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2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一件大事。申办成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确定“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目标,确立“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并在筹办过程中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距冬奥会开幕1000天之际,记者从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获悉,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前期准备工作,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冬奥”理念,并将重点着力于做好此次冬奥会的科技支撑保障工作。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果集中体现的平台。举办冬奥会将推动环保、交通、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民生改善,能有效促进体育的冬夏季平衡发展。办好本届冬奥会是我国切实履行申办承诺以及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负责任的体现。值此冬奥会筹办之际,能够加强城市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赛事期间的相关需求,又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一件大事
2019年1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主办冬奥会的理念,同我们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努力一脉相承。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使用兴奋剂持“零容忍”态度,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中国将坚定主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要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充分考虑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表示。
在看望慰问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时,总书记表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给新时代北京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扎实工作,步步为营,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廉洁奖牌,兑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
八项工作
在源头设计方面,“科技冬奧”将重点围绕“零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零排供能:围绕奥运专区能源系统建设,清洁供能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等,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开展一批示范项目,建设高端产业园,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全满足冬奥会举办所需能耗,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绿色出行:在奥运专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实现冬奥场馆(含运动员村)工作用车100%、北京和张家口之间观赛用车超过80%为新能源汽车。
5G共享:突破5G核心关键技术,搭建基于5G通信的无线网络。到2022年5G网络全面覆盖北京至张北沿线主要城镇、高速公路、奥运场馆等,构建新一代全景体育转播系统。
智慧观赛:推进北斗卫星在冬奥会示范应用。集成智能交通、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成果,充实观赛内容,愉悦观赛体验,丰富观赛感受。
运动科技:从冬季运动比赛和训练中的关键点出发,应用现代科技理念、手段,集成先进、科学方法,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训练水平,并予以推广,惠及全民冬季健身。
清洁环境:重点围绕京张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水源地、生态屏障保护,强化技术研发和现有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实施冬奥会清洁环境科技行动。研究建立冬奧会碳排放清单并核查。
安全办赛:以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和健康安全为重点,解决参赛、观赛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国际成功办奥经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和技术研发合作,统筹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五大挑战
第一,应对冬奥会全方位高效协同管理的挑战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支持。
我国经过2008年奥运会、2015年田径世锦赛等重大活动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的赛事保障服务经验。我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且多地联合办赛,冬奥交通、气象、环境等信息的综合采集、预测分析、可视化是赛事运行指挥保障的重要难点,研发冬奥会全过程、综合态势感知管理系统是实现赛事高效协同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为运动员、观众、志愿者等提供便捷、个性化的赛事信息,为观众提供高效、可靠的票务服务也是奥运赛事运行服务的核心保障。
第二,实现我国冬季竟技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训练方法和技术装备的支撑。
科技合量高是世界冬季运动发展的特点。长期以来冬季运动装备特别是竞技用高端装备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以西方人体工学数据为依据打造的运动装备,严重制约着我国运动员在冬季运动项目中成绩的提升。科技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结合我国冬季项目训练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生物传感器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训练理念、方法手段,深化冬季竞技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研发训练、比赛器材装备,形成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精准、高效地解决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存在的基础性与关键性问题,是当前我国冬奥备战、参赛的重大需求。
第三,新形势下应对公共安全挑战、实现平安冬奥需要全方位构建冬奥会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由于缺乏核心安全技术和系统,里约奥运会即便派出了8.8万名奥运安保人员,安保问题仍频繁发生。我国重大活动安保技术经过长期稳定发展,已经建立情报信息采集处理的基本框架,在安全检测、应急处置、人员搜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本次冬奥会将同时在两个城市25个场馆进行,人员密集,需要保障的范围大、路线长,国内冰雪项目赛事安全保障经验匮乏,亟须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科技手段保障。
第四,提升冬奥观赛体验和传播全球影响需要先进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际性体育竞技比赛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移动互联、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新技术的运用,为观众观赛体验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快速、高效传播提供了形象、便捷的手段。VR技术第一次在里约奥运会观赛和转播中应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高新技术在冬奥举办城市的应用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形成新的中国“城市符号”,充分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第五,提升办赛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需要开展绿色、智慧技术综合集成示范应用。
