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存在测试监管不够有力,测试员单日工作量过高,测试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改进工作的相应建议,以期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培训 测试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是一项政策性、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工作的可信度带来很大影响。湖南益阳市的PSC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测试监管问题
  为确保PSC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5月21日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其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本辖区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第二十一条规定:“检查测试质量主要采取抽查复听测试录音的方式。”可见,“抽查复听测试录音”是测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测试质量的一个监督机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可对整个测试工作产生一定约束,杜绝各个工作环节的随心所欲,又可检查测试员的工作质量,了解测试员的工作水平。但是,目前在抽查复审环节上存在漏洞,主要是抽查复听的测试录音不是随机抽取的,而是各测试站甚至测试员自己选定的。这样的抽查复听容易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监督考察的目的,应予以改正。因测试评分带有一定主观性,存在各地测试站之间或同一测试站不同测试员之间把握测试标准不一致现象,致使出现个别应试人员“择地”(选择测试站)或“择人”(选择测试考场和测试员)而试的现象。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可通过定期组织测试员交流和测试员培训予以规避。PSC有别于其他语言能力测试,完全是测试员凭听觉判断,测试员的测试能力和纪律管理对测试工作的健康开展至关重要。国家语委颁布的《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第十一条规定:“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对国家级测试员,省级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对省级测试员,每2~3年进行一次工作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态度、测试能力、测试工作量、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等。”《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测试工作人员违反测试规定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暂停测试工作、解除聘任或宣布测试员证书作废等处理,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实际上,因人力物力所限,自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还未对测试员进行过全面考核,当然更谈不上对测试员的奖惩。今后应落实这一规定,对测试员加以考核,奖罚分明,优胜劣汰。考核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应包括普通话口语水平、测试能力、政策理论水平、工作纪律及职业道德。
  二、测试员工作额度问题
  PSC是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体的繁重工作,完全要凭听觉感受来确定应试人的发音状况,没有任何辅助工具。仅凭听觉去捕捉稍纵即逝的读音难度很大,它需要测试员时刻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旺盛的精力,稍有放松,就会影响测试的准确度。要保证测试的质量,每个测试员每天的工作量不宜太多,国家语委为此规定每天的测试量不得超过30人。但为了节省测试成本,一些测试站要求每天测试达50人。如果只按每位考生用时10分钟计算,测试员一天要工作9小时左右,中间没有分秒休息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测试准确度,又伤害了测试员的健康以及对测试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为保证PSC的质量,应该妥善分配测试经费,严格执行国家对于测试工作量的规定,切实维护测试员的权益,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
  三、应试人员培训问题
  原国家语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仲哲明说,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有计划地抓好应试人员的测前培训”。要以培训保测试,以测试促培训。如果只训不测,就会力度不够,难以迅速普及普通话并提高水平;如果只测不训,就难免会导致推普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普通话培训是测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测试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测试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加速推普进程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随着PSC的开展,各地的普通话培训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各种各样的普通话培训,既对学习者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培训机构还不能充分认识测试与培训的关系以及培训的目的。因为培训是收费的,培训和测试又是同一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培训,个别测试站便把培训和测试相挂钩,把培训当作敛财手段,只要交钱参加培训,考试成绩上便可以进行照顾。这样做严重破坏了培训和测试的声誉,使不少学习者对培训持怀疑和消极态度。对此测试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即使是严肃的培训,也存在效果不能持久的问题。有些人员培训期间学习积极性很高,普通话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但培训出来的普通话水平很难保持,用不了多久就又退回到培训前的水平了。原因有二:一是培训人员培训态度不端正。参加普通话培训者出于被迫的职业需要,为了能在短期内通过测试,就抱着应付过关的态度参加培训,培训时很认真,测试过后就不再坚持练习;二是普通话学习本身有一定难度。让一个人掌握普通话知识并学会正确发音并不难,但要让正确的发音方法变成自觉的发音习惯,也就是真正掌握普通话并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必须坚持长期不懈地练习,不断重复,其间的枯燥、厌倦自不待言。培训机构应该对上述问题有充分认识,努力提高培训人员对普通话标准化、规范化的认识,端正培训人员的学习态度,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培训成为学习普通话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办培训班需要教师,培训班任课教师的合格与否对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普通话测试以语音测试为主,普通话培训也主要是语音的培训。儿童的发音器官、肌肉还没有定型,有很大的弹性或可塑性,模仿能力强,学习语音主要是靠模仿。参加普通话培训的学员多是成年人,他们的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较差,对于他们来说,普通话的语音学习,需要在科学的语音学理论指导下,对语音进行分析、综合,再通过大量自觉而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够掌握,因此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一些培训班,认为只要是测试员就可以担任培训授课任务。其实不然,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和教学能力是两回事,有的测试员只具备听说能力,语音理论基础并不扎实,甚至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测试员上培训课往往重实践、轻理论,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普通话培训教师也应持证上岗,普通话测试管理机构可聘用一批既具有语音理论基础,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测试员担任各地培训班的教师,以保证普通话培训的质量。同时,作为测试员,应该在从事测试实践工作之余,开展测试规范化研究和普通话的科研工作,以此推动PSC工作的健康开展,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
  干规定[Z].1997.
