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造车是件很困难的事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

  白衬衣,牛仔裤。在第二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的专项活动“独领风骚:资本助力独角兽 引领中国新经济腾飞”上,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以他一贯的姿态出现在会场,讲述他与小鹏汽车的故事。
  在这几年,何小鹏和他的小伙伴们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场合,向诸多的投资者孜孜不倦地描述他们所构建的造车新势力蓝图。而很显然,对于何小鹏和他们的造车计划,各路资本亦是喜见乐闻。
  事实上,站在中国互联网汽车风口上的何小鹏正是得益于风投资本的帮助,短短4年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汽车领域的独角兽。
  巨头进场、资本入局、人才落地、产品上线,小鹏汽车一路走得似乎风光无限。
  “造车这个事,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尽管何小鹏总是以最饱满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健谈的他亦会露出一丝无奈,“今天小鹏的每一步,都在积淀和提升。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大限度提升汽车的品质,研发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自动驾驶系统,在互联网服务上做出差异化,让智能汽车更高科技、高颜值。”

钱不是难事


  如果不是小鹏汽车,何小鹏的生活至少会比现在悠闲自在。
  这位江湖中笑言马云和雷军都看中的男人,曾是阿里大文娱集团新移动事业群总裁,他的另一个被人熟知的身份是UC的联合创始人。
  UC是何小鹏的第一次创业,2014年6月,UC优视以中国互联网史上最高金额43.5亿美元,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并购整合。
  就当众人津津乐道地认为何小鹏将成为阿里的又一利剑时,不甘寂寞的他却又开始“折腾”。
  2017年夏天,40岁的何小鹏宣布从阿里退休。正当你以为他是要开始享受人生时,他给了业界一个惊喜,宣布加入小鹏汽车。
  事实上,对于何小鹏的再次创业,江湖人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他会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造车中来,尽管成立于2014年的小鹏汽车曾是他的投资项目。但是要知道,造车这个事,是业界公认的“一不小心就烧钱烧死了”的难事。
  但何小鹏看好这件事,在他看来,“汽车是实现AI和网联理想的终端硬件载体,真正的自我实现来自于智能服务的万物互联社会中,是一个打通生活、办公、出行空间的枢纽软硬件综合体。”何小鹏说他希望未来这样一个综合体是来自小鹏制造。
  “汽车是一个几十万亿元的全球性市场,市场规模远远高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何小鹏认为,互联网加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将会使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未来这个领域里也会出现很多公司,包括整车公司、摄像头公司、人工智能公司、芯片、电池公司,这些都是机会。
  “钱其实并不是最难的事。”对于何小鹏而言,造车这个事,没钱万万不能,但有钱却不是万能。一年1亿美元的消耗,对于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其实并不是小数目。
  但就目前而言,小鹏汽车看上去并不差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小鹏就透露,小鹏汽车已经完成第三轮融资,该轮参与的投资机构有小米、富士康、IDG等。
  而在2018年1月,小鹏汽车已经完成了B轮的22亿元人民币投资,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IDG资本联合领投,资金将用于建设工厂、购买设备、升级制造等。投资完成后,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新增股东,持股比例10.03%,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小鹏汽车也因此成为阿里巴巴目前在汽车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
  在此之前的首轮融资中,小鹏汽车曾获得神州优车22亿元战略投资,投资主体为神州优车成立的优车产业基金,这也是优车产业基金首次对外投资。公开的资料显示,包括雷军、俞永福、李学凌、傅盛等人士曾通过上述基金曲线投资小鹏汽车。
  B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从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超过50亿元。
  目前,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中融资额排名第二。“2018年有望实现逾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何小鹏表示。如能顺利完成,公司在融资规模上将接近规模第一的位置。
  何小鹏曾表示,小鹏汽车一年内要完成5轮融资。对于当下的小鹏汽车来说,这个目标不是难题。一年5次的融资速度,已经超过了共享单车龙头企业摩拜单车。
  “我们希望明年、后年能超过200 亿元现金。”何小鹏告知记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鹏汽车计划引入新的首席财务官,“未来或者300亿都不够花。”

