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由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体外培养获得.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贡献到胚胎的3个胚层,但缺乏形成胚外组织的能力,因此,小鼠胚胎干细胞被认为具有多能性(pluripotent),而不是全能性(totipotent).值得注意的是,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含有少量的亚细胞群(小于1%),其基因表达模式类似2-细胞期胚胎,这一类细胞称为2-细胞期胚胎样细胞(2-cell embryo like cell,2C-like cell).在适当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胚胎干细胞
【机 构】
: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由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体外培养获得.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贡献到胚胎的3个胚层,但缺乏形成胚外组织的能力,因此,小鼠胚胎干细胞被认为具有多能性(pluripotent),而不是全能性(totipotent).值得注意的是,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含有少量的亚细胞群(小于1%),其基因表达模式类似2-细胞期胚胎,这一类细胞称为2-细胞期胚胎样细胞(2-cell embryo like cell,2C-like cell).在适当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中均会自发产生少量的2C-like细胞.2C-like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独特的发育特性,嵌合体实验证明其可同时贡献到胚胎和胚外组织中,因此2C-like细胞可以作为体外研究全能性干细胞的理想模型.本文就2C-like细胞的发现、分子调控机制、染色质特征、激活策略以及与体细胞重编程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建立于20世纪60~70年代,它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经受住了无数次科学实验的检验,成为人类描述与理解各种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现象最成功的理论工具.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它刻意回避了中微子质量及其起源的问题,也无法解答为什么可观测宇宙中不存在原初反物质但却存在大量暗物质的问题.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所产生的反物质何以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而神秘地消失,以及其背后的动力学是否与中微子的质量起源机制存在某种关联,这是当今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界普遍关心并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理论研究表明,解释中微子
氦资源在航空航天、医疗和基础物理研究等诸多高科技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应用,是赢得未来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物质.长期以来,我国被认为是贫氦的国家,氦资源对外依赖度极高.氦气的稳定供应已经成为我国未来高新科技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亟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以往的学术观点通常认为,氦气和天然气具有伴生关系,而这方面的科学依据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系统地认识与氦相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为我国独立自主寻找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思想,对我国尽快解决氦资源短缺和摆脱对外依赖有重要意义.氦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将对我国其他科技领域的
近200年来,城市化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进程.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生活便利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公共卫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化初期传染病的流行曾快速增加了人口死亡率,这最终在公共卫生医生和土木工程师的合作下,通过大规模普及污水管网减少人群和病原菌的接触而得到较大改善.其后,污水中各种污染物也在环境工程师的持续努力下,得到逐步的解决.在今天,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抗生素和疫苗一样,水处理(包括污水和给水)也为人类平均寿命在20世纪延
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囊泡,携带和传递来源细胞的磷脂膜、及胞浆蛋白和核酸等内容物,能够介导细胞间通讯,在细胞外基质中扩散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广泛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被认为是稳定循环的生物标志物.EV反映来源细胞的分子生物信息和力学性质,也是理想的细胞力学研究模型.EV的机械性质会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例如与细胞的黏附、内吞、胞吐、摄取等,从而影响与目标细胞的相互作用.此外,EV的机械性质还会影响其穿越细胞外基质的过程,这对其向远端传递生物信息十分重要.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力学性质的改变会引起细胞行为
以天然含氮聚多糖壳聚糖作为碳源和氮源,FeCl3作为铁源,经溶胶-凝胶、高温碳化和KOH高温活化3个步骤,得到一种Fe,N共掺杂的分级多孔石墨化纳米碳材料(FeNC气凝胶).该系列样品均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最高达3103 m2/g)、较低的密度(约27 mg/cm3)和良好的磁响应能力,氮掺杂量接近4%,Fe以纳米Fe@Fe3O4和Fe-N形式掺杂.电催化氧还原(ORR)性能测试表明,FeNC气凝胶样品均表现出良好的ORR活性,且随着铁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强;电容性能测试表明,FeNC气凝胶均表现出良好的双电层
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近年来新兴的非热消融技术,因其不引起热损伤,避免了“热沉效应”,在实体瘤的治疗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IRE因消融效果不彻底、易出现复发等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然而IRE通过高频短脉冲在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的纳米级穿孔,不仅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细胞内隐蔽肿瘤抗原的大量释放可促使肿瘤细胞变成原位“肿瘤疫苗”,诱发潜在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助于杀伤消融后残余的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的局部复发与转移,为IRE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奠定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是实验室研究夸克物质的理想途径,其中奇异性增强是寻找和研究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的重要探针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我们课题组在奇异强子产生实验研究方面的几个工作,包括:(1)奇异强子产生机制的实验测量.从奇异夸克动力学角度研究QGP性质,并研究其产额比与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物质相变的联系,发现在金核+金核对撞能量大于或小于√SNN=19.6 GeV的实验区间,奇异强子产额随着横向动量变化出现显著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与碳中和的目标,研究者已采用生物固碳方法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氢氧细菌罗尔斯通氏菌由于具有化能自养能力、遗传可操作性和基因工具的可用性等特点,为自养生产的优势底盘之一.它可以利用CO2作为碳源、H2作为能源自养生长,而H2则可通过直接补料、电驱动或光驱动等方法提供.罗尔斯通氏菌不仅可以天然地生产生物塑料,还能经过代谢工程改造后生产生物燃料和糖类等其他高附加值产物.本文首先介绍了罗尔斯通氏菌的碳固定和能量利用的代谢特点.然后,按照能量利用的方式,总结了该菌株直接利用H2进行气体发酵、间
水稻叶片早衰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均有重要影响,研究早衰的机理对于延缓衰老和选育良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变野生型粳稻品种云引(Yunyin,YY)获得的水稻早衰突变体w14为材料,研究了早衰突变体全生育期的生理及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从分蘖盛期开始表现出生长势弱,生长速度慢,抽穗期出现明显的叶片早衰症状,最终突变体整株呈现衰老枯萎.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出现明显衰老表型后,叶片表面泡状细胞破损,细胞结构排列松散,完整性降低,
人类对蛋白质的认识过程经历了200多年,但大部分研究都在活细胞体之外开展.随着认识生命之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改进,科学家更加关注生命体内发生的事件.因此,从体外到体内,从定性到定量将成为蛋白质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活细胞内蛋白质研究的现状以及我们实验室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首先介绍已经建立的主要方法体系,包括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活细胞核磁共振波谱法、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法等.之后,重点介绍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方法体系,以及我们实验室对这一技术体系进行的改进,包括:创建用于在目标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