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年群体(主要为在2015-2017年间毕业并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政府进一步规范就业制度,建立公平有序的就业市场,加强对青年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年就业政策,完善家庭就业观念,青年树立适合自己的就业意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意向
就业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大学生属于高端人力資本群体,其中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人数年年创新高,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整个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大学生个体求职过程中往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目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实背景和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背景,本研究结合调查内容尝试分析青年在就业过程中的困境与苦恼,并针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的,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那些资源同对某种持久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己被学界广泛认可。20世纪90年代,社会资本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主要是指青年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包括家庭背景及拥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等。在实证研究时,社会资本被细分家庭所在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生活水平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积累等因素。
2 以社会资本视角探究青年就业困境的意义
首先,青年是具有很高人力资本的群体,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尚未实现充分竞争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对青年人就业起到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因此,青年要注重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有助于他们面对竞争,顺利地找到理想工作。
其次,研究能够对当前青年求职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为地方政府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和创业引导,为实现人才可持续培养目标铺平道路。
当前,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他们的家庭幸福,也关系着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研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研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3 青年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选择该项人数比例高达43%,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占比26%(见表1)。这些情况的出现既有用人单位工作性质的原因,也有青年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导致的难以达到用人单位标准的原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社会支持,令自身感到迷茫和苦恼。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读完大学后就应该找到一份收入稳定且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但当青年无法落实工作或者就职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时,必然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甚至陷入痛苦中。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青年培养和积累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提高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解决苦恼问题。
4 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境分析
自从20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而在现实的高校教育中,很多高校又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明晰的就业指导,很多受调查者反映:所读专业对应的就业面狭窄,专业与就职工作专业不对口是青年最苦恼的问题。
从表2中可以看到,有36%的受访者“专业面窄或专业不对口”,认为是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这就反映出现实情况下高校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轨的弊端。一些专业“随大流”,导致学生毕业后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面临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窘境。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找准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接下来,受访者选择的最主要困难依次是“缺乏社会关系支持”、“就业信息匮乏”、“户口难以解决”、“性别歧视”和“其他”,分别占21.1%、18.7%、9.3%、8.4%和6.5%。社会资本在个人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就业信息,可见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受访者感到就业遇困境也较多体现在了“缺乏社会关系支持”上。另外几个选项虽然选择的人数相对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5 青年社会资本现状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受访者社会资本的具体分布情况,笔者尝试对受访群体社会资本的现状总结如下。
首先,受访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广泛度不高。受访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联系人局限于家庭成员、熟悉的同学和同事之间,参与社会团体并积极参加活动的人数比较少,可见受访群体的社会网络面较窄,社会资本广泛度不高。
其次,受访群体社会资本密切度值不高。受访者中大部分人的就业是利用自己直接的社会网络资源,较少动用到其他派生关系网络,也反映出大部分青年在就业过程中获得就业帮助的人较少,是社会资本密切度低的体现。
6 对策分析
青年的就业工作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也影响到其家庭的幸福,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笔者认为在社会资本视域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6.1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机遇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就业的严峻性,需要青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深入挖掘自身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就业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把握就业机遇。 6.2拓宽社会交往网络,积累人脉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的交际网络局限于学校同窗和单位同事之间,社会交往面狭窄。根据社会资本原理,人们除了与生俱来的血缘和地缘等强关系以外,表明弱关系的异质性特點有时在青年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因此,青年应多参加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培训学习等来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积累自己的人脉,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帮助。
6.3注重自身就业能力提升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内在能力才是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年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受访青年对社会的适应性低于预期,大多数选择逃避“脏、苦、累”的工作,这往往与青年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有关。这提醒我们,青年需要更新就业观念,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6.4政府应深入了解各方需求,着力完善就业政策和制度
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衡量政府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应定期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和青年的需求,着力完善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人们就业保障的有力依据,破除政策壁垒和障碍,为社会创造良好宽松的就业环境和平台,以市场为杠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求职者的需要。同时,政府牵头开展社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人群提升就业竞争力,并努力消除社会偏见对择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也要加强对企业等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完善劳动者就业的各种保障制度,尤其是女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为社会营造公开公正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小虎.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报告(2007-2008) [M].北4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张克中.社会资本: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新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向 芳.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郭亚南.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研究生就业预期研究——以s大学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马晓婷.家庭资本与研究生就业意向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6]杨叶青.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6):4-5.
