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就像放风筝。说白了“收”、“放”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放”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收”也就是教师组织教学方法或对学生课堂管理。[1]这两个部分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存在。比如笔者在教授《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这一课时,让学生分组从家庭生活、个性习惯、交友会客三个方面去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都是结合课文信息,查找资料入手,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这就是放手给学生,但是学生在说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一定的遗漏、错误或者是存在疑问的地方,这又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点拨,这又是一个收的过程。学生在从这三个方面感受鲁迅人物的形象时候,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都忽略了鲁迅的身份,这三个方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鲁迅的身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去引导。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及时引导,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高效,气氛活跃。
因此,教对于学来说,居主导地位。但教又是为了学生学,而且让学生学好。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与学习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实现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教”,更重要的表现在指导学生的“学”。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里早就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此可见,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过程已经决定了它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作为教师,除了要能够清楚地界定“教学”和“学习”的概念及其二者的关系,更要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在我的眼中,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他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教学中,我不断寻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就可行的教学方法而言,我觉得应有以下几点: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二是鼓励调动,主动探究。因为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三是激励上进,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让课堂互动富有鲜活的生命力,信赖学生,让师生对话充满民主与自信,依学而教,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和谐提升。
参考文献:
【1】作者:孙杰《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收获与思考》,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年第02期。
【2】作者:夏天林《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考试周刊·文教论坛》2007年第1期。
【3】作者:朱伯公《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来源:《江苏教育报》20111121期。
王颖,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因此,教对于学来说,居主导地位。但教又是为了学生学,而且让学生学好。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与学习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实现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教”,更重要的表现在指导学生的“学”。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里早就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此可见,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过程已经决定了它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作为教师,除了要能够清楚地界定“教学”和“学习”的概念及其二者的关系,更要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在我的眼中,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他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教学中,我不断寻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就可行的教学方法而言,我觉得应有以下几点: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二是鼓励调动,主动探究。因为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三是激励上进,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让课堂互动富有鲜活的生命力,信赖学生,让师生对话充满民主与自信,依学而教,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和谐提升。
参考文献:
【1】作者:孙杰《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收获与思考》,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年第02期。
【2】作者:夏天林《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考试周刊·文教论坛》2007年第1期。
【3】作者:朱伯公《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来源:《江苏教育报》20111121期。
王颖,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