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离开了那片大地?还能找回生命中的艺术吗?
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重新发现生命中的大地。
在无限的时空里,我们一起创造思想、形态、情感和艺术的交集。
如何用艺术演绎这个城市和人的互动,为此,本刊記者专访了无二白集策展人Key。
跨界做策展人
“现在的文化氛围很包容,欢迎很多人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非北京人,来这里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很不容易。这里也不是自己的老家,所以说更不容易。但是有这样的缘分,可以遇到有意思的人一起做事情,开放的文化氛围让人消除顾虑和不安。”Key说。
Key表示:这次的活动选择北京坊,也是源于北京坊想要开始打造一个都市艺术中心的气质,这个靠近故宫的地方可以举行这样有生命力的活动,也是自己最为欣喜的。
Key说自己并不是学策展出身,在欧洲,策展人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需要进行专业考试。国内目前还没有那么严格,设计师有时候也会做策展的事情。在国外策展人竞争力很强,考察会特别多,还要求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像要学习美术历史,要了解时代。
欧洲的生活经历给了Key很好的借鉴,她看到自己的项目不仅仅只围绕项目这个层面,而是能看到更大范围的氛围、有影响力的项目,对社会会有一个价值观、有责任感这样的想法输出。欧洲在这方面比较成熟,可以从小就教会人一生都要有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情,无论是餐饮、艺术、文化还是政治,都崇尚对大的整体有一种责任。
Key说自己做这个活动时,出发点其实就是责任。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满足不了你和时代的关系,这个活动对自己来说也是得偿所愿。她跟随父母移居德国,后来才发现自己和中国的关系挺深的,到了这边才能切实发现父母离开的那个时代的故事,而且更可以往前追溯甚至是爷爷之前的先人,发现自己的生命原来可以是源于那么早的一个人,因为对中国古代文化了解不是很深,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张大白纸,跟她的活动也很像,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这整个项目Key称它为无二白集,这个白并不是讲白色的表面概念,它是一种生活态度,给人带来思考。她说一个这样奇怪的名字,你听了以后觉得它是什么,是市集,还是艺术沙龙,感觉不是很明确。可以明确的是在活动里发现我们做的是不同行业的交集,就是把创新文化和创新的故事在同一个活动中展开,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生活经验,能看到他们对生活是什么样的态度。
Key希望影响到身边的每个人,希望每个人工作 、生活的时候,判断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这次活动,一共邀请了12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很真实,从社会角度可以给他们定位董事长、高级顾问,但是他们和我沟通的时候,也都很希望我们像家人一样亲切对话,不是那种永远听长辈的话的家庭氛围。
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时代需要找到合适它的态度和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个人的私密环境,都很重要,需要自己调整,从自己开始。
考虑人的真实参与感
Key说没想到无二白集的系列可以做这么久。她自己很喜欢威尼斯双年展,为什么它可以这么有世界影响力?意大利有意思的城市很多,威尼斯没有代表意大利,它只是自己,这非常有个性,这个城市非常懂也很注重培养属于自己的资源和影响。
柏林也有这样的活动,无论是柏林电影还是科学方面的活动,都很出名,全世界有很多独特的、属于自己的城市,有只有在这个城市才能办成的活动,这是一个城市的魅力,独一无二。
在国内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城市文化影响力。Key特别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城市文化,但是她发现没有城市有机会让自己参与到这样的文化艺术上来,她觉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应该有这样的活动——只是突出自己,比如北京当地的特色文化。
Key学的是城市规划建筑,会用专业、宏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社会资源的融洽。比如在德国,一个地区要做规划改造,只要有人不愿意,这个事情就不能够做。所以才会有那种这就是柏林该有的样子这样的感慨,那边的城市看起来很细腻,也许发展很慢,但是很细致,是渗透性的,城市规划会考虑到这个项目可能影响到的方方面面,也很在意群众的真实意见。