  [7]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Z].2003.
  (尹琪 湖南益阳 湖南城市学院 41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词典学在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发生了研究转向。符合认知规律编纂词典可以使其在外语学习者习得词汇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OALECD(第七版)在宏观、微观和中观结构的编排上体现了人类认知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习者自主词汇习得的能力。  关键词:词典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中观结构 词汇习得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为词典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越
期刊
摘 要: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论文详细考察了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光山方言“儿”独立发音时为辅音自成的音节[35];在儿化音节中,除了有的韵尾会丢失,韵腹发生类似普通话的变化外,其不同于普通话的是儿化音节增加了卷舌边辅音韵尾[],而不仅仅是普通话的卷舌动作。文章还综合了各地方言儿化现象的已有研究,从语音角度给汉语的儿化现象分类。  关键词:光山方言儿化语音    光山县属河南省信阳市。光山方
期刊
摘 要:谜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谜语的构建与解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王文斌(2007)的“主体自洽原则”为视角,探解谜语中隐喻的建构与解读。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运作机制:连接、冲洗和合流。在解读谜语中的隐喻时,谜语中的隐喻需要更加严格的条件才能合流,即在冲洗过程中,谜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在谜底所包含的输入空间中找到相对应的点。  关键词:谜语 隐喻 主体自
期刊
摘 要:“策”是一个极富长沙方言特色的词,包含丰富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扯”和“策”的意义,引出主题,再分析“策”在长沙方言中的义项,总结别家“策”之由来观点。最后,总结“策”的流行原因,并从词典及传媒节目中对“策”进行考证及源流考释,认为“策”是来源于“扯”。  关键词:扯策呫詀    一、引言  “扯”:《康熙字典》:扯《正字通》俗撦字。《正韻箋》扯,本作撦。撦 chě(形声,从手,奢声)。
期刊
摘 要:生态翻译学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综合整体性研究,该理论提出“以译者为中心”及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石钟山记》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林语堂古文翻译,并凸显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译者提出的高要求及读者反馈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古文翻译林语堂    一、引言  2006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该理论提出了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常见于网络词汇中的关于建筑物和水的概念隐喻,以此说明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源于现实经验,因为人们通常会利用概念间的映射来完成对陌生或者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之后,人们会在此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概念隐喻创造出更多描述新事物的词汇。进而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一种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力用具。本文同样印
期刊
摘 要:洮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北方言,属中原官话,兼具江淮方言、吴方言特点,其中的语气词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从大量方言事实出发,对洮州方言的15个单用语气词和20组连用语气词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并从其语音及使用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说明了它们在成句、表示事态变化及表达各种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并对照普通话语气词的用法,探讨了洮州方言语气词存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洮州方言语气词语音形
期刊
摘 要:造词法是词汇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部分,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造词法的见解深刻独到,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本文认为应从发生学的角度造词法进行研究,正确认识造词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分类上应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同时要正确认识“活”的造词法,坚持共时原则,正确对待方言系统。对造词法分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倒叙型、附加型和外来词的分类等提出一些疑问。   关键词:《汉语描写词汇学》 造
期刊
从空中俯瞰南海桂城的东北方,青葱滴翠的岗,为现代建筑红白相间的屋顶簇拥着,错落有致,妖娆艳丽。岗伏于平坦繁华的闹市中,享尽人间无比的娇宠,昔日就有西溪晚钓、玉女弹琴、雁落平沙等岗八景;而今,城市人在它的北面,开挖了修长旖旎的千灯湖,山水相依,坚守与灵动相得益彰。在水的润泽与辉映下,岗变得更加灵秀。  说起岗,佛山、南海无人不知。但冷僻的字形,一直迷惑、困扰着当地人。“、石肯”等方言土字,长期以来都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词汇化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从对比语言学角度考察了空间认知视角下“under”和“下”的英汉语义對比。研究发现:第一,从认知角度看,“under”和“下”的英汉方所的原型意义基本相同,即“在下方”;第二,基于对空间识解和语义要素的理解,可以认识到“under”和“下”在不同场景中有多种语义对应关系;第三,两种语言的介词和方位词的语义的不对应关系主要依赖于空间背景的不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