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隆县三道河乡三道河中心小学 河北 兴隆 067300)
  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学生在预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古诗《望天门山》时,可采用如下做法:在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试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画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这样画”,并就此与学生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细心观察的习惯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微部分,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 勤于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准备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4. 质疑发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例如:教师在讲《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教师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5.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当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就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6. 背诵的习惯 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我们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黄金时期,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背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背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7. 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知识的整理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   8.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通过书写文字,可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他们逐渐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学生在读书、看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的是否美观。
  9. 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很可能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在教学中,我有计划地介绍《植物百科》课外读物和提供一些有关于其它植物的脚的图片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阅读,实现“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10. 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尤其重要,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必须常抓不懈而且严格要求。例如: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独立完成作业。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老师要通过严格要求使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评价,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先检查,发现问题再看书,查字典,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他们就能形成这样良好的作业习惯。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朋友。引导和教育小学生健康发展,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努力学习一下四种策略:提高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己威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班级竞争机制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评价孩子;注重校内外的协调工作。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工作;策略  引言: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式下,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高中数学逻辑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基础与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影响甚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分层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期刊
(陆川县沙坡镇中心学校 广西 陆川 5377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体育课堂;构建;有效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
期刊
(广宗县东召中心小学 河北 广宗 054600)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技校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投入,尤其今年以来技校教育全免学费,技校教育逐渐被广大中学生及家长接受,但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就业矛盾也接踵而至,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适时调整好择业心态,在择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技校;毕业生;摆正心态;明确目标;成功就业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变革,择业和求职现已成为技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树立
期刊
【摘 要】当前,教育“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设置前置性作业,个人先学;激活兴趣;引导小组间进行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精彩巧妙点拨等等;努力构建一个高效有趣的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高效;有趣;以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也应该
期刊
人的各方面素质是一个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有机结合体,各方面的教育无不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必然能够带动其他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自信心是人体结构中的本质因素,也是一个心理健康明显的标志。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的遭遇,很多学生在自信心方面相当缺乏。这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消极心理、愧疚心理、虚荣心
期刊
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报告,我感受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反思了很多。 加深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文明的传承者,是灵魂的塑造者,是发展的开拓者。教师的多重作用,决定了他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因而,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它不仅仅影响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呢?关键是要关怀学生的心灵。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与灵魂,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些主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影响因素  当今大学生是受到良好教育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
期刊
(永年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 永年 057150)  【摘 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