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谈经济,奥巴马不行,谈逻辑,罗姆尼不行。
在10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第一场辩论结束前,恐怕很多人都会以为,选举的最终结果已不会有什么悬念:离大选投票不到五周,奥巴马在诸项民调中一路领先(盖洛普民调是50%:44%,皮尤是51%:43%)。人们很难想象,素以辩才著称的奥巴马,会让近来口误不断的罗姆尼抓住3.5场(总统候选人三场、副总统候选人一场)直播辩论这最后的机会翻盘。
然而如今一切都变得难说了:10月8日的民调结果已是另一番天地:盖洛普民调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支持率已拉成平局(47%:47%),皮尤民调的数据则显示,尽管奥巴马仍已49%:45%领先,但肯定会投票选民中,支持罗姆尼的已占49%,支持奥巴马的则仅有45%。
更有说服力的是分项数据:一个月前女性选民中支持奥巴马的占56%,支持罗姆尼的仅38%,而如今两人支持率几乎相同;另一个当初倾向奥巴马的选民群体——华尔街的高级职员们,如今也已悄悄转向:4年前高盛员工累计为奥巴马捐款逾100万美元,如今则仅13.6万,相反,他们却累计为罗姆尼捐出了90多万美元。有媒体调查后发现,硅谷精英和高科技企业主管们如今更倾向罗姆尼——尽管他们中不少人仍认为赢家还会是奥巴马。
造成这种戏剧性逆转的节点,正是那场辩论。在辩论中,素以口才著称的奥巴马光芒黯淡,而罗姆尼却咄咄逼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辩论后1小时调查数据显示,67%受访者认为罗姆尼赢得辩论,认为赢家是奥巴马的仅25%。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首轮辩论的主题是国内话题,国内话题的焦点是失业率和赤字,偏偏在这两个问题上奥巴马交不出合格答卷,而作为现任总统,他不仅要为高失业率和高赤字负责,更要为无法兑现4年前承诺而付出代价;罗姆尼则成功地让辩论进入自己擅长的“谈经济”、“谈就业”、“谈细节”节奏,连珠炮般的数据可遮掩自己辩论技巧的不足。经济细节又本就是当过CEO的罗姆尼的强项,且他无需为高达8.1%的失业率负责,反可理直气壮地说“你们选奥巴马就等着再受4年没饭碗的苦吧”。反观奥巴马,在辩论前优势心态过于浓厚,辩论中不仅过于保守,且不知不觉跟着罗姆尼的节奏走,自己擅长辩论技巧、谙熟各种“逻辑炸弹”的优势无从发挥,显得被动而笨拙。
不仅如此,选民原本已认定“奥巴马口才好,罗姆尼口才不好”,当他们看到一个发挥失常的奥巴马,和一个发挥超常的罗姆尼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后者再多加几分印象分。
当然,仅仅一场辩论,可以让选民淡忘罗姆尼此前说出的一些蠢话,却不足以一下逆转奥巴马数月积累的优势。
然而此后几天里,急于扳回一程的奥巴马阵营又接连“用力过猛”:10月5日出台的失业率只有7.8%,是44个月以来最低点,这让奥巴马如释重负,因为自有失业率数据以来,美国还从未有哪怕一位总统能在失业率高达8%以上的情况下连选连任成功。
问题是质疑这些数据可信度的不乏其人,不仅包括罗姆尼和共和党的支持者,也包括许多专业人士,甚至奥巴马的同情者。他们指出,尽管9月非农就业数据并未被改写,但8月和7月的这一数据被大幅修改,这一修改导致8.6万人“被就业”,这足以让失业率数据变得更好看,且这种失业数据的大幅单月波动“过去10年中发生过12次”,但美国就业形势并未从根本上好转。
10月11日,唯一一次副总统直播辩论在肯塔基州丹维尔中心学院举行,69岁的拜登咄咄逼人,急欲为奥巴马扳回比分的心态溢于言表,但初步反应似乎表明,这次副总统辩论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大局。
从目前情况看,罗姆尼阵营士气高涨,他们一方面加大广告投入(其周广告支出首次超过奥巴马),一方面相继出现在佛罗里达、弗吉尼亚、俄亥俄等州的奥巴马“铁票仓”,力图乘胜追击,从根本上撼动奥巴马的“票根”。
但奥巴马并非失去了胜算:后两轮辩论的主题分别为国际话题和综合话题,罗姆尼“谈细节”的招数很难再奏效,相反,“多说多错”的痼疾却随时可能再度发作,奥巴马只要小心避开诸如“驻利比亚大使被杀”之类“地雷”,抓住破绽再度翻盘的概率其实也不小。毕竟从此前一系列戏剧性变化可知,本届美国选民的选择游移不定,且很容易受影响而波动。
