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素有“服饰天堂”之称,街头到处都是时髦的成衣店、精品屋。但像李雯这样开土产民族服饰店的却屈指可数。
28岁的李雯是湖北咸宁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
在朋友的引见下,李雯参加了一个“驴友”俱乐部,先后去了九寨沟、丽江、阳朔等地方,每个地方,尤其是当地的民俗风情,让李雯乐不思蜀。
渐渐地,李雯喜欢上了旅游,最喜欢的地方是贵州,尤其是毕节。李雯痴迷地喜欢上了当地人的服饰,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远。
随着接触的深入,李雯发现不但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同一民族,不同的季节和场合,服装穿戴也有所不同。李雯每次去那里,总会买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回来送给朋友或自己留做纪念。
2004年上半年,李雯动了在广州开家民族服饰店的念头。她想广州虽然服饰店多,服装款式也多,但很少看到有真正卖民族服饰的,大部分都对民族服饰进行了改良。如果开一家这样的民族服饰店,一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尤其是那些追逐时尚潮流,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
2004年4月,在经过慎重的市场调研之后,李雯毫不犹豫地辞了职,赶赴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走访了若干个少数民族村寨之后,确定了地处黔东南和黔西北毕节的几个交通相对便利、服饰业比较发达的村寨作为自己的收购基地。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李雯有选择地挑了一批非常适合色彩搭配,民族风味十足的服装款式、花色品种以及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挂饰,同时,在当地选定了几个长期合作的代理人。2004年“五·一”节,李雯的民族服饰店开业了。
由于是第一次开店,经验不足,李雯不得不频繁奔走于工商税务部门,结果忽略了宣传工作,最初开业的那几天,没几个人光顾她的小店。关键时刻,做生意的父亲提醒了她。父亲说,对于一个新开的服饰店,推广是最关键的。
李雯茅塞顿开。她主动联系了以前做市场调查时对民族服饰非常有兴趣的客户,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民族服饰。同时,她还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服饰卡片,亲自跑到北京路、上下九路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去推广,不光如此,她还在广州几家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了软文广告,用优美的笔调解说民族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服饰店。有一个女孩非常喜欢民族服饰,在报纸上看到李雯的民族服饰报道后,当即赶到李雯的服饰店,一口气就买了三套。临走前,她还一再跟李雯说新货到了就打电话给她。
渐渐地,店里的人气开始旺起来。为了吸引回头客,李雯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一个月下来,李雯竟然卖出了100套民族服饰,扣除房租、水电、工商税务等各项成本开支,还赚了2500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服饰店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对民族服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周末,李雯常常是一件苗族上衣,搭配一条现代感十足的短裙,然后配上苗族的银饰脚链,时尚味十足地到天河城,时代广场等大型广场和公众聚集的地方搞促销,引起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浓厚兴趣。
不光如此,李雯还抓住每一位潜在的客户,向每一个喜欢旅游和对民族文化有感情的客人宣传当地的服饰文化,展示手工刺绣的精妙与华丽,同时也向那些追求服饰个性的年轻女性传授如何将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技巧诀窍。同时,细心的李雯还为客户建立了贴身档案,每逢新货入店,她都会及时地通知他们。
通过积极推广产品,李雯的民族服饰迅速打开了市场,几个月下来,民族服饰店的经营渐趋稳定,如今每月的营业额都保持在3.5万元左右。
现在,李雯又有了一些新的举措,比如将民族服饰出租给一些有需要的年轻人,费用按日计算;和电视台、影楼等机构进行合作,免费为这些机构提供民族服饰,以扩大服饰店的知名度。同时,考虑到一些客户的特殊要求,李雯还推出了一种为客户量身定做民族服饰的服务,比如在民族服饰上绣上客户自己的名字或是亲人的名字等。通过这些细致周到的服务,李雯的生意越做越好。
风险提示:谈及做生意的心得,李雯说:“如果在广东开这样的店,一定要注意一点,广东年龄大的人不像上海、北京等地的人那样喜欢民族服饰,而且由于服饰价格一般比较贵,实用价值不是很高,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如果是在外地,一定要先进行市场分析,找准目标消费群,因地制宜,方能有所斩获。”