[7]范 明,张静雯.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2 (12):52-56.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意向
就业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大学生属于高端人力資本群体,其中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人数年年创新高,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整个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大学生个体求职过程中往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目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实背景和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背景,本研究结合调查内容尝试分析青年在就业过程中的困境与苦恼,并针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的,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那些资源同对某种持久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己被学界广泛认可。20世纪90年代,社会资本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主要是指青年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包括家庭背景及拥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等。在实证研究时,社会资本被细分家庭所在地、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生活水平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积累等因素。
2 以社会资本视角探究青年就业困境的意义
首先,青年是具有很高人力资本的群体,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尚未实现充分竞争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对青年人就业起到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因此,青年要注重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有助于他们面对竞争,顺利地找到理想工作。
其次,研究能够对当前青年求职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为地方政府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和创业引导,为实现人才可持续培养目标铺平道路。
当前,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他们的家庭幸福,也关系着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研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研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3 青年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选择该项人数比例高达43%,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占比26%(见表1)。这些情况的出现既有用人单位工作性质的原因,也有青年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导致的难以达到用人单位标准的原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社会支持,令自身感到迷茫和苦恼。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读完大学后就应该找到一份收入稳定且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但当青年无法落实工作或者就职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时,必然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甚至陷入痛苦中。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青年培养和积累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提高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解决苦恼问题。
4 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境分析
自从20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而在现实的高校教育中,很多高校又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明晰的就业指导,很多受调查者反映:所读专业对应的就业面狭窄,专业与就职工作专业不对口是青年最苦恼的问题。
从表2中可以看到,有36%的受访者“专业面窄或专业不对口”,认为是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这就反映出现实情况下高校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轨的弊端。一些专业“随大流”,导致学生毕业后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面临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窘境。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找准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接下来,受访者选择的最主要困难依次是“缺乏社会关系支持”、“就业信息匮乏”、“户口难以解决”、“性别歧视”和“其他”,分别占21.1%、18.7%、9.3%、8.4%和6.5%。社会资本在个人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就业信息,可见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受访者感到就业遇困境也较多体现在了“缺乏社会关系支持”上。另外几个选项虽然选择的人数相对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5 青年社会资本现状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受访者社会资本的具体分布情况,笔者尝试对受访群体社会资本的现状总结如下。
首先,受访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广泛度不高。受访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联系人局限于家庭成员、熟悉的同学和同事之间,参与社会团体并积极参加活动的人数比较少,可见受访群体的社会网络面较窄,社会资本广泛度不高。
其次,受访群体社会资本密切度值不高。受访者中大部分人的就业是利用自己直接的社会网络资源,较少动用到其他派生关系网络,也反映出大部分青年在就业过程中获得就业帮助的人较少,是社会资本密切度低的体现。
6 对策分析
青年的就业工作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也影响到其家庭的幸福,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笔者认为在社会资本视域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6.1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机遇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就业的严峻性,需要青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深入挖掘自身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就业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把握就业机遇。 6.2拓宽社会交往网络,积累人脉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的交际网络局限于学校同窗和单位同事之间,社会交往面狭窄。根据社会资本原理,人们除了与生俱来的血缘和地缘等强关系以外,表明弱关系的异质性特點有时在青年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因此,青年应多参加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培训学习等来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积累自己的人脉,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帮助。
6.3注重自身就业能力提升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内在能力才是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年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受访青年对社会的适应性低于预期,大多数选择逃避“脏、苦、累”的工作,这往往与青年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有关。这提醒我们,青年需要更新就业观念,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6.4政府应深入了解各方需求,着力完善就业政策和制度
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衡量政府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应定期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和青年的需求,着力完善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人们就业保障的有力依据,破除政策壁垒和障碍,为社会创造良好宽松的就业环境和平台,以市场为杠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求职者的需要。同时,政府牵头开展社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人群提升就业竞争力,并努力消除社会偏见对择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也要加强对企业等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完善劳动者就业的各种保障制度,尤其是女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为社会营造公开公正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小虎.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报告(2007-2008) [M].北4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张克中.社会资本: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新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向 芳.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郭亚南.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研究生就业预期研究——以s大学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马晓婷.家庭资本与研究生就业意向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6]杨叶青.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6):4-5.
[7]范 明,张静雯.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2 (1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