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具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收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本文从现代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视角,以一则记录青年教师成长的教育叙事为例,进行记录、思考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纲要的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会带给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体验,也带给教师专业成长的进步。
2.基于学校对青年教师打造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力量和希望。青年教师强,则教师梯队就结构合理,发展有序。笔者作为一名校级领导,分管的工作之一就是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笔者申请立项“十三五”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在此课题研究的牵引下,对教师的成长进行跟踪记录和文字叙事,借以从中一窥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成长,以及对专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3.基于青年教师初入讲坛的困惑。
近几年学校新入职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学历,可以说理论功底、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到位。但初为人师的困惑突出:如何将自己的业务知识转化为教学形态的可被学生接受的知识,如何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等。于是,笔者与几名青年教师一起,通过观察与记录、叙事与反思,力图使青年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快乐和成长的自信,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
1.云桥系统。
笔者所在学校创新实践,探索建设“云桥”学习社区——一个自主设计研发,以手机APP(苹果版和安卓版目前均可免费下载)为核心,以PC端同步系统、门户网站及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的管理应用与资源建设相结合的应用平台。该平台为集学生泛在学习空间、教师泛在成长空间、家校泛在沟通空间、学校泛在管理应用为一体的“云桥”学习社区。
2.相关教学软件和网站。
软件包括CS微课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几何画板软件、无线传屏软件等。网站包括洋葱数学网站、快乐学网站、爱奇艺微课频道、网易课堂等。
三、教育叙事案例
L老师,女,27岁,参加工作三年,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任数学教师、班主任。所带班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在区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多次做区级课。
L老师大学所学专业为模糊数学方向,与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联系不多。工作第一年,她教七年级数学,任班主任。在她看来,教材中第一章《有理数》中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正负数的概念”非常简单。可是,一个月下来,教学效果让她很意外,學生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计算错误。让她更苦恼的是,在第一次学校月检测中,她所带班的平均成绩比其他班级低了近十分。原来,看似很“简单”的七年级知识教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这让初入讲坛的她有了挫败感。
她试着自己多做题,寻找规律。她加大课堂知识的难度,给学生带来很多拓展提高性的知识。虽然成绩突出的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而且一味拔高,反而丢了最基本的计算基础的落实。她试着像同事那样,早来晚走,辅导学生一遍遍地重复做题。可学生们好像不领情,收效甚微。
L老师的专业成长遇到了问题,她很苦恼。这时,正值学校推出“云桥”手机端平台APP,通过对平台功能的研究,她发现“云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了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泛在学习空间。于是,她尝试将这种泛在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课前线下预习,教师通过“学生学习中心”发布任务包和微课视频,根据学生自学后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课上利用平台的无线传屏功能,将学生推送的反馈情况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点评;课后通过“学生学习中心”的“课后反馈”板块,再次发布课后任务包和作业。L老师利用“云桥”的对话板块,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学生可以及时把作业推送给她进行评阅,也可以圈出问题发送给她,还可以把作业拍成照片共享到班交流平台。L老师还经常在平台开启群视频,利用直播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在平台发布很多她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引了众多学生成为她的“L粉”……因为有了信息平台的助推,全新的学习方式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不仅让师生沟通无距离,而且让原本被学生视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机盎然。
信息化教学尝试让L老师尝到了研究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后阶段的检测中,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进步。
L老师的实践还在继续:在课堂中多次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课件,将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动态地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体验“动”中的“不变”;利用图像编辑软件CS,录制微课,内容多样。如,使用手机随时录制教师示范做题过程,利用手写板加旁白的形式录制小知识点的总结等,这样,学生在家就可以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由此,L老师的信心增强了,在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的路上,她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她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虽遭遇曲折,仍不忘初心。我愿借‘云桥’之契机,努力翱翔教育‘云端’。我的专业化成长一直在路上。”
四、研究成果
1.信息素养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素养决定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态度和意识。教师将教学以技术手段创新实施,将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将学习方式多元变革——这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教师为此就要努力建构知识体系,研究知识规律,发掘知识间的关联,这样,无形中就促进了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整体的专业发展。信息素养的提升,将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2.学习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动力。
学习与研究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要措施。本案例中的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在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研究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从教时间长短,都要永葆学习之心,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反思与总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秀习惯。
青年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志的习惯,在实践与思考下,教师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己,审视教学,总结方法,提升经验,升华理论的过程。坚持反思与总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的优秀习惯。
4.领导与同伴的鼓励、帮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软动力。
教师的成长总会遇到考验。如果没有身边领导、同事的鼓励与帮助,有的教师会陷入灰心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教育工作失去力量,这样对教师的发展是副作用。反之,在身边同事的鼓励引导下,教师能较快找到自身的问题,重拾教育信心。在本案例中,青年教师带着一腔教育梦走上讲台,因为经验尚浅总会遇到困难。这时,领导的支持与点拨让她鼓起信心,反思不足,没有熄灭心中对教育的希望之火,没有熄灭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渴求之火。教师在遭遇曲折后再出发,这一次的前行,有同伴的引导,有自我的坚持和信心,定能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收获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本文仅从教育信息化这一视角,进行相关案例的教育叙事研究。如何在深度学习、同伴互助、师德成长、名师引领等视角下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将是笔者后续研究的内容。
