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福建横向发展模式
一、横向发展的战略意义
福建是一个山区省,这是福建的现实省情。山岭的阻隔是全省发展的劣势,也是西部城市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想要纵向发展,对接两洲固然重要,但是由于西部城市的相对落后,使得福建不能够充分发挥面临中国台湾地区和台湾海峡这一最大特点,也无法发挥众多优良港口的优势,而且在与两个强势的“三角洲”合作中,也因处于“马鞍形”的底部,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横向发展,打通西部,以港口为龙头,以交通为脉络,拓展东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带动边界崛起,能够盘活全省经济发展。
另外,福建省由东向西横向发展,不仅有利于本省的统筹发展,更重要的是福建可以成为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的出海窗口,对于国家发展中西部具有战略意义。按照以上所述,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产生“极化效应”,目前还不太现实。因此,福建可提升的虹吸方向,轴线应该是江西、湖南、湖北,并逐步向四川、陕西等西部地区延伸。目前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福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交通为突破口,进行省内的横向发展,进而打通国家中部地区,福建的发展将一通百通。
二、橫向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福建具有横向产业转移的基础。东部沿海的经济和技术状况整体上优于西部城市,区域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着成长差;西部城市的要素价格整体上低于东部城市,而且消费市场广阔,向中西部转移产业能够节省成本,获得更多收益,存在着利益差。
福建具有横向转移的必要。很显然,随着福建东部沿海城市快速发展,一些主导产业发展成熟,已经面临着同业竞争激烈、土地紧张、劳动力价格高昂等限制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西部城市仍处于发展腾飞阶段,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投产企业,东西部的经济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东部三大中心城市福州、泉州、厦门与各自环状周边城镇的经济梯度差并不显著,周边县镇的生产成本仍然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横向链状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成本减少效果将明显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环状产业转移。
在福建的投资者具有产业转移的动力。对于产业投资者来说,当产业发展到一个高峰时,也就是其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如何继续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生产函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寻找别处投资建厂,进行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省内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成本的梯度差异就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现成本最低化的机会。另外,梯度理论认为产业专业会受到国界的限制,对于一国的衰退产业而言,有些要素可以转移到扩张产业中,比如土地和劳动力,但是却不能转移到另外一些国家;而有些要素不能转移到扩张产业中,比如专有技术、知识和经验等,但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在另一国重新利用,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优先获得转移。但是,如果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同一国内的某个特定的省份或者省际,则原本受制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就变得可以流动。同样的,技术专利等要素也可以随着扩张产业流动到新的所在地。因此,福建省内的产业转移并非传统意义上优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同时转移。
在此还应特别强调一点,由于本文讨论的是福建省内整体的经济发展,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本文所提的“产业转移”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一国或一地区为了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将其“衰败产业”转移到另一国或另一地区,而是强调以某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的转移为动力和导向,带动其他成熟产业或其上下游产业进行转移,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转移的路径区域上。
实施横向发展的措施
一、福建横向发展的模式路径
福建横向发展有三条可行的生成线。
第一条:以福州为龙头,横穿宁德、南平,拥有出海港口福州港,吞吐能力为8847.82万吨;以福州市石化、建材等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福宁高速公路(福州-宁德)、宁上高速公路(宁德-南平-江西上饶)和福州至南昌高速铁路为纽带;以宁德、南平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第二条:以泉州为龙头,横穿莆田、三明,拥有出海港口泉州港,吞吐能力为5134.93万吨,湄洲湾港口,吞吐能力为1301.11万吨;以泉州、晋江市服装鞋类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泉莆高速公路(泉州-莆田)、泉莆高速铁路(泉州-莆田)和向莆铁路(莆田-三明-江西向塘)为纽带;以莆田、三明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第三条:以厦门为龙头,横穿漳州、龙岩,拥有出海港口厦门港,吞吐能力为7792.07万吨;漳州湾港口,吞吐能力为164.68万吨;以厦门市汽车、重型机械等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铁路“海西”线(厦门-漳州-龙岩-江西-北京)、龙厦城际高速铁路(龙岩-厦门)和龙厦高速公路(龙岩-漳州-厦门)为纽带;以漳州、龙岩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二、实施横向发展模式的措施
(一)树立全局发展的观念
福建通过产业转移,发展东西横向经济,固然是以福州、泉州、厦门这三个东部沿海城市为龙头,但一定不能忽视台湾这一隐含的最大龙头。福建、台湾两地,不仅在地理上海天相连、山水相近,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拥有着对台的“五缘”优势(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台湾也许是过去福建发展的政治制约,但同时也一定是福建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福建发展要有全局的眼光,加快对接海峡东岸的台湾。就如深圳发展好了便成为香港回归的向心力,福建也应发展好自身,成为台湾向大陆投资的第一目标地,对台湾产生巨大吸引力。因此,福建通过产业转移,发展东西横向经济的总路径应该是:台湾-福建东部-福建西部-内陆地区。
