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交际活动。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交际,作用,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和加强师生的交际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仅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的实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交际活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交际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各种刺激和理解这些刺激,交际是一个活动过程。英语教学离不开交际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认识的活动过程。从哲学角度看,英语教学既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课常常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反复交际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没有师生间的教学交际活动,英语教学也就不存在了。
2.交际的主体、客体与媒体
2.1 主体:教师与学生。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教师和学生二主体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二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主体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也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水准、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与学生配合默契地交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与人交际的情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客体:语言信息。
在教育的认识活动和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教师向学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识信息,该信息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是英语教学的客体。教学的每一步骤都是输入——操作——输出。英语课堂上的师生口头交际活动都能促使学生把新获得的语言信息的结构与功能高效率地纳入已有的稳固的知识结构中去,以备检索。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
2.3 媒体:教材。
教学必须借助于教学媒体,以一定的信号传递发送,才能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的主要媒体,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运用语言信息输入的教学策略处理教材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安排思维训练,使英语教学系统化、网络化,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3.教学交际的基本特点
3.1 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教师与学生是个稳定持续的教学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师生交往既受教育规律支配,又受师生双方各自心理活动的制约。师生交往的心理相容性高于一般的人际之情,交往的内容有知识,有人格。教学双边活动在对应关系中进行,互相促进,相互约束。注意到师生交往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搞好交际活动,使教学更有成效。
3.2 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堂上师生都在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而会时时感到自己和教师在很好地交流。教师的指向、微笑或身体正对、侧向,甚至走近他们,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亲近、教导。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他们与教师同在一个课堂活动,而且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定向。
3.3.1 交际能力的形成。人类为了不断地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生活,在生理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交际能力。作为个体心理的交际能力特性同其它个体心理特性的区别在于,它对社会交际活动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交际能力属经验范畴,是系统化、概括化的个体经验。交际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技能,它们是交际活动中自我调节机制的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的积累。知识和技能只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要使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能力,还须将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交际能力本身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3.3.2 交际能力的定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活动。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要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观念和信念以及行为习惯,形成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迎接未来世纪高度“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信息化”的严峻挑战。
总之,英语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交际。对此,我们务必要加强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交际,作用,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和加强师生的交际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仅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的实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交际活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交际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各种刺激和理解这些刺激,交际是一个活动过程。英语教学离不开交际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认识的活动过程。从哲学角度看,英语教学既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课常常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反复交际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没有师生间的教学交际活动,英语教学也就不存在了。
2.交际的主体、客体与媒体
2.1 主体:教师与学生。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教师和学生二主体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二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主体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也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水准、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与学生配合默契地交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与人交际的情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客体:语言信息。
在教育的认识活动和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教师向学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识信息,该信息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是英语教学的客体。教学的每一步骤都是输入——操作——输出。英语课堂上的师生口头交际活动都能促使学生把新获得的语言信息的结构与功能高效率地纳入已有的稳固的知识结构中去,以备检索。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
2.3 媒体:教材。
教学必须借助于教学媒体,以一定的信号传递发送,才能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的主要媒体,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运用语言信息输入的教学策略处理教材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安排思维训练,使英语教学系统化、网络化,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3.教学交际的基本特点
3.1 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教师与学生是个稳定持续的教学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师生交往既受教育规律支配,又受师生双方各自心理活动的制约。师生交往的心理相容性高于一般的人际之情,交往的内容有知识,有人格。教学双边活动在对应关系中进行,互相促进,相互约束。注意到师生交往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搞好交际活动,使教学更有成效。
3.2 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堂上师生都在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而会时时感到自己和教师在很好地交流。教师的指向、微笑或身体正对、侧向,甚至走近他们,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亲近、教导。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他们与教师同在一个课堂活动,而且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定向。
3.3.1 交际能力的形成。人类为了不断地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生活,在生理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交际能力。作为个体心理的交际能力特性同其它个体心理特性的区别在于,它对社会交际活动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交际能力属经验范畴,是系统化、概括化的个体经验。交际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技能,它们是交际活动中自我调节机制的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的积累。知识和技能只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要使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能力,还须将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交际能力本身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3.3.2 交际能力的定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活动。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要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观念和信念以及行为习惯,形成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迎接未来世纪高度“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信息化”的严峻挑战。
总之,英语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交际。对此,我们务必要加强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