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13-14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中国进人新世纪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教育大会。在14日举行的会议上,胡锦涛、温家宝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求知求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多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真正地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呢?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以人为本
三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标杆,是衡量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依据。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状态,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目标。其实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如此狭隘,应该更加全面,特别是要认识到情感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框图来表示这三个目标的线性联系。学生带着已有的课程情感和态度走进教室,这种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习得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影响新知识技能的获得。经历一堂课的习得,学生又获得了新的情感态度,为下一轮的课程奠定了心理上的基础。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快乐地参与学习。课堂中,我评价学生的首要依据是态度。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具体表现在:教师广播教学时能否专心听讲,及时记录笔记,上机操作时是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主动探索课程知识,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或者能够积极提出问题等。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是知识的掌握却不尽人意。而对这样的学生,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我会找出师生都有空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讲得更加透彻,只要教师愿意提供这样的学习时间,不怕学生掌握不了知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想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高关键是时间和经验的问题。
教学内容以人为本
教材是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读本书籍,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官方的,权威的,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学生数学能力强的学校在选修模块中一般选择《算法和程序设计》,数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选择《多媒体技术应用》,当然在考虑学生生源的基础上也要结合教师自己的特征和兴趣爱好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实施教学。在若干年的新课程教学中,我秉承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在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抓住知识点,从学生中找素材,让学生们体会到信息技术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工具。比如,考虑多方面因素,我校高一学生第二学期选修的模块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因此在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我也有目的地穿插一些多媒体知识的提高。历年来,学校每年运动会都安排在十月底,在运动会上每个班级都会呈现一段集体演出,与之配对的就是背景音乐了,记得当时学校上上下下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来找信息技术老师请教有关声音录制和剪辑问题。我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及时调整了教学顺序,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有关信息编码教学的后期,有意识地扩展了有关声音存储和格式转变、增加了利用GoldenWave进行声音裁剪的知识点(按正常教学顺序,这部分内容的教授时间是下半学期),由于教学的时间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到手的技术马上就可以为自己的集体出力,学生们对这个软件学得不亦乐乎。
教学方式以人为本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脱离受众单方面地编排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如在进行《多媒体信息编码》的教学中,我需要在教学中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现场处理。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在课堂中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参加演出,这样我的教学就能够顺利地展开。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气氛活跃、善于表现自我的班级,我就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有的班级学生相对内向,不愿意在大家而前表现,我就改变策略,在课前我就摸底,挑选一个愿意表演的学生留下来,我事先把他的声音录制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把他的声音播放出来,让大家猜,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导入。
课堂活动以人为本
信息技术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同绕一个目标展开的操作。在课堂中,我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价。每一次课,我都事先准备好符合我校学生的活动细则(即任务目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依次完成,上机操作完成后,在活动细则上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对这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用“☆”表示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游刃有余;用“+”表示能够完成操作,但是速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用“=”表示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师耐心帮助等。有了这份自我评价表,就能够更加全面地帮助教师收集信息,又为师生信息反馈搭了一座桥梁。
批评教育以人为本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破坏课堂环境和不和谐的因素,轻者上课讲讲闲话,做个小动作,严重者上课时破坏键盘等电脑设备,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页。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实时处理上一定要按捺住情绪,积极调整自身的心态。教师必须接受学生是问题制造者的事实,学生制造问题带来麻烦是必然的事实。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有效的解决者,问题解决得是否恰到好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在课堂上,我也曾经发现过个别学生自认为任务完成就开始打游戏的现象。作为课堂中的管理者,我首先的反应是及时告知,即悄悄地走近学生,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这样做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并且尽量要缩小这个违纪情况在课堂中的影响面,越是少的人知道这件事情越能够保全违纪学生的面子,对整个课堂的稳定性也越强。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示意分量还是不够的。一般在这次课的结束,我会及时把那个学生留下,进行面批。在交谈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循循善诱的语句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并愿意改正。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广播教学时,发现一个男生始终低着头写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课堂中来回地走动,最后慢慢地靠近了他,虽然他防备性地把正在写的纸条灵活地往书本中一遮,但是我快速地回收了他的“罪状”。课堂中看见我行动的学生没有几个,我慢慢地踱步在教室里,继续指导。课后,还没有等我发出“邀请”,犯错的学生就走到我的讲台边,要求取走被收上来的文件。原来他由于早上上课迟到了,被班主任批评后在我的课堂上写检讨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就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告诉他已经陷入了死循环的境地。如果不及时地从这个循环中退出来,那么他就将无休无止地沉浸在一个恶性循环中里:在信息课上写“迟到的检讨书”,在数学课上写“信息的检讨书”,在语文课上写“数学的检讨书”……如此反反复复地折腾如果不及时悬崖勒马后果将不堪设想。分析了他的现状后,我告诉他现在我们有一个出口可以跳出这个恶性循环,你愿意出来吗?由于学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又搭了一个愿意原谅学生的台阶,学生自然也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求知求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多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真正地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呢?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以人为本
