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要求
1.重视“人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其中“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2.重视“人的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的特点熏陶感染学生。任何阅读教学都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活动尤其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感悟和理解。
3.重视“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教学着眼于教学对象的学习,强调教学对象终身学习的需要。即“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实践活动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从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高度提出对教育的要求。
5.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阅读包括古今中外名著在内的各类书籍报纸杂志。《课标》指出:“应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还做了具体的规定,即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课外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传统阅读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1)“中考考点”式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篇阅读文本都和相应的“中考考点”对号入座,教师上课就按这些“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为戴着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
(2)注重“双基技能训练”,忽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目前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非文化倾向越来越重,这种弊病导致文化价值、文化底蕴迅速流失,把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具有感染力的,最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3)“写作目的”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就是为了写好作文,在语文阅读课中总围绕着“拟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选材、取舍、详略、主题、语言”等项目进行训练,以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4)心中装“教案”,目中无“学生”。教师按教材设计好教案,然后按教案有条有理地传授给学生,也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那就是最好的。
2.片面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
(1)旧瓶装新酒式阅读教学。持这种阅读教学思想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不深,因而不能彻底地使用。他们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或是公开课时就根据新课标进行阅读教学,平时就用自己的老一套。
(2)重“人文性”轻“工具性”。不少的教师课堂上特别重视对教材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太落后太过时,平时教学中不重视,上公开课更不会教这些内容,因为这些训练可能影响了课堂的“出彩”。
(3)重“探究”轻“传授”。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然而语文探究性的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如果不注意探究问题的优化,不注意探究的问题的价值,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就可能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而传授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字词教学、议论文推理教学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重“民主”轻“集中”。讨论课上教师评价:甲说的正确,乙说的也对,丙说的也不错,丁说的也有道理。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课堂没有明确的观点,使学生认为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对的,这样的“多样性”、“模糊性”、“放羊式”的语文课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作为语文课“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的教师来说应有责任有义务把真理告诉学生们,以解除他们的疑惑,获得“民主”的“集中”。
3.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新课标在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论述,语文教师只有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内涵,理解其方法原理,才能自觉地正确地加以运用,以达到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目的。
(2)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的舞台,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自由发挥才华。关键是教师能根据需要自主地加以选择取舍各种教材,互相补充,以达到完美的统一。新课程给了我们自由开发课程资源的余地,我们只有不断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才有可能达到语文阅读的理想境界。
(3)阅读教学要尊重阅读个体,尊重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个体、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是指要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独立的阅读空间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多元智力理论。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材施教,给予每个人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4)重视“人文性”,也要重视“工具性”
时下的一些教师的做法颇令人费解:他们把对“人文性”的挖掘当作课堂“出彩”的重要部分,不遗余力地大肆渲染,表面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文段独到的分析,这样势必造成语文知识的缺陷。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决不能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双基”的训练,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5)注重语文阅读的整体性、整合性
语文阅读文本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它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地、数、理、化等各科内容,整合了自然、社会和哲学等学科的精华。因此我们教语文阅读课,不仅要把语文课应该教的内容教给学生,而且还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6)改变阅读评价体制,教学评价由侧重结果变为重视过程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评价首先要淡化其选拔的功能,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要多元化,不能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努力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7)培养阅读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行为由模式化向个性化发展
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尤其是阅读教学,“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创新思维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面对同一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别人没有想过的独到的答案。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8)转变教师行为角色,树立服务意识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反思教学”和“合作共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固有的认识,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绝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9)“自主,合作,探究”应该视情况而定
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常见的合作的误区有:合作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和思考;滥用合作学习;合作发言的“优生霸权”;合作展示的不公平。缺乏品读、感悟、玩味、思考,动不动就讨论、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的语文课,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探究学习是非常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创造性。但是提倡探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探究的问题有价值;二是注意探究要有度。
参考文献
[1]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韦淑红)
1.重视“人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其中“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2.重视“人的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的特点熏陶感染学生。任何阅读教学都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活动尤其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感悟和理解。
3.重视“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教学着眼于教学对象的学习,强调教学对象终身学习的需要。即“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实践活动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从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高度提出对教育的要求。
5.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阅读包括古今中外名著在内的各类书籍报纸杂志。《课标》指出:“应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还做了具体的规定,即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课外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传统阅读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1)“中考考点”式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篇阅读文本都和相应的“中考考点”对号入座,教师上课就按这些“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为戴着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
(2)注重“双基技能训练”,忽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目前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非文化倾向越来越重,这种弊病导致文化价值、文化底蕴迅速流失,把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具有感染力的,最具有趣味性的文化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3)“写作目的”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就是为了写好作文,在语文阅读课中总围绕着“拟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选材、取舍、详略、主题、语言”等项目进行训练,以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4)心中装“教案”,目中无“学生”。教师按教材设计好教案,然后按教案有条有理地传授给学生,也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那就是最好的。
2.片面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
(1)旧瓶装新酒式阅读教学。持这种阅读教学思想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不深,因而不能彻底地使用。他们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或是公开课时就根据新课标进行阅读教学,平时就用自己的老一套。
(2)重“人文性”轻“工具性”。不少的教师课堂上特别重视对教材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太落后太过时,平时教学中不重视,上公开课更不会教这些内容,因为这些训练可能影响了课堂的“出彩”。
(3)重“探究”轻“传授”。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然而语文探究性的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如果不注意探究问题的优化,不注意探究的问题的价值,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就可能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而传授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字词教学、议论文推理教学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重“民主”轻“集中”。讨论课上教师评价:甲说的正确,乙说的也对,丙说的也不错,丁说的也有道理。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课堂没有明确的观点,使学生认为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对的,这样的“多样性”、“模糊性”、“放羊式”的语文课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作为语文课“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的教师来说应有责任有义务把真理告诉学生们,以解除他们的疑惑,获得“民主”的“集中”。
3.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新课标在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论述,语文教师只有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内涵,理解其方法原理,才能自觉地正确地加以运用,以达到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目的。
(2)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的舞台,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自由发挥才华。关键是教师能根据需要自主地加以选择取舍各种教材,互相补充,以达到完美的统一。新课程给了我们自由开发课程资源的余地,我们只有不断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才有可能达到语文阅读的理想境界。
(3)阅读教学要尊重阅读个体,尊重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个体、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是指要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独立的阅读空间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多元智力理论。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材施教,给予每个人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4)重视“人文性”,也要重视“工具性”
时下的一些教师的做法颇令人费解:他们把对“人文性”的挖掘当作课堂“出彩”的重要部分,不遗余力地大肆渲染,表面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文段独到的分析,这样势必造成语文知识的缺陷。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决不能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双基”的训练,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5)注重语文阅读的整体性、整合性
语文阅读文本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它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地、数、理、化等各科内容,整合了自然、社会和哲学等学科的精华。因此我们教语文阅读课,不仅要把语文课应该教的内容教给学生,而且还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6)改变阅读评价体制,教学评价由侧重结果变为重视过程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评价首先要淡化其选拔的功能,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要多元化,不能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努力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7)培养阅读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行为由模式化向个性化发展
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尤其是阅读教学,“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创新思维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面对同一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别人没有想过的独到的答案。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8)转变教师行为角色,树立服务意识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反思教学”和“合作共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固有的认识,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绝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9)“自主,合作,探究”应该视情况而定
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常见的合作的误区有:合作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和思考;滥用合作学习;合作发言的“优生霸权”;合作展示的不公平。缺乏品读、感悟、玩味、思考,动不动就讨论、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的语文课,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探究学习是非常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创造性。但是提倡探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探究的问题有价值;二是注意探究要有度。
参考文献
[1]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