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及恢复。
方法:回顾分析某大学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22例,通过回顾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
结果:受伤运动员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的为8例,受伤运动员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的为11例;受伤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现实放弃了治疗的为3例。
结论:对运动员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康复措施能快速的恢复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运动损伤 心理反应 恢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56-01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参与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导致运动员在运动中受到的损伤也在不断增加[1]。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身体条件因素,环境的因素导致在训练或比赛时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伤。运动员受伤后被复杂多变的心理因素所影响,从而心态出现变化,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发展。所以了解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状态能极大的帮助受伤运动员比较快的恢复。现对运动员在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某大学中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22例运动员。其中网球运动员5例、田径运动员10例、篮球运动员7例。受伤的男性运动员14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1.3)岁,受伤的女性运动员8例,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为(19±1.8)岁。这些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回顾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年龄、性别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了解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初期、中期、后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运动员恢复: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进行身体恢复的措施,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运动员自身心理积极的应对,乐观的接受伤痛。医务人员,教练员,队友鼓励并引导运动员的受伤情绪。
1.3 疗效标准。完全恢复:受伤运动员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受伤比较轻的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恢复:受伤的运动员比较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能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未恢复:受伤的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受伤的现实,放弃接受康复训练。总治愈率为:完全恢复+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22例运动员中,有8例受伤运动员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11例受伤运动员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3例受伤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现实放弃了治疗。见表1。
3 讨论
一般在运动员受伤后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运动员受伤后初期大多数的运动员一般会在潜意识里否认受伤、情绪比较激烈等心理变化[2]。当一个以运动生涯为一切的运动员刚得知受伤后,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落差,考虑到自己的运动生涯是否能继续,产生焦虑、失落、恐惧甚至否认受伤等反应。运动员受伤一段时间后的心理的变化则为,恐慌、期待、消沉等,当运动员在接受治疗时因为身体的疼痛产生恐慌,影响到平常的生活,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有被队友、社会遗弃的自卑心理,与受伤前形成了很大的落差[3]。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后,运动员则会进行心理安慰,期待自己的身体快速的恢复。当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痛任然没有缓解减轻时,运动员的心理会非常的暴躁,消沉、不愿再接受治疗的情绪,严重时运动员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运动员在经过两个阶段后,不同的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一种是放弃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占13.63%,一种是积极的接受治疗。放弃治疗的运动员放弃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从事新的生活;接受治疗的运动员已认清自己受伤的事实并积极的接受治疗,乐观积极的参与康复的训练。在运动员进行身体恢复时,教练员、队友应对运动员给予鼓励,摆脱因受伤带来的失落情绪。制定适量的康复训练能缓解运动员受伤后的焦虑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受伤的运动员应快速的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乐观积极的接受治疗,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期待身体能早日恢复重新返回到赛场中去。
综上所述,对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措施能快速的恢复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朱宏伟.动损伤的功能锻炼及心理恢复[J].工学院学报,2011,6(2):103-104
[2] 方娅.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J].体育学刊,2012,7(11):22-23
[3] 季浏.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8):78-79
方法:回顾分析某大学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22例,通过回顾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
结果:受伤运动员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的为8例,受伤运动员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的为11例;受伤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现实放弃了治疗的为3例。
结论:对运动员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康复措施能快速的恢复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运动损伤 心理反应 恢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56-01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参与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导致运动员在运动中受到的损伤也在不断增加[1]。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身体条件因素,环境的因素导致在训练或比赛时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伤。运动员受伤后被复杂多变的心理因素所影响,从而心态出现变化,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发展。所以了解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状态能极大的帮助受伤运动员比较快的恢复。现对运动员在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某大学中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22例运动员。其中网球运动员5例、田径运动员10例、篮球运动员7例。受伤的男性运动员14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1.3)岁,受伤的女性运动员8例,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为(19±1.8)岁。这些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回顾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年龄、性别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了解这22例运动员受伤后初期、中期、后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析,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从而积极的面对损伤。运动员恢复: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进行身体恢复的措施,制定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运动员自身心理积极的应对,乐观的接受伤痛。医务人员,教练员,队友鼓励并引导运动员的受伤情绪。
1.3 疗效标准。完全恢复:受伤运动员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受伤比较轻的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恢复:受伤的运动员比较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能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未恢复:受伤的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受伤的现实,放弃接受康复训练。总治愈率为:完全恢复+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平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22例运动员中,有8例受伤运动员可以参与到以往训练中,受伤较重的运动员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训练;11例受伤运动员积极的接受恢复训练;3例受伤运动员心理无法接受现实放弃了治疗。见表1。
3 讨论
一般在运动员受伤后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运动员受伤后初期大多数的运动员一般会在潜意识里否认受伤、情绪比较激烈等心理变化[2]。当一个以运动生涯为一切的运动员刚得知受伤后,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落差,考虑到自己的运动生涯是否能继续,产生焦虑、失落、恐惧甚至否认受伤等反应。运动员受伤一段时间后的心理的变化则为,恐慌、期待、消沉等,当运动员在接受治疗时因为身体的疼痛产生恐慌,影响到平常的生活,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有被队友、社会遗弃的自卑心理,与受伤前形成了很大的落差[3]。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后,运动员则会进行心理安慰,期待自己的身体快速的恢复。当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痛任然没有缓解减轻时,运动员的心理会非常的暴躁,消沉、不愿再接受治疗的情绪,严重时运动员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运动员在经过两个阶段后,不同的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一种是放弃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占13.63%,一种是积极的接受治疗。放弃治疗的运动员放弃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从事新的生活;接受治疗的运动员已认清自己受伤的事实并积极的接受治疗,乐观积极的参与康复的训练。在运动员进行身体恢复时,教练员、队友应对运动员给予鼓励,摆脱因受伤带来的失落情绪。制定适量的康复训练能缓解运动员受伤后的焦虑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受伤的运动员应快速的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乐观积极的接受治疗,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期待身体能早日恢复重新返回到赛场中去。
综上所述,对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措施能快速的恢复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朱宏伟.动损伤的功能锻炼及心理恢复[J].工学院学报,2011,6(2):103-104
[2] 方娅.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J].体育学刊,2012,7(11):22-23
[3] 季浏.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