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连谓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句子中带有一个隐含的特殊空主语,其句式可以归纳为公式S1+V1+N(+S2)+V2。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S1+V1+N(+S2)+V2句式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该句式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限制关系及生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S1+V1+N(+S2)+V2句式具有双维度拓展结构和双向语义指向的句式特点;最后,从语言学本身和人脑认知的角度,对空主语隐含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 特殊连谓句 空语类 句式分析
一、引言
现代汉语里有一类比较特殊但很有意思的句子。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
(2)那件衣服掉炉子里烧了。
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似乎都是普通的连谓句,但实际上,只有第二个句子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般连谓句。第二个句子的谓词与主语有着直接的语义联系,可以理解成“那件衣服掉炉子里了”和“那件衣服烧了”两个动作的先后完成。第一句却不相同,句中的主语与各个谓词性成分并非都有直接的语义联系:主语“那些葡萄”只与第一个连谓部分“酿葡萄酒”相关,与第二个谓词“喝”没有直接的联系——葡萄是不能喝的。在这里,喝葡萄酒的是一个能发出“喝”这个动作的施事,但它却不是“那些葡萄”。显然,这个施事是本应该出现在句子中,却并没有出现的成分,它在句子深层结构中具有特定的句法功能,但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上却没有出现,始终处于一个空位置。在生成语法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中,称这种成分为空语类,当这个空语类处在主语位置时,便是一个空主语,第一个句子“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就是一个含有空主语的连谓句。①它代表了现代汉语连谓句中一类很特殊的句子。我们认为句首的名词性成分是全句的主语(为了与空主语区分开,在这里称为大主语),记作S1,谓词记作V,谓词的宾语记作N,特殊的空主语记作S2。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如“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新买的布做衣服穿了”等。“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这类句子则可以被描写为S1+V1+N(+S2)+V2——一种含有空主语的特殊连谓句。这种句子在内部关系上具有能区别于一般连谓句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制约着句子内部的各个成分,从而使S1+V1+N(+S2)+V2句式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特点。
二、S1+V1+N(+S2)+V2句式的内部关系与生成条件
特殊连谓句S1+V1+N(+S2)+V2能够呈现出上述的特殊性,是与句子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分不开的,这直接关系到了这种句子究竟是如何生成的。S1+V1+N(+S2)+V2句式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存在一个隐含的S2,因此我们先从两个主语谈起。
(一)S1与S2的特点及限制关系
S1+V1+N(+S2)+V2这一句式含有一个“(S2)”,也就是空主语,这种句式之所以能够区别于一般连谓句,首先就在于句子的大主语与空主语关系的特殊性。
1.S1与S2不同标
从生成语法管辖与约束理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连谓句都可以被认为含有空语类。如:
(3)小王i穿好衣服ei下楼ei吃饭。
根据标注,我们可以看出,在句子中的每一个e处都有一个空语类,作它管辖的动词的主语,这个空语即是句子的主语“小王”。但是S1+V1+N(+S2)+V2这种句式,我们经过标记得出的结果却是这样的:
(4)家里寄来的钱i买鸡蛋e'i吃了
我们发现,“吃”前面的空主语e'与前一个句子的e不同,这个e'并不是句子句首的主语“家里寄来的钱”,而是一个和它语音形式和所指内容完全不同的特殊的空主语。在描写语法现象时,生成语法用t表示语迹(trace),用下标来表示词语间的语义关系,若两个成分有共指关系,则使用相同的下标。[1]若相关的名词性词组具有用同一个字母符号所表示的共指关系,那么称为它们同标(coindexati-on)。[2]汉语里,同标即意味着词语的能指与所指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般连谓句中的大主语与空主语同标,而S1+V1+N(+S2)+V2中大主语S1与空主语S2不同标。
