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员要利用网上导学,加强学员的各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能力;培育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此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员课程导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课程导学 构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上导学,加强学员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员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员在导学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方式是一种学员通过主动的选择,各得其所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个体充分自主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让每个学员得到最佳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学员发展为本”。我们在课程导学中要使学员从被动型学习转变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网络环境的课程学习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作为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应确立学员所学的知识结构是对建立学员总体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其次要考虑课程导学过程所提供的不仅是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是大量的由网络环境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育资源,使学员在学习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获取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学员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员成为学员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因此,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上要注重培养学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员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学员,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员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学员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圈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学员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便于学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学员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要实现网络条件下课程导学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学员的知识量。学员不再是只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学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学员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多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员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学员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它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学员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员协作意识、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学员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学员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学员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员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教员的网页、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员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学员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学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学员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⑹.
[2]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学员评价[J].教育评论,2002,⑹.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课程导学 构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上导学,加强学员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员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员在导学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方式是一种学员通过主动的选择,各得其所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个体充分自主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让每个学员得到最佳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学员发展为本”。我们在课程导学中要使学员从被动型学习转变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网络环境的课程学习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作为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应确立学员所学的知识结构是对建立学员总体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其次要考虑课程导学过程所提供的不仅是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是大量的由网络环境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育资源,使学员在学习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获取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学员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员成为学员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因此,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上要注重培养学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员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学员,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员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学员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圈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学员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便于学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学员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要实现网络条件下课程导学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学员的知识量。学员不再是只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学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学员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多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员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学员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它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学员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员协作意识、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学员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学员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学员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员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教员的网页、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员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学员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学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学员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⑹.
[2]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学员评价[J].教育评论,2002,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