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是广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创排的精品剧目。该剧以“时代楷模”、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创作原型,以黄文秀驻村日记为主线进行回溯叙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主人公的扶贫故事、展示第一书记群像,浓缩呈现全国脱贫攻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黄文秀作为默默奉献的一位基层青年党员,一个工作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用个人的选择与牺牲,诠释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她感人事迹的背后,是全国290多万参加驻村帮扶,“心中有光、不怕路远”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以及为扶贫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一线干部。同时,《扶贫路上》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一个首台剧目,艺术家们通过精心雕琢的舞台、故事以及表演,在线这位第一书记的感染事迹,并且演出现场,观众们一次次被“黄文秀”这一人物形象所绽放的青春力量和优秀品格打动,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1.现实题材与民族歌剧的完美结合
《扶贫路上》作为一部民族歌剧,也是主旋律题材的一部作品,黄文秀的伟大事迹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该剧作为2019年度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这一剧以在扶贫一线殉职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以文艺作品讴歌时代、致敬英雄。但是,怎样将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和典型形象塑造得丰富饱满,让广大观众能够直接直观感受到黄文秀的伟大事迹,也是主创艺术家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这一层面来看,导演田沁鑫没有预先设置整个故事的概念或者奠定基调,而是将黄文秀生前的工作事迹作为基本依据,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对故事进行叙述。2018年暑期以来,为了创作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剧组主创多次走进广西百色地区,与农民、扶贫干部们面对面谈心,跟着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调研、采风,希望能多收集素材,精心打磨,做出一部反映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广西百色老区脱贫攻坚事迹的作品;《扶贫路上》音乐创作团队一行5人来到百色隆林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这些丰富的素材为《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扶贫路上》这一音乐剧中,先通过新媒体多屏和歌舞来对广西的风光、梯田以及壮族的人文特征进行展示,并且采用群像的形式将一批选调生前往扶贫一线时的激情与理想充分显示出来。这些“第一书记”不足30岁,在他们面前选择职业的薪酬比较丰厚,但是却在最美好的年龄选择冲在扶贫攻坚的前线。通过群像的展现方法,能够对整个故事进行升华,让观众感受到无数如黄文秀一样热血、实干、智慧的来自全国的年轻扶贫干部,包括毕业于重点高校的学子们,正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大理想,以青春韶华为笔,在扶贫路上写下人生的壮丽诗篇。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导演充分融入浪漫主义情怀,比如剧中黄文秀自述在山洪暴发的路上,眼前出现一只蝴蝶飞越黑色暴雨,进而展开回忆。她离去的地方,也正是她生长于斯的故土。全剧以黄文秀的回忆闪回、片段穿插,将这一年多的扶贫路上重点段落一一描摹闪现,而蝴蝶的意向正是在采风中确立的。编剧、导演田沁鑫和主创团队在当地采访,遇见了黄文秀的同事,他很激动地站在当年黄文秀生活工作过的办公室里,向主创们讲述黄文秀开朗爱笑、再难的事儿也都没有放在眼里,并感慨她是个好姑娘。此时,一只很大的黄色蝴蝶闯了进来。他说,这是黄书记来看我们了。当创作者遇见现实中神奇的助力,瞬间破题。这也成了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同时,通过记录、加工以及塑造等一系列过程,这也是生活素材到艺术作品的一个发展变化。比如剧中文秀让班统丰每天都来村部升国旗,被认同的荣誉感拯救了沉沦贫困的班统丰。他出人意料地戒了酒。“90后”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用情感打通了脱贫的突破口。她力促班统丰承包砂糖橘林,再帮助他用电商的方式销售果实。脱贫,脱掉的是心灰意冷,脱掉的是人生无望。正如剧中唱道:“‘贫’字下面有宝‘贝’,‘穷’字下面有‘力’量。
从表演这一层面来看,主演王丽达对黄文秀的心理状态和年龄阶段进行准确把握,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她刚毕业时的青春活力、深入百坭村工作后的乐观坚持以及遇难牺牲之际对家人的不舍和依恋。在音乐方面,主创团队数度深入广西百色地区采风,他们观摩了苗族和彝族的民歌、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哥侬呵调)、壮族八音坐唱等表演,了解和收集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全剧演唱部分融汇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经过精雕细琢的音乐和唱词,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蝴蝶飞》《我问》《五星红旗飘在心间》等唱段深入人心。音乐总监、作曲印青表示,希望《扶贫路上》的音乐既能传递广西大地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现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宏壮丽之气。