三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标杆,是衡量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依据。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状态,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目标。其实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如此狭隘,应该更加全面,特别是要认识到情感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框图来表示这三个目标的线性联系。学生带着已有的课程情感和态度走进教室,这种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习得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影响新知识技能的获得。经历一堂课的习得,学生又获得了新的情感态度,为下一轮的课程奠定了心理上的基础。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快乐地参与学习。课堂中,我评价学生的首要依据是态度。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具体表现在:教师广播教学时能否专心听讲,及时记录笔记,上机操作时是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主动探索课程知识,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或者能够积极提出问题等。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是知识的掌握却不尽人意。而对这样的学生,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我会找出师生都有空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讲得更加透彻,只要教师愿意提供这样的学习时间,不怕学生掌握不了知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想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高关键是时间和经验的问题。
教学内容以人为本
教材是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读本书籍,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官方的,权威的,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学生数学能力强的学校在选修模块中一般选择《算法和程序设计》,数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选择《多媒体技术应用》,当然在考虑学生生源的基础上也要结合教师自己的特征和兴趣爱好才能找到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实施教学。在若干年的新课程教学中,我秉承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在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抓住知识点,从学生中找素材,让学生们体会到信息技术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工具。比如,考虑多方面因素,我校高一学生第二学期选修的模块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因此在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我也有目的地穿插一些多媒体知识的提高。历年来,学校每年运动会都安排在十月底,在运动会上每个班级都会呈现一段集体演出,与之配对的就是背景音乐了,记得当时学校上上下下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来找信息技术老师请教有关声音录制和剪辑问题。我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及时调整了教学顺序,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有关信息编码教学的后期,有意识地扩展了有关声音存储和格式转变、增加了利用GoldenWave进行声音裁剪的知识点(按正常教学顺序,这部分内容的教授时间是下半学期),由于教学的时间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到手的技术马上就可以为自己的集体出力,学生们对这个软件学得不亦乐乎。
教学方式以人为本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脱离受众单方面地编排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如在进行《多媒体信息编码》的教学中,我需要在教学中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现场处理。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在课堂中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参加演出,这样我的教学就能够顺利地展开。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气氛活跃、善于表现自我的班级,我就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有的班级学生相对内向,不愿意在大家而前表现,我就改变策略,在课前我就摸底,挑选一个愿意表演的学生留下来,我事先把他的声音录制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把他的声音播放出来,让大家猜,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导入。
课堂活动以人为本
信息技术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同绕一个目标展开的操作。在课堂中,我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价。每一次课,我都事先准备好符合我校学生的活动细则(即任务目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依次完成,上机操作完成后,在活动细则上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对这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用“☆”表示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游刃有余;用“+”表示能够完成操作,但是速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用“=”表示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师耐心帮助等。有了这份自我评价表,就能够更加全面地帮助教师收集信息,又为师生信息反馈搭了一座桥梁。
批评教育以人为本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破坏课堂环境和不和谐的因素,轻者上课讲讲闲话,做个小动作,严重者上课时破坏键盘等电脑设备,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页。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实时处理上一定要按捺住情绪,积极调整自身的心态。教师必须接受学生是问题制造者的事实,学生制造问题带来麻烦是必然的事实。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有效的解决者,问题解决得是否恰到好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在课堂上,我也曾经发现过个别学生自认为任务完成就开始打游戏的现象。作为课堂中的管理者,我首先的反应是及时告知,即悄悄地走近学生,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这样做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并且尽量要缩小这个违纪情况在课堂中的影响面,越是少的人知道这件事情越能够保全违纪学生的面子,对整个课堂的稳定性也越强。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示意分量还是不够的。一般在这次课的结束,我会及时把那个学生留下,进行面批。在交谈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循循善诱的语句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并愿意改正。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广播教学时,发现一个男生始终低着头写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课堂中来回地走动,最后慢慢地靠近了他,虽然他防备性地把正在写的纸条灵活地往书本中一遮,但是我快速地回收了他的“罪状”。课堂中看见我行动的学生没有几个,我慢慢地踱步在教室里,继续指导。课后,还没有等我发出“邀请”,犯错的学生就走到我的讲台边,要求取走被收上来的文件。原来他由于早上上课迟到了,被班主任批评后在我的课堂上写检讨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就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告诉他已经陷入了死循环的境地。如果不及时地从这个循环中退出来,那么他就将无休无止地沉浸在一个恶性循环中里:在信息课上写“迟到的检讨书”,在数学课上写“信息的检讨书”,在语文课上写“数学的检讨书”……如此反反复复地折腾如果不及时悬崖勒马后果将不堪设想。分析了他的现状后,我告诉他现在我们有一个出口可以跳出这个恶性循环,你愿意出来吗?由于学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又搭了一个愿意原谅学生的台阶,学生自然也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