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陆每年都有将近20万青年人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亚各国开始留学生活。学校各式各样,从世界名校到不入排名的High school;学科丰富多彩,不论多么流行或拗口的专业,也总能见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始终不变的有两点:费用不菲、梦想高飞。
更好还是更糟?
与中国不同,在欧美及其他相对较早发展商业经济的国家,教育的定位并非如中国被上升到政治高度的“百年大计”或“灵魂工程”,而是一项堂而皇之的生意。任何学校都秉承与其他商业实体一般无二的经营理念:付出成本,获得赢利。公司的所有者构成校董事会,总经理是校长,部门经理是各科系主任,而招生处,尤其是国际学生办公室则是该家公司的市场部 销售部。学校的客户是学生,对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即是他们的家长。既然是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必定存在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需求,那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付出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呢?几乎所有家长和留学生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和更美的未来。那么留学就必然等于这“三更”吗? “海待”问题已然将这个等号换成了问号。
到国门外去见识异国文化,学习新鲜知识,为将来职业发展寻求更高的起点,这无疑是好的出发点。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仅出于对进入职场的回避、对国外教育的盲从,就会发现这项高额投资的收益率与去趟澳门指望发家的概率几乎接近。
对留学计划的盲目可以去广州为例,不论坐火车、汽车还是飞机,一般都只能先到达车站或机场。之后需再坐车去往真正的目的地:酒店或朋友亲戚家。一般来说,没有人会以车站或机场为旅行目的地。但现在的留学生,绝大部分留学生活的计划却好像只到机场便停止了,而关于此次留学旅行真正的目的地——工作,却丝毫没有计划和准备。从家长到学生本人,普遍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留学归来,就业能力及其他资本必然增长。但笔者认为除了年龄,所有其他的增长都是有可能但绝非必然。那到底怎样才能让这笔投资从一开始就能为将来收回成本、实现“三更”的目标奠定基础呢?
要早认清自我,世上并无捷径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职场都是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业结束后,开始工作,贡献体力、脑力赚取报酬,是大多数人必经的道路。如何才能让职业发展更快更好更顺呢?笔者有条自己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自我要早认清,世上并无捷径。
什么是“好工作”?一万个人恐怕会有一万个答案。其实“好工作”的定义也简单:“适合”就是最好。俗语说“再破的锅也有个盖”,工作也是一样,一个萝卜总会有一个适合的坑。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萝卜坑呢?这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知自我,从硬件条件到职业特质,从过去经历到现今状态。其次要了解适合自己职位的类型及其气质。还要通过以上调研结果规划未来,提前实践,为将来真正进入职场做准备,例如参加实习,了解职场晋级规则等。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的职业准备工作,那么你的留学投资一定可以将“三更”从理论上的等号转化为现实。
那么,究竟该如何着手规划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着手,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准备和规划。据相关调查显示,开始准备申请留学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高中毕业生,大三学生。前者出国读本科,后者读硕士。就职业申请准备而言,后者显然更加接近,这里即以此为例谈谈该类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应注意的地方。
首先,留学之前的准备材料阶段,除却GPA、IELTS等硬性要求之外,学校对于申请者的软实力越来越看重,尤其是体现专业兴趣、能力等的实习经历。因此,优质实习经历是申请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对申请同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不难理解;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来说,与申请专业相对应的实习、项目经历则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根据笔者多年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验,国外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机构都非常看重申请人的社会责任感,落到实处可为NGO组织的志愿者工作、大型公益活动的参与经历等,都是申请时非常有效的个人专业、专长体现方式。因此,优质实习、实践经历将会从申请阶段便为你的职业未来添砖加瓦。
其次,在留学期间,笔者建议在学业伊始便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学业结束之后继续科研还是开始工作。如果是后者,那职业准备便应即刻开始,愈早愈好。平时学习中,要尽可能多积累所学专业相关职业信息,参加多种职业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了解职场所需技能及特质,时刻注意积累。假期中更要积极寻求实习、实践机会,利用在国外求学的便利条件申请相对较长时间的当地实习机会,不仅可以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探路,更重要的是来自实践的经验将会令你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全新解读、体验,从而让你在学习中能有质的提升。当然,在留学国家当地寻找适合的实习机会并不容易,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将目光转移到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上来,变休假为实习,在优秀企业中度过相对较长的实习期,所学所闻必将大有裨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临近毕业时的职业规划。如果此刻你已如笔者建议顺利完成了学业,也已参加了1~2次优质实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自己对未来从事行业、职位甚至雇主的清晰认识,那么恭喜你,你只需为自己准备一份精准描述自我的中英文职业简历和真诚、得体的职位申请信就可以了。收到面试通知后,即使有很多网上流传甚广的所谓“面霸”的“面经”,它们看起来再完美,也不属于你。你只需准备一套合身悦目的职业装,整理思绪,准时赴约,在面试中给出属于你自己的诚恳回答即可。
或许你还想申请几家其他公司的其他职位,如果希望得到企业的尊重,请一定认真对待每次申请。如果允许,务必撰写有针对性的简历和申请信,收到面试邀请后,不要依据企业资本性质、品牌或其民间知名度就妄下结论,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参加面试,相信会有满意的结果。收到offer之后,要学会理性判断每份offer实际、长远的发展前景。如前所述,“好工作”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并且越来越适合才是选择的根本理由。
总而言之,对于不愿将梦想的大厦建立在沙滩上的留学生们来说,整个留学过程就是最好的职业准备时期。
留学前:积累专业相关名企、NGO组织实习经验;
留学中:学业中积极积累相关专业、职业知识,假期中参与深度专业实习;
留学后:自我职业信息的科学整理、有效使用,争取面试机会,然后合理表现、理性甄选,获得真正能够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好工作!
