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开源数据与统计资料,借助空间自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在街道(乡镇)尺度上,对2000年以来北京新增公共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的空间匹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增住房及公共服务资源的热点区均向远郊区转移,但转移路径和方式存在差异.新增公共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呈现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新增医疗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的空间匹配性较差.在局部匹配关系上,显著低—低区数量减少,显著低—高区从北五环地区向新城周边乡镇转移,显著高—高区和高—低区数量较少.新增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受到新增住房与原有资源基础的影响,但对于不同的新增公共
【机 构】
: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开源数据与统计资料,借助空间自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在街道(乡镇)尺度上,对2000年以来北京新增公共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的空间匹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增住房及公共服务资源的热点区均向远郊区转移,但转移路径和方式存在差异.新增公共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呈现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新增医疗服务资源与新增住房的空间匹配性较差.在局部匹配关系上,显著低—低区数量减少,显著低—高区从北五环地区向新城周边乡镇转移,显著高—高区和高—低区数量较少.新增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受到新增住房与原有资源基础的影响,但对于不同的新增公共服务资源,两要素影响力的变动趋势不同,中小学学校建设逐渐打破了路径依赖,医院建设表现出愈发强烈的“马太效应”.
其他文献
基于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的现状,以高度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将面临更大风险,加强气候变化适应力建设刻不容缓.通过构建气候变化适应力综合评估框架,建立了气候变化适应力综合指数(ACI)和适应力变化指数(ACCI),并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气候变化适应力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了限制适应力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浙江省城市气候变化适应力指数持续上升,但城市间的适应力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绍兴、宁波、舟山和金华气候适应力水平的提高幅度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而衢州、丽水和温州的气候适应力水平则低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财力缺口和支出责任匹配程度对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度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的财力缺口与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正相关.自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地方政府财力缺口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环境质量问题日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且全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已经跨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从财政治理视角推进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保事权
为探索公园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基于山东省济南市案例的实证研究,回顾了2006年以来济南市域范围内四种不同类型公园及周边地区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其路径选择的动力机制、空间特征和实现的空间效益.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公园城市的典型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策略,构建了“园—城”关系视角下的公园城市多路径发展体系.
基于经济增长目标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效应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 目标与环境污染正相关,降低经济增长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能明显改善增长目标加剧环境污染的困境.地方政府行为是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污染的中间变量.其中,生产性支出不区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水平始终致污,资本税在高经济增长 目标下更加“激进”地激励生产,排污费和环境保护支出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牵引下成为促进生产的工具.从经济增长目标设置特点看,经济增长目标正偏离“标杆”、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均值越大、上一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超额完成程度越高,其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析武汉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格局及相互影响关系,探讨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变化的新趋势.研究表明:武汉市传统书店表现为“T”型分布格局,并沿长江呈“东北—西南”向延伸;新型书店呈“I”型模式布局,并沿“西北—东南”向拓展.新型书店的设立加强了实体书店沿长江集聚和向远城区扩散的态势,弱化了其“东北—西南”向的显著性.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以新型书店为载体,以新业态、新功能、新体验为价值导向实施重构,促进了以图书消费为主的商业化空间向“符号化”消费空间转向,初步建构起“共享阅读”向“互助阅读”
基于对武汉市8个城中村拆迁安置小区的411户还建家庭的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构建多维生计能力评价模型,探析拆迁还建居民住房租赁性收入对家庭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租户需求”增加及住房状况改变,还建后居民家庭出租住房的比例由拆迁前的14.4%提高到46.9%,还建家庭对住房租赁性收入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拆迁后居民家庭的生计能力整体有所改善,住房租赁性收入的取得对提高家庭生计能力作用明显;从指标维度来看,有住房租赁收入的家庭在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汽车拥有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工资
通过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象限图法,对2008-2017年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生态效率及演变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高水平类型的城市数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分布并无明显聚集特征,高、低水平城市错落分布.城市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技术进步是促进增长的主要原因.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变化较为平稳,仅四个时间段表现出下降趋势.在区域差异方面,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
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劳动力需求模型,通过对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进行分解,说明了环境规制作用于就业的具体机制.基于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影响就业的各项途径.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对就业的作用整体上可分解为负向的需求效应、正向的成本效应以及要素匹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由抑制逐渐转变为推动,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环境规制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就业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衡量农民福利的六维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房改造集聚中农民福利的变化进行量化评价.选取我国新型城镇化先锋试点地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作为实证分析案例,测量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并对同一地点不同政策下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集中居住后农民整体福利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较小,且在家庭经济和社会资本方面的福利有所恶化;一、二两期改造政策的差异导致农民的相对福利下降,负债状况和社区融入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在推进农房改造集聚时要重点关注农民福利的现实困境,在物质资本、
将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境理论进行整合,以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PLS结构方程,揭示了影响居民私域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着重剖析了情境约束对不同类型居民私域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居民的亲环境意愿是影响其亲环境行为非常重要的前因变量;情境约束对绿色消费行为、亲环境交通行为和节约与回收行为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情境约束显著削弱了亲环境意愿对亲环境交通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对亲环境意愿与绿色消费行为或节约与回收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私域亲环境行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