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准切入文本的“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抓住课文题目,文眼、警句、关键词句,文体特点,深挖文本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是创造性地切入文本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材 创造性切入 路径
创造性地切入文本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个性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文本、把握文本,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选择导读的切入点,接通文本思路和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文本
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有的题目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有的对理解主题有提示作用,有的对把握全文内容具有线索作用……因此,从课文题目切入文本,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白杨礼赞》时,我们就可以从题目切入:先析题,告诉学生“礼赞”就是“崇敬、赞美”的意思;然后由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赞美了白杨树的哪些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理清并归纳出作者由外而内、由形象到精神地描绘白杨树的写作思路;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明确由树及人进行象征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由文章题目切入文本,把题目作为导读线索,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索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零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二、从文眼、警句、关键词句等切入文本
“文眼”是文章的统领。抓住“文眼”切入文本,能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死亡,“笑”中有悲,“笑”就是本文的“文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把“笑”作为文本的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孔乙己有哪些可笑之处?孔乙己可笑的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笑孔乙己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孔乙己在讥笑声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情怀。
文本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敏锐洞察力,从这些名言警句切入文本,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千古名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领会花中君子的形象,如果能配以鲜活的莲花出水图,必然能使学生兴味盎然,同时在他们心中播下高尚纯洁的种子。
切入点也可以是文中的某一关键词句。例如,教学《变色龙》时,除了可以从“变”字入手外,教师还可以由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词句切入,引导学生探索这些行为细节产生的前因后果,窥测人物的内心世界。
切入点还可以是文中的某一部分。例如,教学《荔枝蜜》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结尾处的“化蜂”入手,并联系第一段的“厌蜂”,引出矛盾,促使学生进行探索,从而自然地进入对主体部分“念蜂”“赞蜂”的学习。
从文章中的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切入文本,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层层突破,是避免繁琐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
三、从文体特点切入文本
从文体特点切入文本,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记叙文,可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清行文脉络。例如,教学《老山界》时,可以引导学生标画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线路图,以此切入文本。
教学说明文,可以从说明对象入手,帮助学生区别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把握说明内容和说明特点,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例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以从事理说明入手,引导学生针对“向沙漠进军”设计问题,再理清说明内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等。
教读议论文,可以把论点作为切入点。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和观点。例如,教学《谈骨气》时,教师可以从“骨气”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针对“骨气”提出的见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以区别于孟子对“骨气”的解释,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读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切入。例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教师可以从环境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分析祥子拉车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导他们体会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进而认识到祥子生活的悲惨。
教读散文,可以从美读切入。有些散文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生命、人生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其内心的感动,这样的文章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如果从头至尾逐句逐段地分析,就把文本的灵气和神韵全却消磨掉了。因此,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应从美读切入,让学生在美读中获得心灵的感动,在感动中体悟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例如,教学《散步》时,教师可以从饱含深情的美读切入,让学生在反复地听读、自由读、齐读中,感受亲情,感知责任;然后,在学生心有所动、心有所感、口不能言处,指导他们细致、深入地玩味、揣摩,求得“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
美读创造了悦耳悦心的听觉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意境的感受能力。
四、从文本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切入文本
文本是作者精心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很多创造性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入课文,对文本中的创造性因素加以认知,捕捉作者的创造智慧,利用这些创造性因素切入文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例如,教学《从三到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从三到万”这则故事,讨论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然后,引导他们印证并学习作者从故事中得出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认识和作者一致,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如果他们的认识多于或不同于文中的观点,也会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文本独特的创造性给语文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标,机智灵活地选择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创造性地教学课文,既能使学生清晰地窥探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深刻地领悟全文,也容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发现。作为一线教师,这值得我们关注并不断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
【关键词】教材 创造性切入 路径
创造性地切入文本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个性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文本、把握文本,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选择导读的切入点,接通文本思路和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文本
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有的题目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有的对理解主题有提示作用,有的对把握全文内容具有线索作用……因此,从课文题目切入文本,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白杨礼赞》时,我们就可以从题目切入:先析题,告诉学生“礼赞”就是“崇敬、赞美”的意思;然后由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赞美了白杨树的哪些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理清并归纳出作者由外而内、由形象到精神地描绘白杨树的写作思路;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明确由树及人进行象征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由文章题目切入文本,把题目作为导读线索,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索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零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二、从文眼、警句、关键词句等切入文本
“文眼”是文章的统领。抓住“文眼”切入文本,能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死亡,“笑”中有悲,“笑”就是本文的“文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把“笑”作为文本的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孔乙己有哪些可笑之处?孔乙己可笑的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笑孔乙己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孔乙己在讥笑声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情怀。
文本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敏锐洞察力,从这些名言警句切入文本,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千古名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领会花中君子的形象,如果能配以鲜活的莲花出水图,必然能使学生兴味盎然,同时在他们心中播下高尚纯洁的种子。
切入点也可以是文中的某一关键词句。例如,教学《变色龙》时,除了可以从“变”字入手外,教师还可以由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词句切入,引导学生探索这些行为细节产生的前因后果,窥测人物的内心世界。
切入点还可以是文中的某一部分。例如,教学《荔枝蜜》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结尾处的“化蜂”入手,并联系第一段的“厌蜂”,引出矛盾,促使学生进行探索,从而自然地进入对主体部分“念蜂”“赞蜂”的学习。
从文章中的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切入文本,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层层突破,是避免繁琐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
三、从文体特点切入文本
从文体特点切入文本,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记叙文,可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清行文脉络。例如,教学《老山界》时,可以引导学生标画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线路图,以此切入文本。
教学说明文,可以从说明对象入手,帮助学生区别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把握说明内容和说明特点,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例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以从事理说明入手,引导学生针对“向沙漠进军”设计问题,再理清说明内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等。
教读议论文,可以把论点作为切入点。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和观点。例如,教学《谈骨气》时,教师可以从“骨气”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针对“骨气”提出的见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以区别于孟子对“骨气”的解释,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读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切入。例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教师可以从环境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分析祥子拉车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导他们体会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进而认识到祥子生活的悲惨。
教读散文,可以从美读切入。有些散文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生命、人生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其内心的感动,这样的文章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如果从头至尾逐句逐段地分析,就把文本的灵气和神韵全却消磨掉了。因此,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应从美读切入,让学生在美读中获得心灵的感动,在感动中体悟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例如,教学《散步》时,教师可以从饱含深情的美读切入,让学生在反复地听读、自由读、齐读中,感受亲情,感知责任;然后,在学生心有所动、心有所感、口不能言处,指导他们细致、深入地玩味、揣摩,求得“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
美读创造了悦耳悦心的听觉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意境的感受能力。
四、从文本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切入文本
文本是作者精心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很多创造性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入课文,对文本中的创造性因素加以认知,捕捉作者的创造智慧,利用这些创造性因素切入文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例如,教学《从三到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从三到万”这则故事,讨论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然后,引导他们印证并学习作者从故事中得出的观点。如果学生的认识和作者一致,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如果他们的认识多于或不同于文中的观点,也会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文本独特的创造性给语文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标,机智灵活地选择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创造性地教学课文,既能使学生清晰地窥探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深刻地领悟全文,也容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发现。作为一线教师,这值得我们关注并不断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