更好还是更糟?
与中国不同,在欧美及其他相对较早发展商业经济的国家,教育的定位并非如中国被上升到政治高度的“百年大计”或“灵魂工程”,而是一项堂而皇之的生意。任何学校都秉承与其他商业实体一般无二的经营理念:付出成本,获得赢利。公司的所有者构成校董事会,总经理是校长,部门经理是各科系主任,而招生处,尤其是国际学生办公室则是该家公司的市场部 销售部。学校的客户是学生,对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即是他们的家长。既然是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必定存在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需求,那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付出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呢?几乎所有家长和留学生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和更美的未来。那么留学就必然等于这“三更”吗? “海待”问题已然将这个等号换成了问号。
到国门外去见识异国文化,学习新鲜知识,为将来职业发展寻求更高的起点,这无疑是好的出发点。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仅出于对进入职场的回避、对国外教育的盲从,就会发现这项高额投资的收益率与去趟澳门指望发家的概率几乎接近。
对留学计划的盲目可以去广州为例,不论坐火车、汽车还是飞机,一般都只能先到达车站或机场。之后需再坐车去往真正的目的地:酒店或朋友亲戚家。一般来说,没有人会以车站或机场为旅行目的地。但现在的留学生,绝大部分留学生活的计划却好像只到机场便停止了,而关于此次留学旅行真正的目的地——工作,却丝毫没有计划和准备。从家长到学生本人,普遍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留学归来,就业能力及其他资本必然增长。但笔者认为除了年龄,所有其他的增长都是有可能但绝非必然。那到底怎样才能让这笔投资从一开始就能为将来收回成本、实现“三更”的目标奠定基础呢?
要早认清自我,世上并无捷径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职场都是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业结束后,开始工作,贡献体力、脑力赚取报酬,是大多数人必经的道路。如何才能让职业发展更快更好更顺呢?笔者有条自己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自我要早认清,世上并无捷径。
什么是“好工作”?一万个人恐怕会有一万个答案。其实“好工作”的定义也简单:“适合”就是最好。俗语说“再破的锅也有个盖”,工作也是一样,一个萝卜总会有一个适合的坑。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萝卜坑呢?这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知自我,从硬件条件到职业特质,从过去经历到现今状态。其次要了解适合自己职位的类型及其气质。还要通过以上调研结果规划未来,提前实践,为将来真正进入职场做准备,例如参加实习,了解职场晋级规则等。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的职业准备工作,那么你的留学投资一定可以将“三更”从理论上的等号转化为现实。
那么,究竟该如何着手规划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着手,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准备和规划。据相关调查显示,开始准备申请留学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高中毕业生,大三学生。前者出国读本科,后者读硕士。就职业申请准备而言,后者显然更加接近,这里即以此为例谈谈该类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应注意的地方。
首先,留学之前的准备材料阶段,除却GPA、IELTS等硬性要求之外,学校对于申请者的软实力越来越看重,尤其是体现专业兴趣、能力等的实习经历。因此,优质实习经历是申请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对申请同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不难理解;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来说,与申请专业相对应的实习、项目经历则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根据笔者多年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验,国外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机构都非常看重申请人的社会责任感,落到实处可为NGO组织的志愿者工作、大型公益活动的参与经历等,都是申请时非常有效的个人专业、专长体现方式。因此,优质实习、实践经历将会从申请阶段便为你的职业未来添砖加瓦。
其次,在留学期间,笔者建议在学业伊始便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学业结束之后继续科研还是开始工作。如果是后者,那职业准备便应即刻开始,愈早愈好。平时学习中,要尽可能多积累所学专业相关职业信息,参加多种职业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了解职场所需技能及特质,时刻注意积累。假期中更要积极寻求实习、实践机会,利用在国外求学的便利条件申请相对较长时间的当地实习机会,不仅可以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探路,更重要的是来自实践的经验将会令你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全新解读、体验,从而让你在学习中能有质的提升。当然,在留学国家当地寻找适合的实习机会并不容易,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将目光转移到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上来,变休假为实习,在优秀企业中度过相对较长的实习期,所学所闻必将大有裨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临近毕业时的职业规划。如果此刻你已如笔者建议顺利完成了学业,也已参加了1~2次优质实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自己对未来从事行业、职位甚至雇主的清晰认识,那么恭喜你,你只需为自己准备一份精准描述自我的中英文职业简历和真诚、得体的职位申请信就可以了。收到面试通知后,即使有很多网上流传甚广的所谓“面霸”的“面经”,它们看起来再完美,也不属于你。你只需准备一套合身悦目的职业装,整理思绪,准时赴约,在面试中给出属于你自己的诚恳回答即可。
或许你还想申请几家其他公司的其他职位,如果希望得到企业的尊重,请一定认真对待每次申请。如果允许,务必撰写有针对性的简历和申请信,收到面试邀请后,不要依据企业资本性质、品牌或其民间知名度就妄下结论,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参加面试,相信会有满意的结果。收到offer之后,要学会理性判断每份offer实际、长远的发展前景。如前所述,“好工作”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并且越来越适合才是选择的根本理由。
总而言之,对于不愿将梦想的大厦建立在沙滩上的留学生们来说,整个留学过程就是最好的职业准备时期。
留学前:积累专业相关名企、NGO组织实习经验;
留学中:学业中积极积累相关专业、职业知识,假期中参与深度专业实习;
留学后:自我职业信息的科学整理、有效使用,争取面试机会,然后合理表现、理性甄选,获得真正能够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