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路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层层筛选,从众多优秀文章中脱颖而出的示范性文章。其篇幅适中、语言凝练、文质兼美。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善与美的情感,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创造力等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启迪性。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世界,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读写的范本,而且可以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用单元教学形式,风格多样,重点突出。有的文章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有的文章用奇幻唯美的神话,热情地讴歌炎黄子孙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有的文章对如画的祖国山河生动描绘,激发了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有的文章通过社会生活点滴引发思考,深刻阐释了生活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它们都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德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让语文的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可适时适当地引用历史事件、先进人物故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找来圆明园3D复原视频让学生们欣赏。之前,我并没有透露这是复原图,学生们在欣赏时,不禁感叹于这16万平方米恢弘的皇家建筑群,感叹于晶莹剔透的亭台楼阁,感叹于雍容华贵的宫廷建筑,感叹于委婉多姿的江南园林……当画风陡转,画面中英法联军毫不留情地抢掠和焚毁的真实场景出现时,学生们脸上是无比凝重的神情,眼中饱含热泪。我顺势配乐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由此,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对文章中词汇的体会更加真实、深刻。学习后我又播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宏大场面的视频,学生们眼中的振奋、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已深深埋进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
  语文教材中讲述的先进的历史人物同样熠熠生辉。人物虽然并不都是伟大的,但是他们或智慧、或勤奋、或执著、或宽容、或谦卑,他们奋发进取、热爱祖国,无不闪现出璀璨的人性光辉。在课堂上将这些人物形象讲给学生们,让他们永远铭记于心,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力量。
  二、寓德育于学校、班级活动之中
  学校的集体活动既是每一个班级展示的大舞台,又是大擂台。
  学校每年的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夜的工作》后,学生们亲身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看到了敬爱的周总理那一件件、一幅幅珍贵的物品后,学生们写下了发自内心的感悟,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敬佩之情。我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教育,爱国主义元素会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伴随并影响他们一生。
  学校主办的中国画绘画大赛,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时机。电子产品日益影响当今的青少年一代,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活动中,我找到古今有名的中国画图片,供学生们欣赏,向他们介绍中国画的画风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在对中国画这种单墨色写意表现手法骄傲的同时,学生们更想亲自试一试、画一画。他们说:“这可比动漫有趣和难画多了,中国艺术传承到我们这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它!”
  班级对抗赛可以说是学生们的最爱了。因为它不仅是班级形象的大展台,更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记得一次拔河比赛,选手们赛前做足了各项准备:有负责查获胜秘籍的,有组织站位的,就连检查鞋带系得是否结实都有专人“督查”。啦啦队也不甘示弱,他们口号一致,嘹亮的加油声响彻校园。赛后,我看到学生们红红的小手很是心疼,但他们说:“老师,手越疼,说明我攥得越紧,因为我觉得当对手嫌疼放松的时候,就是我们胜利的时候!”我想,不用说教,不用引导,在活动中,他们已然获得了最好的德育!
  三、寓德育于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中的绿植会说话,班级中的墙报会说话,悬挂在班级的座右铭更会说话。班级制度、班风班纪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班级是我家,学生们为“家”里带来了充满生机的绿植,浇水施肥,呵护成长,在打造了健康温馨环境的同时,爱的教育也随之生根发芽;班级是我家,学生们对每一期墙报都精心设计、绘制,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在德育规范中不断审视自己;班级是我家,那一个个座右铭仿佛时刻会说话的小小班主任,在学生偶尔犯错时悉心教导。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一股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在进入班级的那一刻就激励自己努力进取,为班级这个大家庭增光添彩。
  四、寓德育于教师的躬身示范之中
  班主任是班级这条大船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办事,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教师的影子。班主任的口头禅会从学生或家长的口中说出,教师举过的事例、说过的道理会在“值日小班长”讲道理时和盘托出。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创造条件和情境,使学生“有榜可模”呢?例如:在学生到教室上自习前,我故意在地上扔几张纸屑,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我弯腰捡起,并当着学生的面把它扔进垃圾桶。那些平时爱把垃圾踢进别人“三八线”的“小淘气”看到后,心中若有所思;那几个平时爱拿废纸团投“三分球”的“灌篮高手”也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是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在他们的心中是无可替代的模范。我想,如果班主任是一缕阳光,那么生活在阳光下的禾苗一定会成为有着茁壮根系的参天大树!
