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簡称,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过度蓄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肝。鉴于90%左右的脂肪肝与肥胖和代谢紊乱有关,故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主要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类型,其在肝脏脂肪沉积的基础上发生了炎症损伤和肝纤维化,可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我国四分之一成人患脂肪肝
随着饮食结构的西化和久坐少动生活方式的盛行,近30年来,我国居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起病渐趋低龄化,地域和城乡差异越来越小,是健康体检发现转氨酶增高的重要原因。如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25%的成人患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达50%以上。在所有脂肪肝中,10%~20%为脂肪性肝炎。
膳食能量过多,营养不均衡,常吃零食、加工食品、饮料、夜宵及不吃早餐等不健康饮食行为,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高发密切相关。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等,亦与脂肪肝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随着肥胖症的全球化流行,儿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也越来越常见,一般10岁以上儿童患病率比相对低龄的儿童高。中国上海一项针对9~14岁学生的肝脏超声检查研究发现,脂肪肝患病率为2.1%,超重和肥胖学生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9%和13.8%。在肥胖儿童中,短期内体重迅速增长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同年龄儿童相比,超重或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更高,且在体质指数、年龄相同的儿童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脂肪肝。
脂肪肝可致肝硬化、肝癌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特征是肝脏脂肪含量过高,也就是“肝脏得了肥胖病”。而肝脏肥胖是内脏肥胖、恶性肥胖,如果不及时、有效干预,会严重危害肝脏和肝外重要器官的健康。无论胖瘦、有无临床症状、是否有肝功能异常、是否饮酒,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任其发展、置之不理,则病情会缓慢进展,一旦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则可发生肝纤维化,进而发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在欧美国家肝硬化、肝癌和肝移植的病因排行榜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仅次于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还与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胆石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结直肠肿瘤等肝外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对照人群相比,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预期寿命短,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肝病的风险显著增高。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脂肪肝
成年后体重增加、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或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的患者,需要定期通过超声检查证实有无脂肪性肝病,有条件者还可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合并代谢综合征、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转氨酶持续增高、肝脏弹性值增加的脂肪肝患者,可能已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需要及时接受专业的个体化治疗。
防治脂肪肝,减轻体重最重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避免久坐、增加体育锻炼等,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并存的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性肝炎。其目的是减少体内脂肪,特别是肝脏脂肪含量,并保证骨骼肌含量,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炎。
超重和腹型肥胖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通过少吃多动使体重减少5%,可使单纯性脂肪肝完全消退,血液生化指标改善;减重7%以上,可使脂肪性肝炎程度减轻;减重10%以上,还能缓解脂肪性肝炎,逆转肝纤维化。合并肝脏酶学指标增高的患者,体重每下降1%,可使丙氨酸转氨酶下降8.3%;体重下降10%,则可使丙氨酸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现有的抗炎保肝药物只有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才能起到阻止肝纤维化进展和防治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在半年至1年内已经达到体重减轻目标的脂肪肝患者,应该实施长期减肥和防止体重反弹计划,以促进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炎持续缓解,并避免因体重反弹而前功尽弃。改变生活方式和应用相关药物仍不能有效减重和控制代谢紊乱的肥胖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腹腔镜或胃镜下手术减肥,从而有效治疗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炎。此外,体质指数正常但存在代谢紊乱的“瘦人”脂肪肝患者,同样需要节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重对非肥胖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比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更好,且更持久。
总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众多慢病之一,所有患者都应及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增加骨骼肌质量。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兼顾治疗心血管病和脂肪性肝炎,并显著提高药物对脂肪性肝炎及其并存疾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