(二)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交通建设。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山区省份福建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地理条件不利必然带来交通的困难,而交通的滞后又必然带来闭塞和落后。福建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公路、铁路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这点从近几年西部城市龙岩、三明随着交通发展而崛起可以看出。能够迅速西向进入江西、连接京九铁路大动脉,更是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
加强港口建设。福建要重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东西产业链进一步拉长。福建省拥有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约占全国总长的18.3%,居全国第二位。可利用建港的海岸线长467.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246.3公里。可建设20万到30万吨级深水码头岸线近40公里,为全国之最。自北向南有沙埕湾、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八大港湾水域和六大港口。福建面临世界上货物进出繁忙的台湾海峡,每天有200多艘大型货船从这条黄金通道通过。这些都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但是福建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的现状却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优势。台海两岸的政局现状,两岸三通仍需时日,这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更关键的是福建现有的港口规模配不上自身的自然优势,远落后于相邻的省份城市。因此,港口及相关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也应该是福建发展的重点。
(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东部城市政府要给予资金补贴;西部城市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省财政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对西部城市进行倾斜。
货币政策:省内各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为产业转移企业和西部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
产业政策:东西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进出壁垒应该减轻至最低,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必须纠正。要建立起宏观发展的视野,东部西部共富共荣,其中:东部沿海中心城市要在政策上宣传引导辖区内成熟企业将其上下游企业或子企业转移到路径上的西部城市,并以此带动产业投资者将投资建厂眼光移向整条城市簇上;而西部城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便捷的交通为脉络,做好与东部城市的产业对接工作。另外,要吸取雁行模式中日、美等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带来的惨痛教训,加强审批制度,绝不允许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转移至别的城市。
一、横向发展的战略意义
福建是一个山区省,这是福建的现实省情。山岭的阻隔是全省发展的劣势,也是西部城市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想要纵向发展,对接两洲固然重要,但是由于西部城市的相对落后,使得福建不能够充分发挥面临中国台湾地区和台湾海峡这一最大特点,也无法发挥众多优良港口的优势,而且在与两个强势的“三角洲”合作中,也因处于“马鞍形”的底部,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横向发展,打通西部,以港口为龙头,以交通为脉络,拓展东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带动边界崛起,能够盘活全省经济发展。
另外,福建省由东向西横向发展,不仅有利于本省的统筹发展,更重要的是福建可以成为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的出海窗口,对于国家发展中西部具有战略意义。按照以上所述,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产生“极化效应”,目前还不太现实。因此,福建可提升的虹吸方向,轴线应该是江西、湖南、湖北,并逐步向四川、陕西等西部地区延伸。目前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福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交通为突破口,进行省内的横向发展,进而打通国家中部地区,福建的发展将一通百通。
二、橫向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福建具有横向产业转移的基础。东部沿海的经济和技术状况整体上优于西部城市,区域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着成长差;西部城市的要素价格整体上低于东部城市,而且消费市场广阔,向中西部转移产业能够节省成本,获得更多收益,存在着利益差。
福建具有横向转移的必要。很显然,随着福建东部沿海城市快速发展,一些主导产业发展成熟,已经面临着同业竞争激烈、土地紧张、劳动力价格高昂等限制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西部城市仍处于发展腾飞阶段,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投产企业,东西部的经济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东部三大中心城市福州、泉州、厦门与各自环状周边城镇的经济梯度差并不显著,周边县镇的生产成本仍然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横向链状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成本减少效果将明显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环状产业转移。
在福建的投资者具有产业转移的动力。对于产业投资者来说,当产业发展到一个高峰时,也就是其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如何继续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生产函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寻找别处投资建厂,进行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省内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成本的梯度差异就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现成本最低化的机会。另外,梯度理论认为产业专业会受到国界的限制,对于一国的衰退产业而言,有些要素可以转移到扩张产业中,比如土地和劳动力,但是却不能转移到另外一些国家;而有些要素不能转移到扩张产业中,比如专有技术、知识和经验等,但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在另一国重新利用,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优先获得转移。但是,如果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同一国内的某个特定的省份或者省际,则原本受制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就变得可以流动。同样的,技术专利等要素也可以随着扩张产业流动到新的所在地。因此,福建省内的产业转移并非传统意义上优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同时转移。