品质是关键


  “安全性是汽车生产的第一位。”在何小鹏看来,要实现小鹏汽车从0到1的蜕变,品质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小鹏汽车必须做到排除任何一个危险的可能。”
  “我们容不得半点失误,一失误就全完了。”在采访的当天,何小鹏不止一次提到“造车的痛苦”。他说他每天一醒来,就考虑的是如何将小鹏汽车做得尽可能完美。
  事实就是如此,对于何小鹏而言,切实的痛苦来自方方面面,比如打造产品,建设自动驾驶、车联网的技术体系。
  何小鹏清楚地知道小鹏汽车要造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我们要造的是一辆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互联网电动汽车。”这其中,何小鹏认为作为汽车生产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基因。“如果没有互联网基因,我认为想做一个互联网汽车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相比传统造车企业又难了一步。传统造车企业踩过的坑,新造车企业还没踩过。“资本与前人的经验并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躲过一些新的问题,未来也还有更多的‘坑’等着我们。”
  “一辆车有接近3万个零件,如果每个零件的出错率是1%,可靠性是99%,事实上这是一个很低的可靠性。如果把这3万个零件組装在一起,那这个车基本每星期都会出问题。”   在造车的过程中,小鹏汽车曾拆了好几辆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特斯拉的相关技术。“每家车企都会这么做,我们也一定会研究竞争对手。”何小鹏说。
  “成立4年来,小鹏汽车在研发阶段经历了重重测试、重重考验,最终满足了国家、企业的各项标准要求,并在2017年7月份在企业内部的测试超过了500万公里,完成了国家各项公告测试,在法律层面具备了批量交付的条件。”何小鹏直言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测试后的产业化在2017年10月份最终调试成功,并小批量完成生产,具备了流水线生产的基础。”
  “在与人身安全相关的功能方面,所有开发一定要慎重,从安全角度考虑。”何小鹏介绍道,“比如,我们的自动驾驶功能会先开放一些低速的功能,比如自动泊车、拥堵情况下的自动跟随。因为低速情况下相对不会带来很多人身安全隐患。”
  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上,何小鹏投入了大量的软件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拥有将近600人的智能网联团队,高性能芯片+自主创新的软件开发、海量中国场景大数据、AI的六维感知、系统的安全设计,这些小鹏汽车都在踏实研究。
  “对于自动泊车的单点功能在很多公司看来是无足轻重的,但小鹏汽车一直在研究和完善。自动驾驶方面大家都号称做到了L4,我们在研究L2阶段,easy to say , Hard to do,踏下心来,深入到研究中去,就会更加敬畏。”
  “仅2018年,小鹏汽车就要建设150座超充站。”对于智能汽车的充电桩痛点问题,小鹏汽车亦尽可能地完善。何小鹏介绍道,除了能用社会充电桩之外,还会自建充电桩,未来将在全国铺设1万个专用充电桩,建设1 000多座超级充电站,并选择性接入超过10万个第三方充电桩。
  为了解决品质问题,小鹏汽车在人才的拉动上同样不遗余力。“人才是引进,最终就是为了品质的保障。”何小鹏坦言,聚拢一帮技术研发带头人只是手段,依靠他们吸引更多优秀行业人才加入才是目的。
  在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之后不久,原特斯拉 Autopilot 机器学习骨干、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出任了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全面负责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的创建,在技术研发和应用中担任核心角色,并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随后,原一汽技术研发院副院长刘明辉博士担任小鹏汽车副总裁,将主持小鹏汽车的汽车动力系统研发工作,也是直接向何小鹏汇报。而更早之前,原菲斯科电动汽车副总裁、广汽研究院首席总工程师徐吉汉博士加入了小鹏汽车任技术副总裁。
  “小鹏汽车将投入七成团队搞技术研发。”何小鹏表示,到2018 年年底,在广州、北京和硅谷三地的研发团队要达到 1500 人的规模,到 2019 年要超过 3000 人。
  眼下时间的紧迫性对何小鹏的影响非常明显。“2018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规模品质的交付。”何小鹏说,造出几十台品质还不错的车,难度是很低的;但是要每个月都造出一两千台有品质的车,那整个供应链、生产过程的管控是非常难的。
  “不能拿用户当‘试车员’。”何小鹏明确表示,“现在小鹏汽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征战品质之路。”在何小鹏看来,企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需要完成3个基本任务,保证规模化生产品质过硬是其中之一。
  “明年小鹏汽车将完成第一个3万台的交付,我们可能不是最早针对终端用户交付的,但我有信心做到最终大批量交付,超过几万台才真的算是。”

