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会”的两大谜团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13770509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武会”何以不过长江?
  
  “精武会”有很多难解之谜,譬如“精武会”的分会很多,奇怪的是,却没有一家分会设在北方。
  “精武会”起初一直在上海活动,1918年夏天,它才走出上海,在汉口成立了第一家分会(惟一一家跨过长江的分会,但紧邻长江)。此后,“精武会”的运行线路便始终在江南蜿蜒运行,先是于1919年成立“精武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基地“广州分会”,随后围绕着广州,辐射佛山、汕头、香港、澳门、厦门、宁波、绍兴——瞅着这些南方城市,大家难免会感到奇怪,“精武会”为什么不过长江呢?
  这确是个谜,倘若大家再联想到,精武的旗帜人物霍元甲是北方(天津)人,担任武术教练的大多数著名拳家如功力拳家赵连和、大战拳家张富猷、螳螂拳家罗光玉、鹰爪拳家陈子正等等,也都是北方人,那么“精武会”放弃北方、固守南国这一现象,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比如,“精武会”为什么不占领天津呢?从战略的眼光看,天津应该成为“精武会”占领的重要据点,天津是霍元甲的老家,天津有霍元甲的兄弟和儿子,尤其二儿子霍东阁,武艺高于其父,通英、法两国语言(霍东阁之妹霍东琴口述,见1984年第12期《武林》杂志)。尤为难得的是,霍东阁善于组织——他于1923年远赴印尼建立海外分会便是明证。假如“精武”总部委派霍东阁主持天津分会,以东阁之才,加上其霍公亲子的号召力,霍东阁或许会把天津搞成第二个“广州分会”,进而辐射整个华北,也未可知。
  没有人能很好地解释“精武会”的南国战略出于何种考虑,即便在武术研究者看来,它也是难解的谜团,比如载于《中华武术》杂志1983年第4期的《精武史录·三》中就说:“(精武会)扩展的路线不是北上而是南下,这可能与铁路交通方便有关,或因当时主事人是广东人氏——”仅仅是一种猜测。
  不过,“精武会”虽然止步于江南,从种种迹象看,它应该是有北上发展计划的,譬如1926年,“精武会”组织“精武旅行团”,北上天津、北京,宣传精武精神,据称,这个由38人组成的“精武旅行团”,在津、京两地极受欢迎,表演期间场场满座,盛况空前。这无疑是个利好的预示。无奈,不知阻于何种障碍,精武之花最终没能在北方生根开放。
  当时政府的冷落或许是原因之一,因为在“精武旅行团”北上之前的1924年,精武总会曾上书当时政府,请求将“精武会”纳入国立正轨扩大影响,结果未见回音(由“精武会”上书之举,也可看出它怀有北上之志)。
  另外,在笔者看来,趋于饱和的北方武术市场,似乎也阻止了“精武会”跨过长江。如众所知,武术各拳种由于多诞生在北方,在一百年前,中国的武术人口(包括拳师和武术爱好者)形成“北众南少”的局面,在“精武会”活动的时期,我们多闻北方武术家下江南,鲜见南方拳家北上求发展——大家从“精武会”的教练多为北方拳家这一现象也可窥见一些端倪。
  既然“精武会”的教练本就来自北方,他们的北派拳术又是在北方家乡学的,兼之北派拳术在北方又已传播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如此,让他们再返回北方教北派拳术,焉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过,在北方随处可见的北派拳术,在南方人眼里却属稀罕之物,从习者众,这也可从另一角度解释“精武会”何以钟情南方。事实证明,“精武会”在南方的发展势头极好,据1981年版的《中国近代体育史简编》记载,“精武会”在"1928年至1929年间——会员人数超过了四十万。”四十万!如此庞大的人数,在当时,是任何一家不管国立还是民间的武术组织所难以企及的。
  说来,“精武会”将重心由上海移至广州,堪称明智之举,广州濒临南洋,而南洋各地分布着大量的华侨群体,假若“精武会”的重心过于靠北,便很难如事实那样以广州为桥头堡,借助香港这块跳板,进而向东南亚扩展。
  
  “精武会”与内家拳何以井水、河水两不犯?
  
  “精武会”的另一奇怪之处在于它不教内家拳。
  从时间上说,“精武会”与内家拳几乎是同时红起来的,并在当年形成“隔江而治”的大致局面——“精武会”在江南星火燎原,内家三拳走红北方的半壁武林。
  前面我们说过,“精武会”的武术教练多来自北方,从这份情缘看,生于北方、红于北方的内家拳,应该与“精武会”有更多亲密接触才对,何以双方你瞅我、我看你,各走各的阳关道?综观“精武会”历史,教练席上只出现过一位内家拳名手,即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不过吴大师任教时间不长就匆匆离去。这事岂不有点怪?
  表面再难解的事也有其内在的蹊跷,以笔者看来,起码有如下几个原因,致使“精武会”和内家拳井水、河水两不犯。
  头一宗,双方在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上不协调。比如“精武会”传授的北派拳术功力拳、螳螂拳等,习惯上称外家拳,尽管内、外两家拳术都浸透着中国本土文化,但外家拳人世,突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一面。内家拳超脱,重在展示中国文化中的“超然玄远”。涉及到训练上,外家拳方法直观,“形而下”;内家拳玄奥,“形而上”。另外在文化介入方面,外家拳文化自觉的成分少,属于一种文化积淀,且积淀的是儒家“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内家拳正相反,它是文人的宠儿,被文化自觉地介人着,身披外家拳鲜见的阴阳、五行、八卦、道禅等华彩外衣。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入世的、以硬抗硬的外家拳与精武会“强国强种”的宗旨殊途同归,容易一拍即合。
  其二,“精武会”旗下虽然拳派众多,但在推广宣传上,一律统归在“武术”这一大概念之下,不突出具体哪一门派,这种“模糊”做法,对于历史悠久的外家拳构不成障碍,新兴的内家拳未必能接受。内家拳红了是不假,但刚坐稳江山的内家拳,尚未学会如何怡然地放下架子到“民营店”里打工,内家拳更热衷与正统的“国营店”签立合同。譬如,1927年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开张时,不肯屈尊进“精武会”的内家拳(包括外家拳)名手们,纷纷不远万里应招前往。
  其三,国立的“中央国术馆”近乎纯粹的武术馆校,以培养格斗能手为目的,设有“国考”擂台供学员登台比赛,学生如果获胜,老师即因徒而贵,风光无限。“精武会”尽管打着武术的旗号,却不单纯传授武术,会内还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台球、体操、射击等现代西方体育,之外尚有京剧、音乐、书画、摄影等文艺组,这表明“精武体育会”是个以武术为龙头的文体组织,重在参与,重在强健身心,这种带有西方体育倾向且不追求打造尖子人才的做法,使得许多欲借“精武会”立万扬名的内、外家拳师丧失兴趣。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依托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移动终端,微课教学法随之兴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学习者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极大的满足了
为了对含有多个特征向量的分类矩阵对象数据进行描述,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簇间信息的分类矩阵对象数据的聚类算法(between-cluster k-modes,简称BC-k-modes).该算法利用k-mode
基于某大跨度空间结构,对板弹簧支座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边界条件的设置和板弹簧的设计计算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选择适宜的支座能够简化结构受力特性、节省材料、延
一、案例背景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2017年朝阳区教育督导室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督导,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全面的认识,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外,对人文学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更容易提高孩子的文化道德修养.音乐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