  五、寓德育于爱的教育之中
  世间万物皆不完美,面对学生们的差异,尊重和信任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让爱不吝惜地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在爱的光环下,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感情会越来越亲。病假归队的我在课间时发现讲桌里的一张张祈愿卡——“王老师,您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有了这张卡片,您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王老师,您平时告诉我们要多喝水,您也一定要听话,要多喝水啊!”平日最不爱与人交流的小朱毅凑到我跟前小声对我说:“王老师,你不要生病了好吗?我们想您!”这些稚嫩的话语里从不掺杂虚伪,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在爱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心中充满爱和阳光的,也会用爱心去对待和感染周围的人。
  六、寓德育于家校沟通之中
  德育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它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单纯依靠教师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在當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更加重要了。
  一年级的学生本来最是天真无邪、充满阳光,可是有一个学生的脸上却从没有见到过丝毫的笑容。与她的父亲通电话后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癌症三年了,看着妈妈每天在病床上的痛苦,孩子只有自己苦在心里。那么小的孩子就要默默承受这些,作为老师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要给这个学生减压。我立刻去小商店买来了女孩子喜欢的漂亮发卡,轻声对她说:“来,到王老师这来。我帮你扎个小辫子吧。”从没有帮别人扎过辫子的我因为拙手笨脚,紧张得竟然手心出汗了。赶忙问学生:“有没有弄疼你啊?老师还是第一次给别人梳辫子呢!”学生的眼神亮了,笑着对我说:“真的呀!那我真幸运!”第一次看到可爱的孩子笑了,那是一个小孩子应有的阳光般的笑……
  如果没有家校及时沟通,我可能会失去一个适时引导学生的教育契机。与家长勤沟通、换位思考,是架在班主任和家长心中的一座彩虹桥,双方有了信任,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加高效地培养小学的数学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为切入点,分析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思想源于构建主义,是数学家经过大量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来的数学逻辑关系,包括数学符号、数量关系以及公式等,其内涵就是通过数学模型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可见数学模型的形成及应用都体现了探究与创新思想,这也正是数
低眉春已逝,抬首夏伊始。谷雨之后,家乡的蚕豆上市了,大街小巷,隔几米就能看到肩挑担子的农夫或臂挽竹篮的村妇叫卖着。满满的碧油油、肥嘟嘟的豆荚,鲜嫩得能掐出水来。鲁迅先生在《社戏》里写道:他和小伙伴们坐乌篷船去看社戏,返回途中,看到“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勾起了肚中馋虫。于是,几个毛孩子去田里偷摘了一大捧,煮好后“用手撮着吃”。时过境迁,先生再提及往事感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前情提要:制伏歹徒后,受伤的哈特和戴尔蒙被送往医院救治,所幸并无大碍。经过分析,乔和克尔意识到歹徒的目标是哈特。然而当他们赶到哈特的病房,却发现哈特已经被人劫走了……  “克尔先生,请问哈特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呢?”乔站在医院的走廊里,背靠着玻璃问一旁的克尔。  “怎么可能呢?我儿子为人谨慎、和善,经常帮助他人。他虽然会功夫,水平也不差,但从来不欺负同学,而且,他和社会上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交往。总之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具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收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本文从现代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视角,以一则记录青年教师成长的教育叙事为例,进行记录、思考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纲要的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我从小就跟着爸爸跑步,每周坚持长跑,周末会跑5公里左右,养成了爱跑步的习惯。  国庆假期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准备从和平里搬到大郊亭住。爸爸妈妈商量着开车去,我要求自己跑步去。爸爸不放心,非要骑车陪着我。我在高德地图上搜索了一下,足有15公里!我担心自己跑不了这么远,特意让爸爸骑了一辆带后架的自行车———如果我没劲儿了,他可以载着我。  准备就绪,出发!跑过东直门时,我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跑友,但
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办学扎实的农村高中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568人,教职工183人。一所学校如何实现特色发展?2014年,有30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张丙更接任上仓中学校长,他敏锐地看到学校传统优势、师资条件和学生需求,于是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带领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自教育”办学特色。  什么是“三自教育”?上仓中学的回答是:培养学生自信、自为、自主发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2.0时代。今年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天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开启了天津市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行动。  该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将“以网络化、数字化
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他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他们是同事,是师徒,是一盏盏指引学生前行的明灯。他们坚守着初心,肩负着使命,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满腔爱国热情,在津城教育这片热土上传承接力,共圆育人梦。  滨海新区塘沽工农村小学:  忠于教育事业的
编者按:  《天津教育》创刊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教育行业创办的第一本工作指导类期刊,也是天津市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期刊。  从1950年到2020年,《天津教育》始终牢记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见证了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展示交流思想、文化、学术的平台。  本文以读者、作者的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天津教育》的历史沿革。本期谨以此文致敬7
僧人大伯几天前带来的那封信及照片,把我一整夜的睡眠搅得不知所踪。我长久以来蓄积的所有瞻念及想法也被这封信和照片,以及僧人大伯简短的几句碎语所取代。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旦村长的儿子阿塔尔的确是个血性汉子。乡亲们像神一般崇敬他。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僧人,在乡亲们面前竟然不如守门的那条狗重要。”僧人大伯断断续续地埋怨道。  老实说,我来到这座深山古刹已有五个年头,未能踏足故乡的土地也有五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