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热点】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周密布局,科学实施,2017年新高考招生改革实现了平稳落地。浙江省新试点高考制度创新,包括取消文理分科、“7选3”自由选科、两次考试设计、取消批次、专业平行志愿、志愿数量达80个等等,既改变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积弊,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学其所长,考其所好”,而且提高专业匹配度,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与此同时,新高考改革扩大了招生自主权,对于高校专业调整与建设起到了重要激活作用。如今,诸多省份将围绕高考及招生录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正式展开。
【多维解读】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理不分科,主要实行“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2.外语一年两考。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3.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作文指导】
高考制度改革这个话题涉及诸多方面,围绕这个话题写作时,或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的角度思考,或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或从家庭培养、个人成长的角度思考;可以思考改革的原因、预见其影响,也可以思索在这场改革当中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去应对,还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新旧高考制度对比权衡,等等。作文中应该体现自己对学习、高考、成人、成才等独特的体验与真切的感悟。
【时评频道】
如果说2014年上海与浙江的改革试点,拉开了这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那么20个省份方案的公布,则意味着高考改革正持续深入。这一轮改革,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近4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涉及链条最长、改革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不同于过去改革针对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局部的修补,这轮改革不仅涉及考试科目,也涉及招生编制、录取方式;不仅将改革的关注点聚焦于高考本身,更是一次招生录取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革新。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2日)
“家长与其焦虑上哪个学校,不如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关心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这是他到中学适应分科、走班、选课的前提。所以这方面的准备越充足,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家长要更关注孩子本身,注重老师家长对孩子内在、言行的关注程度。把孩子的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目标,把目标变成事业。”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提醒家长,这个改革需要先改变家庭,然后是改变社会,最后是改变学校。如果说只有一方行动,只有学校动,没有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参与是不行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6日)
【青年视角】
新高考——对接高中与大学的桥梁。在传统的高考下,高中生在高二时要进行文理分科,选了文科就只能从文科方面发展,选了理科就只能从理科方面发展。这样的话,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那么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之外的六科之中,如果学生擅长的或是感兴趣的学科跨文、理两科,那他就要忍痛割爱了!我认为旧的高考模式让中学与大学似乎成了两个并不连接的孤岛,考生通过高考这艘船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却发现环境是如此陌生;而高考新政应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选择权大幅提升的同时,规划意识也要相应地增强。高中生可以提前了解大学及專业,然后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再根据需要来安排要学习的课程,这就很好地实现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罗子龙)
从旧的高考模式中走出来,走上改革路上的新高考,这或将成为高考改革史上的一次壮举,其面临的困难亦可想而知。取消了文理分科,让学生拥有了丰富多元的选择方式,这种“7选3”的全新模式,在2019年将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与过去相比,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走班式教学,学生一天之内可能要在四、五个教室里穿梭,这就打破了学生一个教室坐到底、一个班级到高考的传统格局,对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一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坚信这次高考改革将会给中国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胡俊豪)
虽然这个高考改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个改革至少是积极的。自古以来,无一学子不是“十年寒窗”,而之所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的死板、单一。这,是所谓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社会,只会死读书并不能成为“社会精英”,而要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素质教育真的来了吗?要来了!只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遥远!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黄梓晨)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周密布局,科学实施,2017年新高考招生改革实现了平稳落地。浙江省新试点高考制度创新,包括取消文理分科、“7选3”自由选科、两次考试设计、取消批次、专业平行志愿、志愿数量达80个等等,既改变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积弊,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学其所长,考其所好”,而且提高专业匹配度,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与此同时,新高考改革扩大了招生自主权,对于高校专业调整与建设起到了重要激活作用。如今,诸多省份将围绕高考及招生录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正式展开。
【多维解读】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理不分科,主要实行“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2.外语一年两考。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3.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作文指导】
高考制度改革这个话题涉及诸多方面,围绕这个话题写作时,或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的角度思考,或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或从家庭培养、个人成长的角度思考;可以思考改革的原因、预见其影响,也可以思索在这场改革当中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去应对,还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新旧高考制度对比权衡,等等。作文中应该体现自己对学习、高考、成人、成才等独特的体验与真切的感悟。
【时评频道】
如果说2014年上海与浙江的改革试点,拉开了这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那么20个省份方案的公布,则意味着高考改革正持续深入。这一轮改革,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近4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涉及链条最长、改革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不同于过去改革针对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局部的修补,这轮改革不仅涉及考试科目,也涉及招生编制、录取方式;不仅将改革的关注点聚焦于高考本身,更是一次招生录取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革新。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2日)
“家长与其焦虑上哪个学校,不如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关心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这是他到中学适应分科、走班、选课的前提。所以这方面的准备越充足,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家长要更关注孩子本身,注重老师家长对孩子内在、言行的关注程度。把孩子的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目标,把目标变成事业。”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提醒家长,这个改革需要先改变家庭,然后是改变社会,最后是改变学校。如果说只有一方行动,只有学校动,没有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参与是不行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6日)
【青年视角】
新高考——对接高中与大学的桥梁。在传统的高考下,高中生在高二时要进行文理分科,选了文科就只能从文科方面发展,选了理科就只能从理科方面发展。这样的话,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那么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之外的六科之中,如果学生擅长的或是感兴趣的学科跨文、理两科,那他就要忍痛割爱了!我认为旧的高考模式让中学与大学似乎成了两个并不连接的孤岛,考生通过高考这艘船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却发现环境是如此陌生;而高考新政应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选择权大幅提升的同时,规划意识也要相应地增强。高中生可以提前了解大学及專业,然后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再根据需要来安排要学习的课程,这就很好地实现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罗子龙)
从旧的高考模式中走出来,走上改革路上的新高考,这或将成为高考改革史上的一次壮举,其面临的困难亦可想而知。取消了文理分科,让学生拥有了丰富多元的选择方式,这种“7选3”的全新模式,在2019年将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与过去相比,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走班式教学,学生一天之内可能要在四、五个教室里穿梭,这就打破了学生一个教室坐到底、一个班级到高考的传统格局,对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一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坚信这次高考改革将会给中国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胡俊豪)
虽然这个高考改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个改革至少是积极的。自古以来,无一学子不是“十年寒窗”,而之所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的死板、单一。这,是所谓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社会,只会死读书并不能成为“社会精英”,而要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素质教育真的来了吗?要来了!只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遥远!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黄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