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底电影镜头引发的利与弊
为与P系列区分,Mate30系列并没有加装潜望式长焦镜头,但Mate30 Pro把广角镜头升级为目前手机领域量产CMOS里最大的1/1.54英寸,并将其命名为“电影镜头”,顾名思义,主打功能自然是视频拍摄,视频模式的默认镜头也正是它。大底做视频特化摄像头的原因在于视频无法做多帧,所以只能单纯靠堆CMOS面积来实现更高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
但大底会带来两个比较明显的设计难点,首先是摄像头模组会变厚,Mate30 Pro的整机最大厚度(也就是摄像头凸起位置)超过了11mm(iPhone 11也是11mm),作为对比,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控制在了9mm左右。
解决方法之一就是镜头别做太广,所以Mate30 Pro的广角等效焦距“仅仅”18mm,远不如Note10系列的12mm或iPhone 11系列的13mm。不过为了补偿水平视角的不足,这颗广角摄像头采用的是与相机相同的3:2比例,这意味着在视场角均为等效18mm焦距的情况下,它比传统手机的4:3要来得更宽一丢丢。
特别当16:9视频均需要裁切画幅采样的前提下,Mate30 Pro的视频/照片裁切比明显小于Note10和iPhone 11,来实拍对比一下三者的广角镜头视角差。为了方便比较,我们采用的是右侧对齐的方式进行拍摄,大家只需要比上下和左侧的差即可,很明显, Note10和iPhone 11的广角镜头视角要比Mate30 Pro宽很多。
细节规格方面,Mate30 Pro和iPhone 11的主摄和广角摄像头在各种分辨率和帧率下都能参与视频成像,Note10则只有30p模式广角和长焦才能参与,其余模式均只能主摄输出,从这个角度来看说Mate30 Pro有两颗主摄也不为过,这也算是它的一个优势。
而大底+广角的第二个弊端是,即便只做了等效18mm的情况下,像场覆盖也并不完全。作为电影镜头,它在视频模式下可以通过画幅裁切自然而然地缓解这个问题,但不可能要求用户只用广角镜头拍视频,而在完全使用整个CMOS的照片模式下,Mate30 Pro的广角RAW文件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大幅度暗角,相同等效拍摄参数的27mm主摄RAW文件暗角明显要小很多。
得益于观看平台基本都在小屏,算法比需要在大屏上数毛的传统相机暴力很多也无可厚非,这也是数字增强技术在手机端可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可以通过HDR的方式来缓解这个问题,但HDR也算是Mate30 Pro的弱势项目之一,静态照片时效果不如Note10和iPhone 11,有时候甚至还会明显落后,而动态视频不支持HDR,所以这条路暂时行不通。
不过较长的焦距也意味着Mate30 Pro的广角畸变最容易控制,后两者的畸变都是肉眼可见,并且是不规则型,校正起来有点费劲。总体来说,除了畸变较小之外,Mate30 Pro的大底电影镜头在照片模式下没有视角的优势,也没有成像素质上的优势。
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和测光稳定性
白平衡可以说是彩色摄影的根基,而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的都是自动白平衡,需要它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准确。而Mate30 Pro的自动白平衡很明显是强制白色优先,也就是在各种色温色调光线照射下,都尽量把白色材质还原为白色的设定,大多数情况下这算是一个比较优良的设定,很多专业相机也会提供这一功能。
但在環境光线复杂的情况下,全局调整的白平衡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被摄物,比如在偏红的暖光环境下,Mate30 Pro的白色优先会把暖光下活动的人像也拼命还原为白色,但有时会因环境中有其他色调而导致飘移,或算法判断错误,使得拍出来的人像呈现为“面色铁青”的状态,与目视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作为对比,相同情况下的Note10并未出现这个问题。
虽然现实生活中这种拍摄环境可能不多,但如果喜欢看演唱会、泡夜店、酒吧、KTV并拍照录像的话,这个问题就会造成困扰。当然,作为一款支持专业录像模式的机型,可以选择手动白平衡输出来进行调整,但Mate30 Pro只提供了色温调节而没有色调调节,因此手动也并不能保证可以解决问题。
视频模式的第二个问题是自动对焦的稳定性,虽然Mate30 Pro的电影镜头和主摄均支持相位检测对焦且标配后置ToF,日常使用问题不大,但在与被摄物之间有网状半透遮挡时,Mate30 Pro就会出现阵发性的对焦拉风箱。
类似的情况在测试过程中时有发生,如果你跟我一样时常带小孩去动物园,隔着防护网拍摄时就会很麻烦。
而且在视频模式的细节上,Mate30 Pro虽然可以通过触控的方式来锁定对焦点,但没有给出取消按钮,这意味着锁定后的拍摄就只能靠手动调整对焦点了。而且这个触控还自带点测光效果,所以每次触控对焦,都可能导致曝光出现明显变化,让画面忽明忽暗。
除此之外,也只有Mate30 Pro在设定60p模式后拍摄时取景会降帧,其余机型拍摄时取景都依然是60p,这并不影响输出效果,但影响拍摄体验。而且长焦镜头不会参与到视频拍摄中,视频模式的长焦均为主摄数码变焦实现。而Note10的长焦在全高清30p模式下会加入进来。
此部分实拍录像可关注机智猫微信公众号(Techmiao)搜索文章标题查看。
关于7680fps超高帧率摄影
目前几乎所有高端定位的手机,都至少有一颗摄像头采用了堆栈式CMOS,在传感器的模拟层和数字层之间堆叠了一块DRAM(也就是内存),用于缓冲高并发模式的短时高数据量,这是慢动作,也就是超高帧率摄影的硬件根基,甚至可以说DRAM容量、读出电路设计和机身散热设计就决定了超高帧率摄影的规格天花板。
Mate30 Pro最高可支持到7680fps,比现有已知的民用数码相机和手机最高的960fps(PAL制式为1000fps)翻了足足8番,甚至比供货商索尼自家的相机还要快,它是怎样实现的呢?