2.大主语S1的限制条件
在S1+V1+N(+S2)+V2句式中,大主语与空主语之所以能呈现出上述特殊关系,不仅在于句子中隐含有特殊的空主语,也在于句首具有特殊的大主语S1。如:
(5)老张家孩子多,收入少,只有最小的孩子送学校读书了。(空主语为“最小的孩子”)
(6)大哥醉醺醺地看着我说:他借给我的钱买烧酒喝了。(空主语为“大哥”)
(7)草原上的羊送天朝大国纳贡了。(空主语为“纳贡的人”)
从例句的对比可以看出,若S1+V1+N(+S2)+V2成立,S1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有生命,但不能是指称具有人类意识的物体的词。一旦大主语违反了这一规定,句子的空主语也将不再与大主语不同标。
3.S2的限制条件
我们已经分析出,S1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不能是指称有意识、有认知能力的物体的词。既然大主语与空主语不同标,能充当空主语S2的词正是不能充当S1的词,这些词一定有人类一样的独立意识,基本上是指人的名词,如称谓语、代词等。S2的范围,可以借助数学里面集合的概念来解释。用韦恩图来表示,方框代表所有的名词集合,S1与S2互为补集,如下图所示:
能够充当空主语S2的是名词中那些能够表示人的词,这些词的所指有独立的意识和认知能力,可以是称谓语或代词等。
有一些句子,大主语S1也符合上面的规定,但不能体现出S1与S2不同标的特性。如:
(8)那件衣服掉炉子里烧了。(空主语为“那件衣服”)
(9)桌椅搬出去维修了。(空主语为“桌椅”)
这说明,这种句子还有进一步的条件限制,这个限制是来自第一个谓词V1的。
(二)S1与V1的限制关系
S1+V1+N(+S2)+V2句式中的大主语S1通过V1完成了一种变换,经变换后的S1转换成了与V1相关的事物S1',S1'又通过连谓句中动词V1与V2的联系,而得以与V2联系起来,这样,S1原本在语义上与V2无关,却能与V2建立联系,从而使得句子在语流和语义上通畅起来。这种变换可能有以下多种方式:
1.加工、转换
V1,S1经过加工转换,发生了外在形态的变化,变化后的S1则能够与V2联系。如:
(10)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空主语为“喝酒的人”)
(11)燕子兴冲冲地跑过来,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报告队长!打回来的野鸡熬鸡汤喝了!”(空主语为“燕子”)
葡萄和野鸡本来都是只能用来吃不能用来喝的,与最后一个谓词“喝”毫无联系,但是经过了酿制加工和烹饪,它们变成了液态的酒和肉汤,这就与谓词“喝”联系起来了。于是,葡萄能“喝”了,鸡也能“喝”了。
2.物质的交换
(12)那条项链换钱买书了。(空主语为“买书的人”)
(13)由于大哥一时糊涂,和秦五爷定下赌约,我们的传家宝就这样典当掉打赌去了。(空主语为“大哥和秦五爷”)项链不能买书,传家宝也不能打赌,但是经过句子中第一个谓词的语义上的转换,项链被换成了钱,就能够买书了,传家宝被典当,也换成了钱,也就能够用来赌博了。
3.形态改变
这种改变,S1只是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变。如:
(14)柳记粮店老板气冲冲地质问大小姐玉哪儿去了,大红昂着头,倚在门口,嘴里吐着瓜子儿皮儿,漫不经心地说着:“那块玉打手镯戴了!”(空主语为“大红”)
(15)是啊,咱妈新买的布料做过年的衣服穿了呗。(空主语为“穿衣服的人”)
第一个句子中的玉本来不能戴②,但是经过第一个连谓成分“打手镯”被转换成了手镯,语义上变得通畅了。第二个句子也是一样,“布料”通过形态改变做成了衣服,则能够和“穿”相搭配。
4.逻辑意义上的转换
逻辑意义上的转换不同于以上的变换,第一个谓词通过一种逻辑关系将大主语和最后一个谓词联系起来,经过V1的意义上的变换,大主语与最后一个谓词联系起来了。
(16)老黄牛的头祭天求雨了。(空主语为“求雨的人”)
(17)街头的酒店开张迎客了。(空主语为“酒店老板”)
两个句子中的主语经过的转换过程是在逻辑意义层面的,如第一个句子中黄牛的头直接用来祭天,而祭天才可以求雨。
三、S1+V1+N(+S2)+V2的句式特点
上文讨论了S1+V1+N(+S2)+V2句式中各句法成分之间的限制关系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初步探寻出这种句式深层的句式特点。
(一)横纵双纬度拓展的结构
S1+V1+N(+S2)+V2句式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横向和纵深双向分布的结构特征,横向上它以线性序列分布,纵向上又朝纵深方向分布。
首先,虽然句子S1+V1+N(+S2)+V2的大主语S1和空主语S2不同标,但是句子在理解和使用时却很紧凑,这是因为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中,虽然没有空主语S2的参与,S1、V1、V2在语义上能够紧密衔接,以线性序列整齐分布。我们依旧以“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为例:
(18)家里寄来的钱(S1)买(V1)鸡蛋(N)吃(V2)了: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了&鸡蛋被吃了钱最终花在吃的上了。