在举办城市集成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态环保等先进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与集成共享,建立和完善基于感知网、智能化技术的网络体系,建设智慧小镇、智慧城市,能够极大提高举办城市服务冬奥会的能力,实现冬奥成功举办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结合,上海世博会期间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零排供能、可再生能源发电、泛能网、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满足冬奥会举办所需能耗。在奥运赛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和低温稳定运行能力,实现奥运场馆及赛场间绿色出行。我国冰雪产业场地设施不足、产业链不完备,亟须通过研发大众冰雪器材装备,推广示范群众冰雪运动装备,将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距冬奥会开幕1000天之际,记者从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获悉,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前期准备工作,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冬奥”理念,并将重点着力于做好此次冬奥会的科技支撑保障工作。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果集中体现的平台。举办冬奥会将推动环保、交通、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民生改善,能有效促进体育的冬夏季平衡发展。办好本届冬奥会是我国切实履行申办承诺以及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负责任的体现。值此冬奥会筹办之际,能够加强城市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赛事期间的相关需求,又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一件大事
2019年1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主办冬奥会的理念,同我们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努力一脉相承。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使用兴奋剂持“零容忍”态度,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中国将坚定主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要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充分考虑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表示。
在看望慰问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时,总书记表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给新时代北京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扎实工作,步步为营,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廉洁奖牌,兑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
八项工作
在源头设计方面,“科技冬奧”将重点围绕“零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零排供能:围绕奥运专区能源系统建设,清洁供能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等,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开展一批示范项目,建设高端产业园,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全满足冬奥会举办所需能耗,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绿色出行:在奥运专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实现冬奥场馆(含运动员村)工作用车100%、北京和张家口之间观赛用车超过80%为新能源汽车。
5G共享:突破5G核心关键技术,搭建基于5G通信的无线网络。到2022年5G网络全面覆盖北京至张北沿线主要城镇、高速公路、奥运场馆等,构建新一代全景体育转播系统。
智慧观赛:推进北斗卫星在冬奥会示范应用。集成智能交通、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成果,充实观赛内容,愉悦观赛体验,丰富观赛感受。
运动科技:从冬季运动比赛和训练中的关键点出发,应用现代科技理念、手段,集成先进、科学方法,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训练水平,并予以推广,惠及全民冬季健身。
清洁环境:重点围绕京张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水源地、生态屏障保护,强化技术研发和现有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实施冬奥会清洁环境科技行动。研究建立冬奧会碳排放清单并核查。
安全办赛:以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和健康安全为重点,解决参赛、观赛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国际成功办奥经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和技术研发合作,统筹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五大挑战
第一,应对冬奥会全方位高效协同管理的挑战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支持。
我国经过2008年奥运会、2015年田径世锦赛等重大活动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的赛事保障服务经验。我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且多地联合办赛,冬奥交通、气象、环境等信息的综合采集、预测分析、可视化是赛事运行指挥保障的重要难点,研发冬奥会全过程、综合态势感知管理系统是实现赛事高效协同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为运动员、观众、志愿者等提供便捷、个性化的赛事信息,为观众提供高效、可靠的票务服务也是奥运赛事运行服务的核心保障。
第二,实现我国冬季竟技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训练方法和技术装备的支撑。
科技合量高是世界冬季运动发展的特点。长期以来冬季运动装备特别是竞技用高端装备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以西方人体工学数据为依据打造的运动装备,严重制约着我国运动员在冬季运动项目中成绩的提升。科技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结合我国冬季项目训练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生物传感器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训练理念、方法手段,深化冬季竞技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研发训练、比赛器材装备,形成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精准、高效地解决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存在的基础性与关键性问题,是当前我国冬奥备战、参赛的重大需求。
第三,新形势下应对公共安全挑战、实现平安冬奥需要全方位构建冬奥会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由于缺乏核心安全技术和系统,里约奥运会即便派出了8.8万名奥运安保人员,安保问题仍频繁发生。我国重大活动安保技术经过长期稳定发展,已经建立情报信息采集处理的基本框架,在安全检测、应急处置、人员搜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本次冬奥会将同时在两个城市25个场馆进行,人员密集,需要保障的范围大、路线长,国内冰雪项目赛事安全保障经验匮乏,亟须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科技手段保障。
第四,提升冬奥观赛体验和传播全球影响需要先进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际性体育竞技比赛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移动互联、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新技术的运用,为观众观赛体验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快速、高效传播提供了形象、便捷的手段。VR技术第一次在里约奥运会观赛和转播中应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高新技术在冬奥举办城市的应用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形成新的中国“城市符号”,充分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第五,提升办赛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需要开展绿色、智慧技术综合集成示范应用。
在举办城市集成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态环保等先进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与集成共享,建立和完善基于感知网、智能化技术的网络体系,建设智慧小镇、智慧城市,能够极大提高举办城市服务冬奥会的能力,实现冬奥成功举办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结合,上海世博会期间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零排供能、可再生能源发电、泛能网、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满足冬奥会举办所需能耗。在奥运赛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和低温稳定运行能力,实现奥运场馆及赛场间绿色出行。我国冰雪产业场地设施不足、产业链不完备,亟须通过研发大众冰雪器材装备,推广示范群众冰雪运动装备,将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