未来不易


  小鹏汽车打算用多长时间站稳脚跟?何小鹏给出的答案是6年。他认为造车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做企业天天都有压力,真正最大的压力还没到,戏场还没开幕”。
  “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市场也存在些不稳定的因素。”何小鹏说他是一个特别执着且无惧压力的人,“越有挑战越有动力”。
  “所有创新企业成功的概率都是1%。”何小鹏笑言自己也并没有100%的把握能够成功,但他会尽力做到完美,“互联网就是一个木桶,它一个板很长就够了,其他的板短无所谓。但是做一个车不能这样,每一个板都不能短,而且它的板特别多,互联网可能就是10个板,或者8块板。整车可能就是多了3~10倍左右的板,你都要能够补起来,这个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事实上,正如何小鹏而言,对于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完成造车这一步之后,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从制造、销售到出行的全產业链布局以及更加长远的未来战略。
其他文献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勤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改制后顺利成立,成为家族企业大军的一员。身为现代鲁商,继续延续着明清以来鲁商的商业伦理道德,贯穿着其文化精髓,比如“以诚待人”“乐善好施”“以义为先”等值得企业学习的精神。此外,从家族治理角度,我们从家企防火墙的设立以及股权激励机制的搭建提供一些策略建议。一、家业传承概况  1.以诚待人,特别的“三资企业”  鲁商诞于孔孟之乡,素有“诚贾”之称,先秦时期
期刊
1.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  本期18家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共发行4746款产品,累计发行资金规模43221.73亿元。本期发行数量较上期有所上升,但规模有所下降。其中交通银行的发行数量及产品规模均为最高。从平均发行规模来看,平安银行平均单只产品发行规模最大,为31.26亿元/只,相较上期有所回落;恒丰银行最小为3.05亿元/只,相比上期有所上升。收益
期刊
胡雪岩  胡雪岩而立之年发达,花甲之岁败亡,一生跌宕起伏,功过难评。胡雪岩的传奇一生离不开特殊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其天赋禀异的商业才能,更离不开他与左宗棠的官商结盟。胡雪岩从一个钱庄跑街做起,以办阜康钱庄起家,凭借政商关系的结合,逐渐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运糟米、营生丝、办药局、兴洋务,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并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胡雪岩在50多岁时达到人生顶峰,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期刊
大家常说“时间”和“健康”对人是最公平的,不论你是赫赫有名、众所周知的企业家,亦或忙忙碌碌的中坚上班一族、兢兢业业奋斗中的斜杠青年,还是穿着佛系外衣刚踏入社会的千禧学子,每个人一天就是24小时,生命的齿轮总是不会停下,而健康也一视同仁,如果你不珍视它,时时爱护它,疾病找上你时一样不分贫富贵贱。  很多人都慢慢意识到,不管存折里有多少个“0”,少了最前面代表健康的“1”,都是徒劳,所以,现在大家渐渐
期刊
人人译视界创始人兼CEO梁永平  就在5月,一款被网友称为“AI翻译黑科技的产品”爆发了,吸引了不少行业大咖及媒体的关注。这款产品是“人人译视界”,它是武汉译满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APP智能协同翻译工具。  其实,AI翻译一直是这两年被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论是大众、厂商还是各行各业,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现代科技中足以引领潮流的技术,也引得众多行业中的大佬纷纷入局。不乏有谷歌推出神经网络
期刊
中国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领导”和“家长”的角色混淆,在企业管理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家族伦理替代企业伦理。依据血缘关系和能力,按照血亲(自家人和自己人)—宗亲(亲戚朋友)—乡亲(同乡和熟人)—生人的顺序,形成一个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信任关系网。虽然每个成员在企业系统内都以正式的组织中的身份和角色存在,表面上看企业内的人际交往、工作分派、资源分配和权责归属等活动,都遵循正式身份和组织规则运行,但实际
期刊
一、2018年5月新发银行理财产品  (一)市场情况  2018年5月共发行12887款银行理财产品,环比上升3.85%,其中保本固定型、保本浮动型、非保本型分别占比6.18%、22.61%及71.21%。保本型产品环比下降1.78%,受资管新规影响,未来预计会进一步下滑。期限方面,1~3个月占比最大为40.34%,其次3~6个月占比为30.81%,24个月以上占比最少为1.03%。但相较于4月份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家族企业,已经先后进入了上下两代接班的交替期。对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环境相对不成熟的民营企业来说,在探索接班人培养的过程中,一个新的群体——“创二代”被正式推向前台,他们有活力、有抱负,更有外人所不知的压力。未来的10年将是接班高峰。而接班,不仅关乎于传承,还在于成长与创新。  潍坊,一个沿海城市,风景宜人。潍坊电子行业发达。这里民营经济发达,家族企
期刊
从上市初期的市值69亿元,到目前的700亿元,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以下简称“爱尔眼科”)只用了不到10年。  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眼科专科医院,主营业务是向患者提供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医疗服务。自2009年10月30日A股市场上市以来,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短短9年时间,市值增长9倍并跻身创业板市值前五。  事实上,自上市以前,爱尔眼科的业绩就一直靓丽。公开的数据显示,爱尔眼科
期刊
参照高端住宅进行设计规划的养老公寓让老人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多功能大街是健康养护中心提供服务的核心街区老有所学是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共同的追求,他们每天都要来老年大学进修  对于养老这个话题,早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初期就纳入了研究范畴,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探讨,以房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被探索出来,形成了目前系统的养老体系。据国家老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于200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