S1“家里寄来的钱”的直接用途和目的是V1“买鸡蛋”,最终的根本用途和目的是V2“吃”,S1要先完成V1,然后才能实现V2。句子在语义上成立且连贯,需要一个先后完成的顺序,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紧扣,实现上一个目的的同时下一个动作就开始进行,它们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序列结构,即:
S1V1V2
其次,与这种线性分布并存的是纵向上的纵深分布,二者同时向两个维度拓展开去。
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
A.家里寄来钱了A'.买鸡蛋吃了
B.买鸡蛋
C.鸡蛋被吃了(吃鸡蛋的是一个空主语)
句子可以先分解成两个大命题A与A’,即“家里寄来钱了”和“买鸡蛋吃了”。命题A'又可以分解成两个命题,即命题B“买鸡蛋”和命题C“鸡蛋被吃了”。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看成是由三个最简命题A、B、C叠加而成,每一个命题都是独立且层层深入的:命题A为在最上层;命题B为在中间层;命题C在最底层。其中,命题A是整个句子的上层原因,命题B和命题C是命题A的下层结果,即回答“家里寄来的钱”怎么样了;同时,在下层结果中,命题C又是命题B的进一步结果,命题B回答了“鸡蛋怎么样了”这个问题。三个命题由A、B、C的顺序逐层深入,构成句子的纵深结构。
我们将另一个与S1+V1+N(+S2)+V2句式表层结构相同的一般连谓句也做这种分析,发现不能得出合法的结果,这说明这种纵深结构是S1+V1+N(+S2)+V2句式所独有的。如:
(19)出土的文物捐博物馆收藏了
A.文物出土了 A'.捐博物馆收藏了
*B.捐博物馆
*C.博物馆被收藏了(博物馆收藏了文物)
按照上面的分析,句子“出土的文物捐博物馆收藏了”首先被分解成“文物出土了”(A)和“捐博物馆收藏了”(A')两个命题,命题“捐博物馆收藏了”按照上面的分析又分析称命题“捐博物馆”(B)和命题“博物馆被收藏了”(C)。但是我们知道,按照原来的句义,这两个命题是不对的:命题B中,捐的不是博物馆,而是文物被捐到了博物馆,命题C中,被收藏的也不是博物馆,而是博物馆收藏了文物。
(二)双向的特殊语义指向
由于S1+V1+N(+S2)+V2句式在结构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句式结构也导致了S1+V1+N(+S2)+V2句式在语义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看下面两个句子:
(20)他 买 菜去 了。
S1 + V1 + N +V2
(21)那些葡萄 酿 葡萄酒喝 了。
S1+ V1+N+ (S2)+ V2
从标记中可以看出,一般连谓句的语义指向很简单,但是这种特殊连谓句的语义指向关系却复杂得多。例(20)中,主语S1“他”发出“买菜”“去”两个动作,V1“买”指向N“菜”。例(21)情况却完全不同,句子中谓词和主语的指向都发成变化,V1和S2都同时指向两个方向,V1“酿”指向S1“那些葡萄”,“那些葡萄”是“酿”的受事主语,“葡萄酒”是“酿”的宾语,表示结果;同时,S2指向V2和V1,是二者的施事主语,喝葡萄酒的是S2,酿葡萄酒的也是S2;第二个谓词V2的语义指向用虚线表示,在这里是指它的指向不定:V2可能指向N,如这个句子中所示:“喝”的宾语也是N“葡萄酒”,同时V2可以自己带一个宾语,当V2有自己独立的宾语时,V2就指向这个它自带的宾语了,比如“那条项链换钱买书了”这句话,V2“买”带有宾语“书”,那么它指向自己的宾语“书”,不指向V1的宾语。
综上可以得出,S1+V1+N(+S2)+V2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连谓句,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句子中隐含了一个与句首大主语不同标的空主语,句子内部各个成分由于这个空主语的存在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殊的条件限制。这一系列的限制和关系使得S1+V1+N(+S2)+V2句式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即结构上的双维度拓展和语义上的双向指向。
内容注释:
①有些语法书中认为连谓句的特点之一为主语能够与各个连谓成分构成主谓短语,或者说连谓成分联系着同一个名施,这个特点与本文研
究的特殊连谓句并不矛盾,在这种含有空主语的特殊连谓句中,空主语联系着各个连谓成分,充当它们的名施。
②这里原文语境中的玉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与我们平常说的可以佩戴的玉不同,因此这里的“玉”不能直接戴。
引用注释:
[1]见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第316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
[2]见吴刚《生成语法研究》,第184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徐烈炯.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5).