首先,超高帧率摄影有两个最基本的规格:第一是CMOS有效读取像素,也就是硬件分辨率,比如索尼RX100 VI在960fps模式下最高就1244×420,可拍摄约3秒;第二是拍摄时长,还是以索尼RX100 VI为例,在拍摄时长优先的情况下,以912×308分辨率可拍约6秒960fps,当然,输出分辨率会插值到1280×720或全高清。
而熟悉影像传感器的朋友应该知道,通过画幅裁切、合并像素、抽行、降低采样深度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帧率,也就是用硬件分辨率换速度,这种情况下当然画幅越大,原始分辨率越高越好,所以为Mate30 Pro输出高帧率模式的是1/1.54英寸的电影镜头。
华为并没有标出自己的硬件分辨率和拍摄时长,但分辨率显然不会比索尼原厂更高,而拍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输出大概估算——7680fps模式下相当于将0.125秒的瞬间以32秒左右的时间慢放,1920fps/960fps模式则是拍摄了0.5秒。
听起来很不错,但其实Mate30 Pro是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的规格突破,在常规的960fps,也就是32倍慢动作模式下,18mm广角的视角没有裁切,仅仅是合并像素+抽行+降低采样深度。
但到64倍时,就会裁切至1/2~1/3的面积,进而实现1920fps,也就是64倍慢镜头输出。
而更换到7680fps时会发现它的预览与1920fps时没有区别,这意味着电子快门和ISO增益并没有变化(事实上电子快门只能到1/4000秒,已经很难满足基本需求,只能插帧),所以7680fps是通过AI算法在1920fps的基础上,每帧之间插三帧的方式实现,所以在拍摄连续高速移动物体时,会出现锯齿、模糊等伪像。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Mate30 Pro其实是从算法端做出了超高帧率的突破,但这种突破的意义仅限于娱乐,确实可以拍出一些视觉上很惊艳的、从没见过的画面,但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找不到对手,所以对比了专业摄像机”的描述就有些过了。
事实上从硬件来看,720P 480fps就已经是麒麟990 ISP的极限,超过这个帧速的都需要插值,方法上要么调取运动库里的预设数据,要么是光流法插帧,要么是混合法插帧……
夜景算法继续演化
Mate30 Pro主摄沿用了P30 Pro那块RYYB 1/1.7英寸CMOS,所以夜景依然是它的主打看点之一,拍照模式下最高ISO 409600,但原生ISO其实只有6400,超出的部分为插值,也就是强行降低曝光值,通过机内降噪进行优化处理,相对最高就只能拍ISO 6400的夜景模式来说,优势是拍摄时间短,适用于抓拍,但劣势是画质下降比较明显。
所以在拍摄夜景风光时,更建议采用夜景模式,相对而言,iPhone 11的手持夜景模式顶多3秒,Note10甚至最高ISO只能到1600,所以Mate30 Pro的夜景性能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能够还原很多在现场肉眼都无法辨识的暗部细节。
可以看到材质纹理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留,而且Mate30 Pro的夜景模式算法是首帧对齐,对于大多数拍摄来说,可以很明显缓解物体移动或握持手抖导致的动态模糊,出片率大大高于Note10和iPhone 11,是弱光环境拍摄的第一选择。
而且Mate30 Pro的UI细节也有一些进步,比如夜景模式下最长8秒的倒计时增加了直观的读秒形式……哪怕这一代主摄其实硬件上相对P30系列没有大的变化,在相当于让了一代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也并没有追得上来,这确实是实力的充分体现。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华为Mate30 Pro细节上依然客观存在不少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从整个手机摄影的角度来说并不算特别严重,而且大多理论上可以通过后期的固件更新来改善甚至解决,从综合素质来看它依然是目前拍照最强的手机之一,完全有资格与苹果、三星等传统顶级拍照手机一较高下。但有一点还是需要提醒诸位读者,手机摄影再神奇,使用目的也基本是满足社交分享等娱乐需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与专业影像器材相当的性能,毕竟软件上的算法可以移植,硬件上的先天差距卻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