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早已经不是一节课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时代。《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细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力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不依赖他人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其基本结构要素:熟练使用有关课本的能力;良好的听、读、记的能力;独立思考、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征的学习方法及自我检查、评估等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提高自学效率,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培养预习习惯,培养复习习惯,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模式的建构
自主学习中的超前学习有别于以往的课前预习,以往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简单地看一遍书,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但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又要详细讲解,预习与不预习效果相同,并且预习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预习工作往往不能正常完成。而超前学习有这样几个方面: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知识、做探索性或验证性小实验、达标检测。超前学习的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前公布,一般在前一课结束时告诉他们,使他们知道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再开始指导学生如何自学课本知识。
三、循序渐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习应该从预习开始,但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教师可以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复听录音磁带的任务,以此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使学生预习。布置的预习内容可以就语音,词汇及有关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自己查字典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单词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发音标准的还在来充当小老师带读单词,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既鼓励了小老师的自信心,也给下面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下次再有类似的活动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乐于参与。教师也可以写出一些新词,让学生先自己读,接着让学生作比较,相互讨论、分析,然后让他们说出其发音,教师最后予以确认。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语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较灵活、轻松地化解了一个教学难点。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跨世界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这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有待于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兴趣有着激发、指向、开阔、强化和支配等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诱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要教师真正去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导、辅助学生自学
没有教师的开导,学生就没有积极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导学生的思路,以引导学生的思索和争论。
问题的提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二是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与本节无关,只是加以肯定。与本节有关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给现成的答案,对于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于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开导学生的思路,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寻求答案,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有些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在课堂上发生争论,通过争论,以理服人,最终使全班学生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不依赖他人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其基本结构要素:熟练使用有关课本的能力;良好的听、读、记的能力;独立思考、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征的学习方法及自我检查、评估等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提高自学效率,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培养预习习惯,培养复习习惯,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模式的建构
自主学习中的超前学习有别于以往的课前预习,以往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简单地看一遍书,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但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又要详细讲解,预习与不预习效果相同,并且预习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预习工作往往不能正常完成。而超前学习有这样几个方面: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知识、做探索性或验证性小实验、达标检测。超前学习的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前公布,一般在前一课结束时告诉他们,使他们知道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再开始指导学生如何自学课本知识。
三、循序渐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习应该从预习开始,但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教师可以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复听录音磁带的任务,以此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使学生预习。布置的预习内容可以就语音,词汇及有关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自己查字典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单词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发音标准的还在来充当小老师带读单词,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既鼓励了小老师的自信心,也给下面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下次再有类似的活动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乐于参与。教师也可以写出一些新词,让学生先自己读,接着让学生作比较,相互讨论、分析,然后让他们说出其发音,教师最后予以确认。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语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较灵活、轻松地化解了一个教学难点。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跨世界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这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有待于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兴趣有着激发、指向、开阔、强化和支配等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诱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要教师真正去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导、辅助学生自学
没有教师的开导,学生就没有积极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导学生的思路,以引导学生的思索和争论。
问题的提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二是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与本节无关,只是加以肯定。与本节有关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给现成的答案,对于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于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开导学生的思路,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寻求答案,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有些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在课堂上发生争论,通过争论,以理服人,最终使全班学生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