[3]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刚.生成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曾静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现代汉语 特殊连谓句 空语类 句式分析
一、引言
现代汉语里有一类比较特殊但很有意思的句子。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
(2)那件衣服掉炉子里烧了。
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似乎都是普通的连谓句,但实际上,只有第二个句子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般连谓句。第二个句子的谓词与主语有着直接的语义联系,可以理解成“那件衣服掉炉子里了”和“那件衣服烧了”两个动作的先后完成。第一句却不相同,句中的主语与各个谓词性成分并非都有直接的语义联系:主语“那些葡萄”只与第一个连谓部分“酿葡萄酒”相关,与第二个谓词“喝”没有直接的联系——葡萄是不能喝的。在这里,喝葡萄酒的是一个能发出“喝”这个动作的施事,但它却不是“那些葡萄”。显然,这个施事是本应该出现在句子中,却并没有出现的成分,它在句子深层结构中具有特定的句法功能,但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上却没有出现,始终处于一个空位置。在生成语法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中,称这种成分为空语类,当这个空语类处在主语位置时,便是一个空主语,第一个句子“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就是一个含有空主语的连谓句。①它代表了现代汉语连谓句中一类很特殊的句子。我们认为句首的名词性成分是全句的主语(为了与空主语区分开,在这里称为大主语),记作S1,谓词记作V,谓词的宾语记作N,特殊的空主语记作S2。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如“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新买的布做衣服穿了”等。“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这类句子则可以被描写为S1+V1+N(+S2)+V2——一种含有空主语的特殊连谓句。这种句子在内部关系上具有能区别于一般连谓句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制约着句子内部的各个成分,从而使S1+V1+N(+S2)+V2句式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特点。
二、S1+V1+N(+S2)+V2句式的内部关系与生成条件
特殊连谓句S1+V1+N(+S2)+V2能够呈现出上述的特殊性,是与句子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分不开的,这直接关系到了这种句子究竟是如何生成的。S1+V1+N(+S2)+V2句式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存在一个隐含的S2,因此我们先从两个主语谈起。
(一)S1与S2的特点及限制关系
S1+V1+N(+S2)+V2这一句式含有一个“(S2)”,也就是空主语,这种句式之所以能够区别于一般连谓句,首先就在于句子的大主语与空主语关系的特殊性。
1.S1与S2不同标
从生成语法管辖与约束理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连谓句都可以被认为含有空语类。如:
(3)小王i穿好衣服ei下楼ei吃饭。
根据标注,我们可以看出,在句子中的每一个e处都有一个空语类,作它管辖的动词的主语,这个空语即是句子的主语“小王”。但是S1+V1+N(+S2)+V2这种句式,我们经过标记得出的结果却是这样的:
(4)家里寄来的钱i买鸡蛋e'i吃了
我们发现,“吃”前面的空主语e'与前一个句子的e不同,这个e'并不是句子句首的主语“家里寄来的钱”,而是一个和它语音形式和所指内容完全不同的特殊的空主语。在描写语法现象时,生成语法用t表示语迹(trace),用下标来表示词语间的语义关系,若两个成分有共指关系,则使用相同的下标。[1]若相关的名词性词组具有用同一个字母符号所表示的共指关系,那么称为它们同标(coindexati-on)。[2]汉语里,同标即意味着词语的能指与所指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般连谓句中的大主语与空主语同标,而S1+V1+N(+S2)+V2中大主语S1与空主语S2不同标。
2.大主语S1的限制条件
在S1+V1+N(+S2)+V2句式中,大主语与空主语之所以能呈现出上述特殊关系,不仅在于句子中隐含有特殊的空主语,也在于句首具有特殊的大主语S1。如:
(5)老张家孩子多,收入少,只有最小的孩子送学校读书了。(空主语为“最小的孩子”)
(6)大哥醉醺醺地看着我说:他借给我的钱买烧酒喝了。(空主语为“大哥”)