2.民族歌剧传达正能量
2020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决胜年,也是黄文秀牺牲一周年。在这一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演出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能够向广大群众传递共产党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作风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一部民族歌剧,不仅能够发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作用,还能为人民群众宣传正能量。在《扶贫路上》中,黄文秀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写下的三大本扶贫日记,成为舞台上重要的视频素材,她字迹美好、语言平实,记录条理清楚、事无巨细,写的是村里环境卫生差和路面陈旧、办公设备缺失,汇总数据、召开座谈会,要立即对接。黄文秀在赶回去开会的路上遇见那场山洪的时候,在微信群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她还只是个年轻的姑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无从得知她是否恐惧,然而我们能够见证的是她留给这片土地的美好笑容和她在空中跃起的年轻身影。导演将这真真切切的一帧帧画面投射在屏幕上,送到观众面前,刹那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直抵每个人的心底。这部歌剧是向千百个在扶贫路上辛勤奉献的、年轻的第一书记致敬,是对初心不改的礼赞。在这里,笔者要提到自身的实际案例,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在下雨天下乡开车下黄泥坡,在开车路上发现不受控制,死死踩住刹车,车轮子打滑,根本不听使唤,结果在距离悬崖3米处车子侧翻,在这个过程中,可听到制动轴咯嘣咯嘣的响,在这种危急时刻,产生终身难忘的恐惧。所以笔者在北京排练时,也能感受到台词里黄文秀那晚的经历!这从侧面上体现了广大扶贫干部摒弃传统的“管理”心态,化身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服务,并且让务实肯干成为工作的主旋律。这也是《扶贫路上》这一民族歌剧和黄文秀事迹想要传达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
笔者在参与《扶贫路上》的排练时,剧中一幕当黄文秀的灵魂来到一群前赴后继的年轻的第一书记中,这一场面与全剧开端遥遥呼应,令观者与剧中人物瞬间高度共情,这些第一书记将接过以生命为歌、改写贫困人群命运的‘黄文秀们’的希冀和期盼,有力地践行党中央的承诺,继续在扶贫路上助力乡亲们致富、发展。他们决心坚定、意气风发、沉稳自信,而美好的日子在第一书记们的付出中已经悄然来临。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胜年,《扶贫路上》这一歌剧不仅是对“第一书记”这一群体的致敬;从艺術表现层面,通过浪漫主义情怀、艺术手段以及全新舞台效果诠释动人的现实故事;从思想层面上,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意义和感悟;从参加演员层面,黄文秀和剧中的“第一书记”则是最好的教材和榜样,并且全剧传递和述说着共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深入群众、无私的奉献精神。
1.现实题材与民族歌剧的完美结合
《扶贫路上》作为一部民族歌剧,也是主旋律题材的一部作品,黄文秀的伟大事迹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该剧作为2019年度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这一剧以在扶贫一线殉职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以文艺作品讴歌时代、致敬英雄。但是,怎样将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和典型形象塑造得丰富饱满,让广大观众能够直接直观感受到黄文秀的伟大事迹,也是主创艺术家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这一层面来看,导演田沁鑫没有预先设置整个故事的概念或者奠定基调,而是将黄文秀生前的工作事迹作为基本依据,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对故事进行叙述。2018年暑期以来,为了创作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剧组主创多次走进广西百色地区,与农民、扶贫干部们面对面谈心,跟着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调研、采风,希望能多收集素材,精心打磨,做出一部反映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广西百色老区脱贫攻坚事迹的作品;《扶贫路上》音乐创作团队一行5人来到百色隆林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这些丰富的素材为《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扶贫路上》这一音乐剧中,先通过新媒体多屏和歌舞来对广西的风光、梯田以及壮族的人文特征进行展示,并且采用群像的形式将一批选调生前往扶贫一线时的激情与理想充分显示出来。这些“第一书记”不足30岁,在他们面前选择职业的薪酬比较丰厚,但是却在最美好的年龄选择冲在扶贫攻坚的前线。