在10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第一场辩论结束前,恐怕很多人都会以为,选举的最终结果已不会有什么悬念:离大选投票不到五周,奥巴马在诸项民调中一路领先(盖洛普民调是50%:44%,皮尤是51%:43%)。人们很难想象,素以辩才著称的奥巴马,会让近来口误不断的罗姆尼抓住3.5场(总统候选人三场、副总统候选人一场)直播辩论这最后的机会翻盘。
然而如今一切都变得难说了:10月8日的民调结果已是另一番天地:盖洛普民调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支持率已拉成平局(47%:47%),皮尤民调的数据则显示,尽管奥巴马仍已49%:45%领先,但肯定会投票选民中,支持罗姆尼的已占49%,支持奥巴马的则仅有45%。
更有说服力的是分项数据:一个月前女性选民中支持奥巴马的占56%,支持罗姆尼的仅38%,而如今两人支持率几乎相同;另一个当初倾向奥巴马的选民群体——华尔街的高级职员们,如今也已悄悄转向:4年前高盛员工累计为奥巴马捐款逾100万美元,如今则仅13.6万,相反,他们却累计为罗姆尼捐出了90多万美元。有媒体调查后发现,硅谷精英和高科技企业主管们如今更倾向罗姆尼——尽管他们中不少人仍认为赢家还会是奥巴马。
造成这种戏剧性逆转的节点,正是那场辩论。在辩论中,素以口才著称的奥巴马光芒黯淡,而罗姆尼却咄咄逼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辩论后1小时调查数据显示,67%受访者认为罗姆尼赢得辩论,认为赢家是奥巴马的仅25%。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首轮辩论的主题是国内话题,国内话题的焦点是失业率和赤字,偏偏在这两个问题上奥巴马交不出合格答卷,而作为现任总统,他不仅要为高失业率和高赤字负责,更要为无法兑现4年前承诺而付出代价;罗姆尼则成功地让辩论进入自己擅长的“谈经济”、“谈就业”、“谈细节”节奏,连珠炮般的数据可遮掩自己辩论技巧的不足。经济细节又本就是当过CEO的罗姆尼的强项,且他无需为高达8.1%的失业率负责,反可理直气壮地说“你们选奥巴马就等着再受4年没饭碗的苦吧”。反观奥巴马,在辩论前优势心态过于浓厚,辩论中不仅过于保守,且不知不觉跟着罗姆尼的节奏走,自己擅长辩论技巧、谙熟各种“逻辑炸弹”的优势无从发挥,显得被动而笨拙。
不仅如此,选民原本已认定“奥巴马口才好,罗姆尼口才不好”,当他们看到一个发挥失常的奥巴马,和一个发挥超常的罗姆尼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后者再多加几分印象分。
当然,仅仅一场辩论,可以让选民淡忘罗姆尼此前说出的一些蠢话,却不足以一下逆转奥巴马数月积累的优势。
然而此后几天里,急于扳回一程的奥巴马阵营又接连“用力过猛”:10月5日出台的失业率只有7.8%,是44个月以来最低点,这让奥巴马如释重负,因为自有失业率数据以来,美国还从未有哪怕一位总统能在失业率高达8%以上的情况下连选连任成功。
问题是质疑这些数据可信度的不乏其人,不仅包括罗姆尼和共和党的支持者,也包括许多专业人士,甚至奥巴马的同情者。他们指出,尽管9月非农就业数据并未被改写,但8月和7月的这一数据被大幅修改,这一修改导致8.6万人“被就业”,这足以让失业率数据变得更好看,且这种失业数据的大幅单月波动“过去10年中发生过12次”,但美国就业形势并未从根本上好转。
10月11日,唯一一次副总统直播辩论在肯塔基州丹维尔中心学院举行,69岁的拜登咄咄逼人,急欲为奥巴马扳回比分的心态溢于言表,但初步反应似乎表明,这次副总统辩论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大局。
从目前情况看,罗姆尼阵营士气高涨,他们一方面加大广告投入(其周广告支出首次超过奥巴马),一方面相继出现在佛罗里达、弗吉尼亚、俄亥俄等州的奥巴马“铁票仓”,力图乘胜追击,从根本上撼动奥巴马的“票根”。
但奥巴马并非失去了胜算:后两轮辩论的主题分别为国际话题和综合话题,罗姆尼“谈细节”的招数很难再奏效,相反,“多说多错”的痼疾却随时可能再度发作,奥巴马只要小心避开诸如“驻利比亚大使被杀”之类“地雷”,抓住破绽再度翻盘的概率其实也不小。毕竟从此前一系列戏剧性变化可知,本届美国选民的选择游移不定,且很容易受影响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