.2仿照物理化学,动手实践,动手动脑。以立体几何为例。这部份也是学生觉得难的内容之一。在教学时,建议老师多用教具,并多动手做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也做学具来配套。因为直观模型对学生的理解判断很有效。如直线与直线、平面等之间关系,几根小竹棍(筷子也行),就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来;又比如棱柱,拿个空牙膏包装纸盒,可以演示各种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很容易,留下的印象也深,这对于学生建立空间物体(几何体)的形象就不会感到抽象了。既提高了兴趣,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3强化应用意识,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不失时机的应用数学知识。对于数学仅仅觉得有趣还不够,还要加深对数学的应用价值的认识及体会,让抽象的数学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多准备些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以备用。近些年来,中考、高考命题中应用性的问题有所增加,应用的范围也增加很多。现代数学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科技的各个领域。也为我们找到实际应用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便。应用性问题符合课程改革潮流,也兼有培养学生阅读、审题、获取有用信息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也为学生学好其它科带来相辅相成的好处。同时课程改革也正在加大实际应用的要求,讲实际应用背景,甚至时事热点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数学中来。让学生多接触这类实际问题,又有益学生学数学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用脑思考的兴趣。如利用引例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2.4加强思维训练,挖掘解题的思维价值。数学是一种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许多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教学,是启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思维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除了使学生“会作”外,还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和以前学习、解决过的课题的联系进行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能沿着有意义正确的方向进行。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随时根据解题的情况,调控自己的解题进展和要求,解题后也要强调回顾审视、对照题意、检查正确性,同时考虑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自己所用方法能否解决其它问题,对原题进行变式,更鼓励学生自己编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知识探求,发展思维能力,收到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之效;进行事后反思和解题策略的整合优化,使得一题多得,提高效率。同时在解题指导教学时,展示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解题的思维对策及得失,得到启发。
总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深入把握高中数学中的知识脉络、解题规律等,不断地在实践中多探索、多总结,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自己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客服这种畏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