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
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节能减排分论坛主持人——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巡视员高素梅表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专家们汇聚一堂,探讨了如何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介绍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支撑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方面,信息化将大有作为。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十一五”规划开局已一年多,但是照2006年公布的情况来看,环境指标与能耗指标都没有如期完成。2006年,中國节能减排年度目标没有实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
虽然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357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 ,仅为工业平均水平的1/15,并不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但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指出,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是适应当前全球电子产品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对传统行业节能减排将大有可为,比如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用信息化管理社区等等。
各界专家也纷纷介绍了信息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杨玉峰博士认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条件。他介绍了尚在建设中的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
信息化推动增长方式转变
与会专家还谈到了信息化在增长方式转变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处长王勇认为,制造业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我国制造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大约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7%,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高出10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3.8万元/人年,是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5%。信息化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面大有作为。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峰也在论坛上介绍了柳州市以信息化带动节能降耗,打造出山水秀美的工业柳州的案例。他表示,信息化促进了节能减排,全面带动了柳州工业化,也让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信息化助力循环经济
专家们还探讨了信息化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一致认为循环经济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将如虎添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指出,循环经济需要信息化来提高生产、交换、创新的效率与效益,因为循环经济着眼于废弃物管理,最需要有关环境、资源、中间投入与消耗、废弃物的基础数据,也需要在企业之间,企业、社会与政府之间交流信息。
在论坛的最后,罗克佳华(太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玮介绍了他们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典型案例。他介绍了其“数字环保、数字电力、数字矿山”的规划,以及该公司于2007年1月在山西省环保局建成的全国第一套污染源监控系统。
专家们还认为,信息化必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因为信息属于知识的范畴,使用的人越多它的社会效益就越大。收集信息需要成本,而一旦收集完了成本就不会再增加了,应该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此外,专家们都认为,目前中国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做好节能减排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今后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各界一起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信息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我国永现碧水蓝天。
精彩言论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等整机行业能耗情况均低于产业平均水平,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等基础行业能耗均高于产业平均水平。整机装配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我们想追求产业链的往前延伸,实际上更多的技术是在专业材料上,各种元器件、新材料恰恰是高技术所在,因此不能只从耗能方面看待产业链的融合问题。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巡视员高素梅:
只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杨玉峰博士:
加强能源信息化建设,正确把握经济能源周期,有利于保证能源的均衡释放,完善能源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处长王勇:
信息化是带动制造业企业各项工作升级创新的突破口,从制造业工作的改革过程来看,它实际上是贯穿于全过程全方位的变革,在降低能源、提高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节能减排这两个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锋:
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
循环经济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技术的创新与物质流的管理,通过产业的耦合,实现闭合的产业循环,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甚至是负排放。
罗克佳华(太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玮: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的关键点是经济效益问题。罗克佳华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让企业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节能减排,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从长远角度看,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节能减排分论坛主持人——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巡视员高素梅表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专家们汇聚一堂,探讨了如何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介绍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支撑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方面,信息化将大有作为。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十一五”规划开局已一年多,但是照2006年公布的情况来看,环境指标与能耗指标都没有如期完成。2006年,中國节能减排年度目标没有实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
虽然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357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 ,仅为工业平均水平的1/15,并不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但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指出,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是适应当前全球电子产品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对传统行业节能减排将大有可为,比如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用信息化管理社区等等。
各界专家也纷纷介绍了信息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杨玉峰博士认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条件。他介绍了尚在建设中的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
信息化推动增长方式转变
与会专家还谈到了信息化在增长方式转变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处长王勇认为,制造业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我国制造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大约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7%,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高出10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3.8万元/人年,是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5%。信息化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面大有作为。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峰也在论坛上介绍了柳州市以信息化带动节能降耗,打造出山水秀美的工业柳州的案例。他表示,信息化促进了节能减排,全面带动了柳州工业化,也让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信息化助力循环经济
专家们还探讨了信息化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一致认为循环经济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将如虎添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指出,循环经济需要信息化来提高生产、交换、创新的效率与效益,因为循环经济着眼于废弃物管理,最需要有关环境、资源、中间投入与消耗、废弃物的基础数据,也需要在企业之间,企业、社会与政府之间交流信息。
在论坛的最后,罗克佳华(太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玮介绍了他们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典型案例。他介绍了其“数字环保、数字电力、数字矿山”的规划,以及该公司于2007年1月在山西省环保局建成的全国第一套污染源监控系统。
专家们还认为,信息化必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因为信息属于知识的范畴,使用的人越多它的社会效益就越大。收集信息需要成本,而一旦收集完了成本就不会再增加了,应该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此外,专家们都认为,目前中国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做好节能减排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今后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各界一起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信息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我国永现碧水蓝天。
精彩言论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等整机行业能耗情况均低于产业平均水平,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等基础行业能耗均高于产业平均水平。整机装配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我们想追求产业链的往前延伸,实际上更多的技术是在专业材料上,各种元器件、新材料恰恰是高技术所在,因此不能只从耗能方面看待产业链的融合问题。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巡视员高素梅:
只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杨玉峰博士:
加强能源信息化建设,正确把握经济能源周期,有利于保证能源的均衡释放,完善能源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处长王勇:
信息化是带动制造业企业各项工作升级创新的突破口,从制造业工作的改革过程来看,它实际上是贯穿于全过程全方位的变革,在降低能源、提高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节能减排这两个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锋:
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
循环经济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技术的创新与物质流的管理,通过产业的耦合,实现闭合的产业循环,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甚至是负排放。
罗克佳华(太原)工业公司总经理李玮: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的关键点是经济效益问题。罗克佳华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让企业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节能减排,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从长远角度看,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