(文/张海滨)
28岁的李雯是湖北咸宁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
在朋友的引见下,李雯参加了一个“驴友”俱乐部,先后去了九寨沟、丽江、阳朔等地方,每个地方,尤其是当地的民俗风情,让李雯乐不思蜀。
渐渐地,李雯喜欢上了旅游,最喜欢的地方是贵州,尤其是毕节。李雯痴迷地喜欢上了当地人的服饰,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远。
随着接触的深入,李雯发现不但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同一民族,不同的季节和场合,服装穿戴也有所不同。李雯每次去那里,总会买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回来送给朋友或自己留做纪念。
2004年上半年,李雯动了在广州开家民族服饰店的念头。她想广州虽然服饰店多,服装款式也多,但很少看到有真正卖民族服饰的,大部分都对民族服饰进行了改良。如果开一家这样的民族服饰店,一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尤其是那些追逐时尚潮流,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
2004年4月,在经过慎重的市场调研之后,李雯毫不犹豫地辞了职,赶赴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走访了若干个少数民族村寨之后,确定了地处黔东南和黔西北毕节的几个交通相对便利、服饰业比较发达的村寨作为自己的收购基地。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李雯有选择地挑了一批非常适合色彩搭配,民族风味十足的服装款式、花色品种以及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挂饰,同时,在当地选定了几个长期合作的代理人。2004年“五·一”节,李雯的民族服饰店开业了。
由于是第一次开店,经验不足,李雯不得不频繁奔走于工商税务部门,结果忽略了宣传工作,最初开业的那几天,没几个人光顾她的小店。关键时刻,做生意的父亲提醒了她。父亲说,对于一个新开的服饰店,推广是最关键的。
李雯茅塞顿开。她主动联系了以前做市场调查时对民族服饰非常有兴趣的客户,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民族服饰。同时,她还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服饰卡片,亲自跑到北京路、上下九路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去推广,不光如此,她还在广州几家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了软文广告,用优美的笔调解说民族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服饰店。有一个女孩非常喜欢民族服饰,在报纸上看到李雯的民族服饰报道后,当即赶到李雯的服饰店,一口气就买了三套。临走前,她还一再跟李雯说新货到了就打电话给她。
渐渐地,店里的人气开始旺起来。为了吸引回头客,李雯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一个月下来,李雯竟然卖出了100套民族服饰,扣除房租、水电、工商税务等各项成本开支,还赚了2500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服饰店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对民族服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周末,李雯常常是一件苗族上衣,搭配一条现代感十足的短裙,然后配上苗族的银饰脚链,时尚味十足地到天河城,时代广场等大型广场和公众聚集的地方搞促销,引起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浓厚兴趣。
不光如此,李雯还抓住每一位潜在的客户,向每一个喜欢旅游和对民族文化有感情的客人宣传当地的服饰文化,展示手工刺绣的精妙与华丽,同时也向那些追求服饰个性的年轻女性传授如何将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技巧诀窍。同时,细心的李雯还为客户建立了贴身档案,每逢新货入店,她都会及时地通知他们。
通过积极推广产品,李雯的民族服饰迅速打开了市场,几个月下来,民族服饰店的经营渐趋稳定,如今每月的营业额都保持在3.5万元左右。
现在,李雯又有了一些新的举措,比如将民族服饰出租给一些有需要的年轻人,费用按日计算;和电视台、影楼等机构进行合作,免费为这些机构提供民族服饰,以扩大服饰店的知名度。同时,考虑到一些客户的特殊要求,李雯还推出了一种为客户量身定做民族服饰的服务,比如在民族服饰上绣上客户自己的名字或是亲人的名字等。通过这些细致周到的服务,李雯的生意越做越好。
风险提示:谈及做生意的心得,李雯说:“如果在广东开这样的店,一定要注意一点,广东年龄大的人不像上海、北京等地的人那样喜欢民族服饰,而且由于服饰价格一般比较贵,实用价值不是很高,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如果是在外地,一定要先进行市场分析,找准目标消费群,因地制宜,方能有所斩获。”
(文/张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