通过群像的展现方法,能够对整个故事进行升华,让观众感受到无数如黄文秀一样热血、实干、智慧的来自全国的年轻扶贫干部,包括毕业于重点高校的学子们,正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大理想,以青春韶华为笔,在扶贫路上写下人生的壮丽诗篇。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导演充分融入浪漫主义情怀,比如剧中黄文秀自述在山洪暴发的路上,眼前出现一只蝴蝶飞越黑色暴雨,进而展开回忆。她离去的地方,也正是她生长于斯的故土。全剧以黄文秀的回忆闪回、片段穿插,将这一年多的扶贫路上重点段落一一描摹闪现,而蝴蝶的意向正是在采风中确立的。编剧、导演田沁鑫和主创团队在当地采访,遇见了黄文秀的同事,他很激动地站在当年黄文秀生活工作过的办公室里,向主创们讲述黄文秀开朗爱笑、再难的事儿也都没有放在眼里,并感慨她是个好姑娘。此时,一只很大的黄色蝴蝶闯了进来。他说,这是黄书记来看我们了。当创作者遇见现实中神奇的助力,瞬间破题。这也成了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同时,通过记录、加工以及塑造等一系列过程,这也是生活素材到艺术作品的一个发展变化。比如剧中文秀让班统丰每天都来村部升国旗,被认同的荣誉感拯救了沉沦贫困的班统丰。他出人意料地戒了酒。“90后”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用情感打通了脱贫的突破口。她力促班统丰承包砂糖橘林,再帮助他用电商的方式销售果实。脱贫,脱掉的是心灰意冷,脱掉的是人生无望。正如剧中唱道:“‘贫’字下面有宝‘贝’,‘穷’字下面有‘力’量。
从表演这一层面来看,主演王丽达对黄文秀的心理状态和年龄阶段进行准确把握,用精湛的表演诠释了她刚毕业时的青春活力、深入百坭村工作后的乐观坚持以及遇难牺牲之际对家人的不舍和依恋。在音乐方面,主创团队数度深入广西百色地区采风,他们观摩了苗族和彝族的民歌、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哥侬呵调)、壮族八音坐唱等表演,了解和收集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全剧演唱部分融汇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经过精雕细琢的音乐和唱词,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蝴蝶飞》《我问》《五星红旗飘在心间》等唱段深入人心。音乐总监、作曲印青表示,希望《扶贫路上》的音乐既能传递广西大地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现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宏壮丽之气。
2.民族歌剧传达正能量
2020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决胜年,也是黄文秀牺牲一周年。在这一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演出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能够向广大群众传递共产党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作风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一部民族歌剧,不仅能够发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作用,还能为人民群众宣传正能量。在《扶贫路上》中,黄文秀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写下的三大本扶贫日记,成为舞台上重要的视频素材,她字迹美好、语言平实,记录条理清楚、事无巨细,写的是村里环境卫生差和路面陈旧、办公设备缺失,汇总数据、召开座谈会,要立即对接。黄文秀在赶回去开会的路上遇见那场山洪的时候,在微信群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她还只是个年轻的姑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无从得知她是否恐惧,然而我们能够见证的是她留给这片土地的美好笑容和她在空中跃起的年轻身影。导演将这真真切切的一帧帧画面投射在屏幕上,送到观众面前,刹那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直抵每个人的心底。这部歌剧是向千百个在扶贫路上辛勤奉献的、年轻的第一书记致敬,是对初心不改的礼赞。在这里,笔者要提到自身的实际案例,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在下雨天下乡开车下黄泥坡,在开车路上发现不受控制,死死踩住刹车,车轮子打滑,根本不听使唤,结果在距离悬崖3米处车子侧翻,在这个过程中,可听到制动轴咯嘣咯嘣的响,在这种危急时刻,产生终身难忘的恐惧。所以笔者在北京排练时,也能感受到台词里黄文秀那晚的经历!这从侧面上体现了广大扶贫干部摒弃传统的“管理”心态,化身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服务,并且让务实肯干成为工作的主旋律。这也是《扶贫路上》这一民族歌剧和黄文秀事迹想要传达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
笔者在参与《扶贫路上》的排练时,剧中一幕当黄文秀的灵魂来到一群前赴后继的年轻的第一书记中,这一场面与全剧开端遥遥呼应,令观者与剧中人物瞬间高度共情,这些第一书记将接过以生命为歌、改写贫困人群命运的‘黄文秀们’的希冀和期盼,有力地践行党中央的承诺,继续在扶贫路上助力乡亲们致富、发展。他们决心坚定、意气风发、沉稳自信,而美好的日子在第一书记们的付出中已经悄然来临。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胜年,《扶贫路上》这一歌剧不仅是对“第一书记”这一群体的致敬;从艺術表现层面,通过浪漫主义情怀、艺术手段以及全新舞台效果诠释动人的现实故事;从思想层面上,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意义和感悟;从参加演员层面,黄文秀和剧中的“第一书记”则是最好的教材和榜样,并且全剧传递和述说着共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深入群众、无私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