(责任编辑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收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本文从现代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视角,以一则记录青年教师成长的教育叙事为例,进行记录、思考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纲要的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会带给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体验,也带给教师专业成长的进步。
2.基于学校对青年教师打造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力量和希望。青年教师强,则教师梯队就结构合理,发展有序。笔者作为一名校级领导,分管的工作之一就是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笔者申请立项“十三五”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在此课题研究的牵引下,对教师的成长进行跟踪记录和文字叙事,借以从中一窥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成长,以及对专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3.基于青年教师初入讲坛的困惑。
近几年学校新入职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学历,可以说理论功底、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到位。但初为人师的困惑突出:如何将自己的业务知识转化为教学形态的可被学生接受的知识,如何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等。于是,笔者与几名青年教师一起,通过观察与记录、叙事与反思,力图使青年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快乐和成长的自信,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
1.云桥系统。
笔者所在学校创新实践,探索建设“云桥”学习社区——一个自主设计研发,以手机APP(苹果版和安卓版目前均可免费下载)为核心,以PC端同步系统、门户网站及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的管理应用与资源建设相结合的应用平台。该平台为集学生泛在学习空间、教师泛在成长空间、家校泛在沟通空间、学校泛在管理应用为一体的“云桥”学习社区。
2.相关教学软件和网站。
软件包括CS微课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几何画板软件、无线传屏软件等。网站包括洋葱数学网站、快乐学网站、爱奇艺微课频道、网易课堂等。
三、教育叙事案例
L老师,女,27岁,参加工作三年,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任数学教师、班主任。所带班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在区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多次做区级课。
L老师大学所学专业为模糊数学方向,与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联系不多。工作第一年,她教七年级数学,任班主任。在她看来,教材中第一章《有理数》中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正负数的概念”非常简单。可是,一个月下来,教学效果让她很意外,學生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计算错误。让她更苦恼的是,在第一次学校月检测中,她所带班的平均成绩比其他班级低了近十分。原来,看似很“简单”的七年级知识教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这让初入讲坛的她有了挫败感。
她试着自己多做题,寻找规律。她加大课堂知识的难度,给学生带来很多拓展提高性的知识。虽然成绩突出的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而且一味拔高,反而丢了最基本的计算基础的落实。她试着像同事那样,早来晚走,辅导学生一遍遍地重复做题。可学生们好像不领情,收效甚微。
L老师的专业成长遇到了问题,她很苦恼。这时,正值学校推出“云桥”手机端平台APP,通过对平台功能的研究,她发现“云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了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泛在学习空间。于是,她尝试将这种泛在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课前线下预习,教师通过“学生学习中心”发布任务包和微课视频,根据学生自学后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课上利用平台的无线传屏功能,将学生推送的反馈情况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点评;课后通过“学生学习中心”的“课后反馈”板块,再次发布课后任务包和作业。L老师利用“云桥”的对话板块,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学生可以及时把作业推送给她进行评阅,也可以圈出问题发送给她,还可以把作业拍成照片共享到班交流平台。L老师还经常在平台开启群视频,利用直播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在平台发布很多她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引了众多学生成为她的“L粉”……因为有了信息平台的助推,全新的学习方式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不仅让师生沟通无距离,而且让原本被学生视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机盎然。
信息化教学尝试让L老师尝到了研究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后阶段的检测中,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进步。
L老师的实践还在继续:在课堂中多次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课件,将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动态地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体验“动”中的“不变”;利用图像编辑软件CS,录制微课,内容多样。如,使用手机随时录制教师示范做题过程,利用手写板加旁白的形式录制小知识点的总结等,这样,学生在家就可以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由此,L老师的信心增强了,在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的路上,她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她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虽遭遇曲折,仍不忘初心。我愿借‘云桥’之契机,努力翱翔教育‘云端’。我的专业化成长一直在路上。”
四、研究成果
1.信息素养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素养决定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态度和意识。教师将教学以技术手段创新实施,将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将学习方式多元变革——这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教师为此就要努力建构知识体系,研究知识规律,发掘知识间的关联,这样,无形中就促进了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整体的专业发展。信息素养的提升,将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2.学习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动力。
学习与研究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要措施。本案例中的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在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研究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从教时间长短,都要永葆学习之心,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反思与总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秀习惯。
青年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志的习惯,在实践与思考下,教师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己,审视教学,总结方法,提升经验,升华理论的过程。坚持反思与总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的优秀习惯。
4.领导与同伴的鼓励、帮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软动力。
教师的成长总会遇到考验。如果没有身边领导、同事的鼓励与帮助,有的教师会陷入灰心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教育工作失去力量,这样对教师的发展是副作用。反之,在身边同事的鼓励引导下,教师能较快找到自身的问题,重拾教育信心。在本案例中,青年教师带着一腔教育梦走上讲台,因为经验尚浅总会遇到困难。这时,领导的支持与点拨让她鼓起信心,反思不足,没有熄灭心中对教育的希望之火,没有熄灭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渴求之火。教师在遭遇曲折后再出发,这一次的前行,有同伴的引导,有自我的坚持和信心,定能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收获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本文仅从教育信息化这一视角,进行相关案例的教育叙事研究。如何在深度学习、同伴互助、师德成长、名师引领等视角下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将是笔者后续研究的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