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意是靠近生活的需求,而不是按照一个人的理想去做,更多的是民众的需求、愿望,好的城市规划会听民众的意见,因为他们是这个城市活着的切实见证者。
我们定位艺术活动,就像威尼斯双年展,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而是这个城市活着的标志,会考虑所有对项目有影响的因素,很在意真实的感受,从这个角度做出来的创意靠近生活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更多考虑了真人的需求和愿望。
发现城市的ID
Key的专业是建筑,艺术审美观无处不在,她说建筑不是做我想做的事情,那是艺术家,艺术家不用考虑大家的需求和功能,好的建筑实际是服务大众的,是去帮助人解决问题的。
也许你第一眼看一个设计感觉不是很好,至少从审美角度不好看,但是如果你听了这个设计的过程,它的思路、逻辑,你会发现作品很棒。Key说作为自己来讲,会经常有这个感觉,会感觉很有价值。
在大学读书时,如果你立志想成为什么大师,或者更关注媒体曝光度,那不是建筑设计应该有的行为,当时会觉得是个笑话,因为大家都想成为业内的明星。后来专业课的教授说,平凡、真实才是建筑设计该有的本质。
所以,在毕业后进入策划人行业时,Key说自己策展的初衷是发现这个时代的ID。
当时Key也有很多的选择机会,比如去东京、香港这样更成熟的城市。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经历给了她很多想法,她说自己的方向应该是去可以帮助发展城市名片的地方。 北京的ID在Key眼里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有太多她自己的价值观、方法思路可以带给这个城市,把它的城市魅力正向扩散,但并不是去塑造它。“把德国的东西照搬过来做展览,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这不是自己想要做的。”Key说。
北京有很多的独特文化元素,Key觉得需要一个好的组织,把这些内容更好地进行梳理。而她自己本身是学建筑出身,作为策展人,可以从审美角度进行策划。
当然,独特性需要培养,北京如果没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天安门、故宫、颐和园、胡同这些历史遗迹,人们很难从生活痕迹去区分它和别的城市。
像有些作品很好看,但是不适合当地的生活文化,从生活中出来的好作品,一定是在生活中锻炼过。
除了建筑和城市规划,Key说自己兴趣特别多,只要和文化有联系的都喜欢,所以她特别喜欢匠人,喜欢这种在过程中打磨出来的匠心。这次活动也说明一个人可以不把自己限制在一个领域,参与其中的12个领域从象征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人的12个立面,一个人从事的领域可以变化,但是学习的态度是不会变的。
Key说她自己給自己定位,不会对外称自己是建筑师、艺术家,她不想把自己限制在一个领域,她发现她想表达的其实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工作,这个在德国来说,是最难做到但是又是最理想的,因为没有多少人真正可以把爱好变成职业。
剖析文化认同感
哲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是一件很充实的事情,当然这个形式是无限的,电影也好、一场活动也好,把作品在自己的手里完美地展现出来,都是把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展现出来。
Key希望更多的人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充实起来,因为这是谁也带不走的。Key做这个活动,也有很哲学的一面,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从白纸开始,这有一种仪式感。仪式不仅发生在结婚、生日的时刻,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有仪式,我们从哪里来,社会历史发展带来传承的文化,这种传承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所以仪式感是她所突出强调的。
柏林有很多跳蚤集市,有很多可供收藏的古董,当然绝不是像在博物馆一样摆着看,而是找到新的环境,找到这个年代和过往年代的本意,可以亲身感受生命是可以延续的。
在你学会独立,并且找到和物品的对话方式后,你的工作会更有方向和创造力,这也许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就像此次活动在各个领域有交集,12层叠在一起,那个时候是最饱满的时刻,是生命状态的多重可能性的交集。甚至在活动中要求大家穿白衣服,也是因为这个颜色在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我们穿的不是颜色,而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
Key说:“大家聚在一起,发现像一个大家庭,很有归属感,我们在这个时刻是同属于一个层面的,城市的大地艺术是大家的,大家对它是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