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新升本科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走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近400所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调查表明,近八成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通识类平台课的设置
该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备逻辑思考与判断分析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关注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提高对科学、艺术的欣赏品位,未来最佳职业规划,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该类课程中,应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文献检索、高等数学等课程。
(二)学科平台课的设置
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这些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总学分和总课时的限制,这些方面的课程不可能全部开设,笔者认为学科平台课应包括如下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其他在学科平台课中没有开设的课程,可以放到专业选修课中。
(三)专业核心课的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全面地掌握,并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在专业课设置时应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如在专业核心课中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财务控制》、《税法与筹划》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预算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非营利组织财务》等课程,通过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以体现财务管理的专业独立性。
对于专业核心课,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案例、财务风险管理、税法与筹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
(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内的才能,为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专业选修课程作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活模块”,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该类课程的设置中,应增加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前沿性的学科以及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有帮助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选择空间,为其职业生涯设计、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应体现将相邻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入课程体系,应体现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广度。
专业选修课一般可以考虑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专业英语、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证券投资学、预算管理、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非营利组织财务、税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保险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另外,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可以考虑开设SPSS、SAS和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相关的课程。
(五)实践环节课程的设置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实践课程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中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高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教学都比较强调,教学计划的安排中体现了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在很多课程的课内学时分配中,已经将课内总学时分为了理论讲授和课内实践两个部分。而且,为了使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很多高校都有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相配套,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鼓励学生报考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理财规划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培训)等相关的证书。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学生在校期间是能够取得的,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为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真正了解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情况,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实际的工作中,应开设“综合实验课”,例如ERP沙盘模拟课程等。高校还应多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例如应加强学生对综合型活动的参与,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中,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更多地开设一些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财经名家讲坛等,学生只要听了一定数量的讲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多听讲座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结语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同类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姚华云,1976年生,湖北潜江人,南京三江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务筹划)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通识类平台课的设置
该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备逻辑思考与判断分析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关注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提高对科学、艺术的欣赏品位,未来最佳职业规划,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该类课程中,应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文献检索、高等数学等课程。
(二)学科平台课的设置
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这些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总学分和总课时的限制,这些方面的课程不可能全部开设,笔者认为学科平台课应包括如下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其他在学科平台课中没有开设的课程,可以放到专业选修课中。
(三)专业核心课的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全面地掌握,并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在专业课设置时应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如在专业核心课中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财务控制》、《税法与筹划》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预算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非营利组织财务》等课程,通过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以体现财务管理的专业独立性。
对于专业核心课,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案例、财务风险管理、税法与筹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
(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内的才能,为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专业选修课程作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活模块”,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该类课程的设置中,应增加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前沿性的学科以及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有帮助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选择空间,为其职业生涯设计、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应体现将相邻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入课程体系,应体现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广度。
专业选修课一般可以考虑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专业英语、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证券投资学、预算管理、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非营利组织财务、税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保险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另外,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可以考虑开设SPSS、SAS和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相关的课程。
(五)实践环节课程的设置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实践课程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中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高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教学都比较强调,教学计划的安排中体现了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在很多课程的课内学时分配中,已经将课内总学时分为了理论讲授和课内实践两个部分。而且,为了使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很多高校都有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相配套,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鼓励学生报考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理财规划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培训)等相关的证书。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学生在校期间是能够取得的,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为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真正了解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情况,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实际的工作中,应开设“综合实验课”,例如ERP沙盘模拟课程等。高校还应多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例如应加强学生对综合型活动的参与,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中,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更多地开设一些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财经名家讲坛等,学生只要听了一定数量的讲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多听讲座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结语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同类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姚华云,1976年生,湖北潜江人,南京三江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