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引导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传递正面能量,帮助他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积极心理引导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扩招一方面实现了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使更多适龄青年享受了高等教育,但另一方面,大学的低门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学生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积极心理引导的角度提出几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积极心理引导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积极心理学关注心理,而思想教育关注思想。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如思维、想象、感觉、知觉等。思想则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积极心理引导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及积极人性的价值取向,用积极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传递正面能量,帮助他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积极心理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积极品质的培养目标替代心理疾病的预防目标,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个真我和实现真我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追求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积极心理引导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为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具体是以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为内核,重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塑造及自身潜能的挖掘,建立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热情待人、平静处事的良好心态、坦然平和的境界。
二、开展积极心理引导的具体措施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指出,生活的美好幸福在于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及积极的机构三者的统一。由此可以推导,基于积极心理引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从这三点着手,具体为:
1.开展心理剧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主观体验
实践表明,语言类节目表演深受学生欢迎,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剧演绎的场景是主角知晓到的内在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人是经验的主体,当这个主体通过外在客观世界收到讯息透过他的眼睛、耳朵或者皮肤进入到他的意识范畴里,这些客观的讯息就成了主观的了。心理剧的剧目不少是涉及现实题材的,有很多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浓缩,但它解决的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探视一个人内在的主观世界里的事实,了解是什么困难阻止了个体的成长、幸福和快乐。心理剧发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发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能力,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达到自我教育、互相影响的目的,而且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够更深入、更具体,感受会更深刻,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主观体验。
2.充分利用榜样人物力量,增强学生的积极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快速认识世界的阶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榜样人物的力量,理论上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促进自我的不断成长。例如学校领导、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等定期开展名师讲堂,为学生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讨论大学生活学习、健全自我等话题,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偶像对自身的引领性和重要性,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待人接物、传递的正能量,增强积极的个人特质。
3.提供零障碍心理交流平台,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外界因素之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的整齐、绿化、安全和美感,对促进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重要作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提升,具体为:①利用互动性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互动性活动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消极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积极心理带来的快乐和活力。比如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匿名留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一对一的进行体验式帮扶。不留名不仅可以消除顾虑,而且学生彼此站在自己角度解决他人问题,也能得到提升。②提供零障碍心理交流平台。心理交流受阻主要是碍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生人无法突破局限,因此打造零障碍的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朋辈心理交流模式,通过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的同学之间开展心理交流,学生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而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的老师只在幕后进行指导和辅导人员培训,突破学生和生人、不同辈分间的交流阻碍,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这种模式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引导是帮助学生完善内在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主观引导、特质建设及机构搭建等三方面用多元化方式开展,多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
[2]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群言出版社,2010
[3] 曹婧.由话剧谈大学校园文化[C].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探索,2014
作者简介:
李伟(1985~ ),男,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扩招一方面实现了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使更多适龄青年享受了高等教育,但另一方面,大学的低门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学生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积极心理引导的角度提出几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积极心理引导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积极心理学关注心理,而思想教育关注思想。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如思维、想象、感觉、知觉等。思想则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积极心理引导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及积极人性的价值取向,用积极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传递正面能量,帮助他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积极心理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积极品质的培养目标替代心理疾病的预防目标,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个真我和实现真我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追求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积极心理引导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为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具体是以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为内核,重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塑造及自身潜能的挖掘,建立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热情待人、平静处事的良好心态、坦然平和的境界。
二、开展积极心理引导的具体措施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指出,生活的美好幸福在于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及积极的机构三者的统一。由此可以推导,基于积极心理引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从这三点着手,具体为:
1.开展心理剧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主观体验
实践表明,语言类节目表演深受学生欢迎,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剧演绎的场景是主角知晓到的内在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人是经验的主体,当这个主体通过外在客观世界收到讯息透过他的眼睛、耳朵或者皮肤进入到他的意识范畴里,这些客观的讯息就成了主观的了。心理剧的剧目不少是涉及现实题材的,有很多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浓缩,但它解决的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探视一个人内在的主观世界里的事实,了解是什么困难阻止了个体的成长、幸福和快乐。心理剧发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发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能力,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达到自我教育、互相影响的目的,而且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够更深入、更具体,感受会更深刻,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主观体验。
2.充分利用榜样人物力量,增强学生的积极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快速认识世界的阶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榜样人物的力量,理论上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促进自我的不断成长。例如学校领导、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等定期开展名师讲堂,为学生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讨论大学生活学习、健全自我等话题,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偶像对自身的引领性和重要性,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待人接物、传递的正能量,增强积极的个人特质。
3.提供零障碍心理交流平台,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外界因素之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的整齐、绿化、安全和美感,对促进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重要作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提升,具体为:①利用互动性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互动性活动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消极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积极心理带来的快乐和活力。比如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匿名留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一对一的进行体验式帮扶。不留名不仅可以消除顾虑,而且学生彼此站在自己角度解决他人问题,也能得到提升。②提供零障碍心理交流平台。心理交流受阻主要是碍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生人无法突破局限,因此打造零障碍的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朋辈心理交流模式,通过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的同学之间开展心理交流,学生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而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的老师只在幕后进行指导和辅导人员培训,突破学生和生人、不同辈分间的交流阻碍,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这种模式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引导是帮助学生完善内在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主观引导、特质建设及机构搭建等三方面用多元化方式开展,多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
[2]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群言出版社,2010
[3] 曹婧.由话剧谈大学校园文化[C].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探索,2014
作者简介:
李伟(1985~ ),男,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