在此还应特别强调一点,由于本文讨论的是福建省内整体的经济发展,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本文所提的“产业转移”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一国或一地区为了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将其“衰败产业”转移到另一国或另一地区,而是强调以某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的转移为动力和导向,带动其他成熟产业或其上下游产业进行转移,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转移的路径区域上。
实施横向发展的措施
一、福建横向发展的模式路径
福建横向发展有三条可行的生成线。
第一条:以福州为龙头,横穿宁德、南平,拥有出海港口福州港,吞吐能力为8847.82万吨;以福州市石化、建材等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福宁高速公路(福州-宁德)、宁上高速公路(宁德-南平-江西上饶)和福州至南昌高速铁路为纽带;以宁德、南平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第二条:以泉州为龙头,横穿莆田、三明,拥有出海港口泉州港,吞吐能力为5134.93万吨,湄洲湾港口,吞吐能力为1301.11万吨;以泉州、晋江市服装鞋类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泉莆高速公路(泉州-莆田)、泉莆高速铁路(泉州-莆田)和向莆铁路(莆田-三明-江西向塘)为纽带;以莆田、三明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第三条:以厦门为龙头,横穿漳州、龙岩,拥有出海港口厦门港,吞吐能力为7792.07万吨;漳州湾港口,吞吐能力为164.68万吨;以厦门市汽车、重型机械等主导产业的横向转移为动力;以铁路“海西”线(厦门-漳州-龙岩-江西-北京)、龙厦城际高速铁路(龙岩-厦门)和龙厦高速公路(龙岩-漳州-厦门)为纽带;以漳州、龙岩两市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形成一个具有明显梯度的横向发展路线。
二、实施横向发展模式的措施
(一)树立全局发展的观念
福建通过产业转移,发展东西横向经济,固然是以福州、泉州、厦门这三个东部沿海城市为龙头,但一定不能忽视台湾这一隐含的最大龙头。福建、台湾两地,不仅在地理上海天相连、山水相近,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拥有着对台的“五缘”优势(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台湾也许是过去福建发展的政治制约,但同时也一定是福建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福建发展要有全局的眼光,加快对接海峡东岸的台湾。就如深圳发展好了便成为香港回归的向心力,福建也应发展好自身,成为台湾向大陆投资的第一目标地,对台湾产生巨大吸引力。因此,福建通过产业转移,发展东西横向经济的总路径应该是:台湾-福建东部-福建西部-内陆地区。
(二)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交通建设。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山区省份福建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地理条件不利必然带来交通的困难,而交通的滞后又必然带来闭塞和落后。福建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公路、铁路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这点从近几年西部城市龙岩、三明随着交通发展而崛起可以看出。能够迅速西向进入江西、连接京九铁路大动脉,更是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
加强港口建设。福建要重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东西产业链进一步拉长。福建省拥有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约占全国总长的18.3%,居全国第二位。可利用建港的海岸线长467.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246.3公里。可建设20万到30万吨级深水码头岸线近40公里,为全国之最。自北向南有沙埕湾、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八大港湾水域和六大港口。福建面临世界上货物进出繁忙的台湾海峡,每天有200多艘大型货船从这条黄金通道通过。这些都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但是福建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的现状却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优势。台海两岸的政局现状,两岸三通仍需时日,这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更关键的是福建现有的港口规模配不上自身的自然优势,远落后于相邻的省份城市。因此,港口及相关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也应该是福建发展的重点。
(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东部城市政府要给予资金补贴;西部城市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省财政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对西部城市进行倾斜。
货币政策:省内各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为产业转移企业和西部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
产业政策:东西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进出壁垒应该减轻至最低,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必须纠正。要建立起宏观发展的视野,东部西部共富共荣,其中:东部沿海中心城市要在政策上宣传引导辖区内成熟企业将其上下游企业或子企业转移到路径上的西部城市,并以此带动产业投资者将投资建厂眼光移向整条城市簇上;而西部城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便捷的交通为脉络,做好与东部城市的产业对接工作。另外,要吸取雁行模式中日、美等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带来的惨痛教训,加强审批制度,绝不允许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转移至别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