(7)草原上的羊送天朝大国纳贡了。(空主语为“纳贡的人”)
从例句的对比可以看出,若S1+V1+N(+S2)+V2成立,S1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有生命,但不能是指称具有人类意识的物体的词。一旦大主语违反了这一规定,句子的空主语也将不再与大主语不同标。
3.S2的限制条件
我们已经分析出,S1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但不能是指称有意识、有认知能力的物体的词。既然大主语与空主语不同标,能充当空主语S2的词正是不能充当S1的词,这些词一定有人类一样的独立意识,基本上是指人的名词,如称谓语、代词等。S2的范围,可以借助数学里面集合的概念来解释。用韦恩图来表示,方框代表所有的名词集合,S1与S2互为补集,如下图所示:
能够充当空主语S2的是名词中那些能够表示人的词,这些词的所指有独立的意识和认知能力,可以是称谓语或代词等。
有一些句子,大主语S1也符合上面的规定,但不能体现出S1与S2不同标的特性。如:
(8)那件衣服掉炉子里烧了。(空主语为“那件衣服”)
(9)桌椅搬出去维修了。(空主语为“桌椅”)
这说明,这种句子还有进一步的条件限制,这个限制是来自第一个谓词V1的。
(二)S1与V1的限制关系
S1+V1+N(+S2)+V2句式中的大主语S1通过V1完成了一种变换,经变换后的S1转换成了与V1相关的事物S1',S1'又通过连谓句中动词V1与V2的联系,而得以与V2联系起来,这样,S1原本在语义上与V2无关,却能与V2建立联系,从而使得句子在语流和语义上通畅起来。这种变换可能有以下多种方式:
1.加工、转换
V1,S1经过加工转换,发生了外在形态的变化,变化后的S1则能够与V2联系。如:
(10)那些葡萄酿葡萄酒喝了。(空主语为“喝酒的人”)
(11)燕子兴冲冲地跑过来,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报告队长!打回来的野鸡熬鸡汤喝了!”(空主语为“燕子”)
葡萄和野鸡本来都是只能用来吃不能用来喝的,与最后一个谓词“喝”毫无联系,但是经过了酿制加工和烹饪,它们变成了液态的酒和肉汤,这就与谓词“喝”联系起来了。于是,葡萄能“喝”了,鸡也能“喝”了。
2.物质的交换
(12)那条项链换钱买书了。(空主语为“买书的人”)
(13)由于大哥一时糊涂,和秦五爷定下赌约,我们的传家宝就这样典当掉打赌去了。(空主语为“大哥和秦五爷”)项链不能买书,传家宝也不能打赌,但是经过句子中第一个谓词的语义上的转换,项链被换成了钱,就能够买书了,传家宝被典当,也换成了钱,也就能够用来赌博了。
3.形态改变
这种改变,S1只是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变。如:
(14)柳记粮店老板气冲冲地质问大小姐玉哪儿去了,大红昂着头,倚在门口,嘴里吐着瓜子儿皮儿,漫不经心地说着:“那块玉打手镯戴了!”(空主语为“大红”)
(15)是啊,咱妈新买的布料做过年的衣服穿了呗。(空主语为“穿衣服的人”)
第一个句子中的玉本来不能戴②,但是经过第一个连谓成分“打手镯”被转换成了手镯,语义上变得通畅了。第二个句子也是一样,“布料”通过形态改变做成了衣服,则能够和“穿”相搭配。
4.逻辑意义上的转换
逻辑意义上的转换不同于以上的变换,第一个谓词通过一种逻辑关系将大主语和最后一个谓词联系起来,经过V1的意义上的变换,大主语与最后一个谓词联系起来了。
(16)老黄牛的头祭天求雨了。(空主语为“求雨的人”)
(17)街头的酒店开张迎客了。(空主语为“酒店老板”)
两个句子中的主语经过的转换过程是在逻辑意义层面的,如第一个句子中黄牛的头直接用来祭天,而祭天才可以求雨。
三、S1+V1+N(+S2)+V2的句式特点
上文讨论了S1+V1+N(+S2)+V2句式中各句法成分之间的限制关系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初步探寻出这种句式深层的句式特点。
(一)横纵双纬度拓展的结构
S1+V1+N(+S2)+V2句式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横向和纵深双向分布的结构特征,横向上它以线性序列分布,纵向上又朝纵深方向分布。
首先,虽然句子S1+V1+N(+S2)+V2的大主语S1和空主语S2不同标,但是句子在理解和使用时却很紧凑,这是因为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中,虽然没有空主语S2的参与,S1、V1、V2在语义上能够紧密衔接,以线性序列整齐分布。我们依旧以“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为例:
(18)家里寄来的钱(S1)买(V1)鸡蛋(N)吃(V2)了: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了&鸡蛋被吃了钱最终花在吃的上了。
S1“家里寄来的钱”的直接用途和目的是V1“买鸡蛋”,最终的根本用途和目的是V2“吃”,S1要先完成V1,然后才能实现V2。句子在语义上成立且连贯,需要一个先后完成的顺序,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紧扣,实现上一个目的的同时下一个动作就开始进行,它们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序列结构,即:
S1V1V2
其次,与这种线性分布并存的是纵向上的纵深分布,二者同时向两个维度拓展开去。
家里寄来的钱买鸡蛋吃了
A.家里寄来钱了A'.买鸡蛋吃了
B.买鸡蛋
C.鸡蛋被吃了(吃鸡蛋的是一个空主语)
句子可以先分解成两个大命题A与A’,即“家里寄来钱了”和“买鸡蛋吃了”。命题A'又可以分解成两个命题,即命题B“买鸡蛋”和命题C“鸡蛋被吃了”。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看成是由三个最简命题A、B、C叠加而成,每一个命题都是独立且层层深入的:命题A为在最上层;命题B为在中间层;命题C在最底层。其中,命题A是整个句子的上层原因,命题B和命题C是命题A的下层结果,即回答“家里寄来的钱”怎么样了;同时,在下层结果中,命题C又是命题B的进一步结果,命题B回答了“鸡蛋怎么样了”这个问题。三个命题由A、B、C的顺序逐层深入,构成句子的纵深结构。
我们将另一个与S1+V1+N(+S2)+V2句式表层结构相同的一般连谓句也做这种分析,发现不能得出合法的结果,这说明这种纵深结构是S1+V1+N(+S2)+V2句式所独有的。如:
(19)出土的文物捐博物馆收藏了
A.文物出土了 A'.捐博物馆收藏了
*B.捐博物馆
*C.博物馆被收藏了(博物馆收藏了文物)
按照上面的分析,句子“出土的文物捐博物馆收藏了”首先被分解成“文物出土了”(A)和“捐博物馆收藏了”(A')两个命题,命题“捐博物馆收藏了”按照上面的分析又分析称命题“捐博物馆”(B)和命题“博物馆被收藏了”(C)。但是我们知道,按照原来的句义,这两个命题是不对的:命题B中,捐的不是博物馆,而是文物被捐到了博物馆,命题C中,被收藏的也不是博物馆,而是博物馆收藏了文物。
(二)双向的特殊语义指向
由于S1+V1+N(+S2)+V2句式在结构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句式结构也导致了S1+V1+N(+S2)+V2句式在语义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看下面两个句子:
(20)他 买 菜去 了。
S1 + V1 + N +V2
(21)那些葡萄 酿 葡萄酒喝 了。
S1+ V1+N+ (S2)+ V2
从标记中可以看出,一般连谓句的语义指向很简单,但是这种特殊连谓句的语义指向关系却复杂得多。例(20)中,主语S1“他”发出“买菜”“去”两个动作,V1“买”指向N“菜”。例(21)情况却完全不同,句子中谓词和主语的指向都发成变化,V1和S2都同时指向两个方向,V1“酿”指向S1“那些葡萄”,“那些葡萄”是“酿”的受事主语,“葡萄酒”是“酿”的宾语,表示结果;同时,S2指向V2和V1,是二者的施事主语,喝葡萄酒的是S2,酿葡萄酒的也是S2;第二个谓词V2的语义指向用虚线表示,在这里是指它的指向不定:V2可能指向N,如这个句子中所示:“喝”的宾语也是N“葡萄酒”,同时V2可以自己带一个宾语,当V2有自己独立的宾语时,V2就指向这个它自带的宾语了,比如“那条项链换钱买书了”这句话,V2“买”带有宾语“书”,那么它指向自己的宾语“书”,不指向V1的宾语。
综上可以得出,S1+V1+N(+S2)+V2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连谓句,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句子中隐含了一个与句首大主语不同标的空主语,句子内部各个成分由于这个空主语的存在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殊的条件限制。这一系列的限制和关系使得S1+V1+N(+S2)+V2句式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即结构上的双维度拓展和语义上的双向指向。
内容注释:
①有些语法书中认为连谓句的特点之一为主语能够与各个连谓成分构成主谓短语,或者说连谓成分联系着同一个名施,这个特点与本文研
究的特殊连谓句并不矛盾,在这种含有空主语的特殊连谓句中,空主语联系着各个连谓成分,充当它们的名施。
②这里原文语境中的玉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与我们平常说的可以佩戴的玉不同,因此这里的“玉”不能直接戴。
引用注释:
[1]见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第316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
[2]见吴刚《生成语法研究》,第184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徐烈炯.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5).
[3]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刚.生成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曾静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